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历史展览 / 1999

名家法书联屏展

null
——

展览名称:名家法书联屏展
展览时间:1999年5月4日—6月9日
主办机构:广东美术馆/香港翰墨轩
作品类别:书法
展厅号:6、8号厅
作品数量:44件(194幅)
参展作者:张照、宋湘、包世臣、蔡玉瀛、陈沣、杨沂孙、陈其锟、张度、李文田、吴昌硕、杨守敬、王震、朱汝珍等。
讲座:《文字规范与书法艺美》专题讲座于1999年5月7日下午2时半在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举行,主讲人马国权先生(香港中文大学)。


    自明清以来,在传统厅堂之中,书画的不知,较常见的是,一壁悬挂四幅长方形大小相同的书画,谓之四屏:或再伴以对联。那些屏幅,有的为一人所作的同一书体,或篆隶楷草,四体并施:也有四人各作一屏。在清末民初,就流行请晚清甲
    (一九零四)末科的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传胪张启后,各书一屏条,何为“及第四屏”。这是汉代以来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科,因为再无来者,所以显得难能可贵。厅堂较宽广的,有六屏、八屏、十屏、十二屏,并与四屏并统称之为联屏。由于展面较宽,比较受到人们的瞩目。
    联屏是由古代屏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摆设。一本记载战国燕王喜太子丹事迹的专书《燕丹子》曾说:“八尺屏风,可超而越。”可知屏风谓“屏其风也”。最早多置于床后或床侧。后来渐变谓间隔空间的陈设,用以美化环境。在传世古画中,如南唐周文矩得到《重屏会棋图卷》,和五代王齐翰的《勘书图卷》,都可以看到这些上绘精美画幅、并带有底座的十分讲究的屏风。屏风配上书法,历史上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屏风书》了。李世民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曾把古来帝王的嘉言懿,用楷书和草书写在屏风之上,作为座右铭,鞭策自己,并示群臣。事载《唐会要》贞观十四年(公元六四零年)四月二十三日。
    楷书的本子早已失传;草书的摹刻本,载《戏鸿堂帖》和《玉烟堂帖》至今还可以看到,笔力遒劲,豪迈绝伦。
    经过时代的不断推移,屏风由固定衍化为活动,从带座演变为折叠,形式有“山字式”
、“五扇式”、“插屏式”等等,再变为联屏、挂屏。或连或散,各随所需,给厅堂装饰、书画赏鉴,带来了多姿多彩的观赏效果。
    翰墨轩在今年三月和六月先后在香港和台湾举办了“名家书法联屏展览”。这是异常罕见的专题展。吸引了大批观众,反应激烈,纷纷要求辑印成书,以便欣赏。主事者编集既成蒙以见示。联屏凡五十五套,可谓琳琅满目。这批法书,年代最早的一位书法家是乾隆皇帝的得意文学侍臣张照(一六九一--一七四五);殿后者是一九九0年才作古的台国学权威台静农教授,上下二百五、六十年。以篆收著称的书家,有杨沂孙、吴大、吴昌硕、黄牧甫、邓雅,书体略分为、金文、石鼓、小篆。长于隶书的书家,有张度、汪仁寿、黄葆。楷法见誉的书法家,计有汤金钊、李文田、陶宣、谭延、吴道等,贴派碑派悉备。而精行草的书法家较多,有宋湘、包世臣、溥心畬、陈其锟、陈沣、徐 、杨守敬、潘飞声、或秀逸潇洒,典雅安闲;或恣肆豪纵,跌宕驱驰,恕不具录。特别是晚清以来得到书法名家,搜集比较详备。这本集子,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乾隆以后至近代书坛的一个缩影。最后值得的一提的是,姚华以颖拓方式所作繁荣周代彝器四屏,虽出毛锥,而古趣盎然,允称妙制。

一九九八年岁次戊寅重阳 马国权谨序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