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歌谣
展览时间:1998年10月01日-1998年10月25日
主办机构:北京太阳石文化艺术中心、广东美术馆
作品类别:综合材料
作品数量:150件
童谣是由一代代人通过口述方式流传下来的“有韵的记忆”。这种记忆包含了人类集体心理模式、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在传承中补充或遗忘。到今天能够记录下来的童谣依然保留了亲情友爱、自然家园、节庆游戏、知识劳动等多方面内容。
童谣的产生、流传与社会环境、传播媒介有关。在文字印刷时代之前,以村落或庭院文化为背景的传统社会,在村口大树下、街坊深巷中玩耍的孩子,能够通过有节奏的语言将他们所感所忆投射于模仿与游戏中。但由于信息技术、生活方式的发展与变迁,童谣之音日渐稀少,在都市儿童中几成绝响。
由中国儿童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妇女出版社、北京太阳石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中国儿童画童谣”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影响。短短一年多时间,20多个省市自治区,3万名儿童参加了绘画活动。在全国共征集到3.5万幅作品,这里展出的是其中100多幅优秀作品。
从这些优秀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一些古老的主题,有关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图式和心理模型,而且孩子们参与绘画的兴奋与热情跃然纸上。他们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随意将童谣中的小妞妞、大脚片、小三儿、苗崽和毛崽画成自己邻里的小朋友;把童谣中的油灯画成台灯,把秦始皇放在总装机的皇宫里砌城墙;把在字典和电子读物中看到的各种昆虫及社区的楼群、电车也加进过去的节日场景中。通过画童谣,他们参与了过去的巫术、仪式,目睹各种节日、战争和庆典;通过画童谣,他们诠释了爱、自然、家园、欢乐、美、知识与创造,这些人类最重要的思想在孩子们的色彩与线条中,呈现出新的光泽。
由此想到一些古老的壁画、岩画,它们正是一个遥远的集体活动的遗迹。如今的孩子以一种新的形式参与到传承活动中,不是通过宗教仪式,也 不是村口大树下的游乐,而是艺术活动、课堂的美术教学的形式创作完成的图画,不也是一种心理愿望与集体精神的体现吗?尤其是孩子们在绘画中进入自由发挥、想象创造的境界时,他们以全部敞开的心理构筑了新的民俗,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禀赋。他们在现实中创造着历史、镌刻下人类童年心理历程的一种真实,用太阳赋予的七彩画笔绘出了未来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