菜单 menu

前言

录入时间: 2007-07-19

    世界上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中国、或者刻在石头上,给人模拓、或者刻在木版上,分布人间。后来将推广而为书籍的绣像,单张的画纸,给爱好图画的人更容易看见,一直到新的印刷术传到了中国,这才渐渐地归于消亡。
    欧洲的版画,最初也是或用作插画,或印成单张,和中国一样的、制作的时候、也是画手一人、刻手一人、印手又是另一人,和中国一样的。大家虽然籍此娱目赏心,但并不看作一会速,也和中国一样。
但到19世纪末,风气改变了,许有名的艺术家都来自己动手,用刀代了笔,自画、自刻、自印、使它确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给人赏鉴的量,却比单能成就一张的油画之类还要多,这种艺术现在谓之“创作版画”别于古时的木刻,也有人称之为 “雕刀艺术”。
    《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1931年12月7日《文艺新闻》第29号
    小品如《比美》之类,虽然不过是小品,但我觉得幅幅都刻得好,很可爱的。用版画装帧书籍,将来也一定成为必要,我希望依旧不要放弃。

    致赖少其(1935年1月18日)


    至于怎样的是中国精神,我实在不知道。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元人的水墨山水画,或者可以说是国粹,但这是不必复兴,而且即使复兴起来,也不会发展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许能够刻出一种更好的版画。

    复李桦(1935年2月4日)


    太伟大的变动,我们是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需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也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

    复赖少其(1935年6月29日)
   

    以上摘录数段鲁迅先生写于70年前的关于版画艺术的文字。虽是旧文,但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参出版画对于当代人生活的一些意义。版画曾经被鲁迅先生视为争取民权、揭露黑暗、启蒙大众的革命文艺形式,但在眼下所及的各种艺术形式中,版画可能是性格最平和的一种;由于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对各国版画艺术的不遗余力的追踪宣传,版画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最稳定的“洋气”品格和时尚味道;今天,当我们开始重视小康生活的品质时,版画又自然而然地亲近于当代人的家居生活和读书空间,当代文化也正在为版画的代谢新生注入新鲜的营养元素。读完鲁迅先生的几段小文字,我们为您提供了馆藏的38帧外国版画,敬请欣赏。

广东美术馆
2003年5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