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多媒体导览|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

录入时间: 2020-12-08

 
2020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由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此次大展以大美“双区”为主题,共展出198件作品。这些作品全景记录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经济特区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前景,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精品佳作的一次集锦。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着力打造更多精品力作,筑就岭南文艺高峰,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展览期间,广东美术馆为公众制作多媒体导览资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艺术作品中关于特区建设的故事。
 
教育项目总监:刘端玲
教育项目统筹:叶小青
教育项目负责:植凯鹏
教育项目协调:赵梦
感谢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成员
 

 
图文导览
 
编辑:赵梦
 
 

开荒牛

潘鹤

雕塑

100×420×150厘米

1983年

 

【作品导览】

《开荒牛》塑造了一头身体前倾、肌肉紧绷、正在猛烈拉动身后树根的公牛形象。作品中,牛双目圆睁,头部用力向前贴近地面,四条腿紧张地蹬踏,向前弯曲的右前腿和另外三条后蹬的腿形成对立统一,顺势扭曲的尾巴也为这座雕塑增添了动感与张力。整座雕塑作品手法写实,造型准确生动,局部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加强肌肉棱角和块面结构,使得整体形象简洁有力。同时,作品也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用“牛”这种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农耕文化元素,来表现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

 

【作者简介】

潘鹤,男,1925年11月生,广东佛山南海人。1941年随黄少强学画,1950年毕业于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选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政府城市建设艺委会委员、广州市城市雕塑艺委会主任和广东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质奖、全国城市雕塑最佳奖、优秀奖等多个奖项。有《潘鹤雕塑作品》《潘鹤少年日记》等出版。




特区的正午

何克敌

油画

132×179厘米

1984年

 

【作品导览】

杨培钊认为:《特区(的)正午》是一幅颇为成功的作品。画面刻划的是三个青年女工午餐后休息时情景。一个在看报又担任着警戒任务,二个相互偎依的躺着,背景是一辆现代化的大型机车的轮胎,真大,大到三个人只比上它一只角。从这个局部的细节处理中,可以透见施工的现代化程度和规模。从人物形象,服装特征,阳光和色调中,可以透见典型的环境。三个女工形象塑造很成功,体态极美,动作也不矫揉做作。从形象、服饰、动作举止上能透见她们的文明程度和时代气息。她们热爱劳动,因为她们热爱无限美好的现实生活。他们的工作虽普通又平凡,即在平凡之中寓不平凡之意。美好生活的幸福大厦就是她们这些平凡的普通劳动者的双手建成的,她们无名,然而却是真正的英雄。特区的建设者,美好生活的缔造者们百忙之中的这一小息,又美,又有诗意。


 

工地

梁醒生

中国画

200×200厘米

2012年

 

【作品导览】

作者梁醒生曾经说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尤其注重对传统绘画语言笔墨和西方现实主义的借鉴学习,试图在绘画的图式语言上进行当代性的表达。我常以生活所在的坏境中所接触较多的保安、农民工、后勤人员、打工一族等作为题材,试图以更加朴素的形象、造型、笔墨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这一群体生活的点滴、前途、快乐、困惑、忧虑的时代气息。因为在我看来这一社会景观是极具时代表情的。”

 


新港

马文西、张弘

中国画

126×136厘米

1984年

 

【作品导览】

 

《新港》是1984年张弘和马文西一起创作的以城市为题的画作,改革开放的生活环境直接给予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新港》的创作背景是指广州的黄埔新港,每天堆放着成百上千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工人们在忙碌地操作叉车,当时中国画以城市、工业风格为题材的相对比较罕见,张弘说:“我们在色彩和构图上运用了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在人物的处理上,参考了日本工笔画的某些表现手法,为了让集装箱的装饰性直线条在画面中不显呆板,我们在渲染上则采用了中国画的虚实处理。”

 


女孩日记1

孙洪敏

油画

130×160厘米

2008年

 

【作品导览】

皮道坚曾评论道:“孙洪敏笔下的青春期女孩,没有迷人的甜美优雅,矜持纯情,她甚至也从未曾着意刻画青春期女孩的含真未凿,更没有像画坛流行的一些以年轻女性人物为描绘对象的写实作品那样去刻意表现理想的女性美、人性美、生命美。她的人物塑造表面细密结实,内里粗犷有力,一些硬边线的处理大胆概括而形式感强,她的这种很有现代意味的画法,比一些男性画家更男性。色彩的使用显然并不唯美,有教养的、沉着稳重的灰色调子,令情感含蓄内敛;红、白、黑等色块的精心搭配是为了加强艺术的强度和力量,无不显示出画家胸有城府的艺术洞察力。西方的古典写实油画从文艺复兴以来对女性形象的描绘,以复兴希腊、罗马为旗帜,致力于表现理想的女性美和理念,然而其中绝大多数几乎都带有取悦男性欣赏者的倾向。即使是当下的中国写实油画画坛,这种倾向也并不少见。然而孙洪敏丝毫也没有这种取悦于人的心理,‘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不是她的作风,她只是借她的青春期女孩自说自话。虽说孙洪敏并不属于那种自觉女性意识很强的女艺术家,但她的青春期女孩作品却明显流露出一种时下写实油画画坛鲜见的女性主义立场。这或许正是她的青春期女孩作品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三个女人

许鸿飞

雕塑

62×29×52厘米

2014年

 

【作品导览】

 

宋伟光曾评论道:“国外很多关于‘肥’的题材的雕塑,我觉得那种‘肥’与许鸿飞的雕塑中表现的‘肥’是不一样的。国外的雕塑对‘肥’的表达其实是带有思辨性的,但许鸿飞的雕塑之‘肥’的特点,是以一种‘反差’的形式切入。他用这种‘肥’的形象来展现胖人们的姿态、自信,阐述一种生活态度。现在主流生活审美中以‘瘦’为美,这是人类生活审美的一种取向。但是艺术可以逆反人的认识而深化到另一种解读方式里。许鸿飞的‘肥女人’雕塑到意大利、到澳大利亚,法国、英国,那里的公众非常喜欢。他们领悟到原来中国人对‘肥’持有自己的观点;原来‘肥’女人可以这么欢乐,这么自信;原来‘肥’的形态是人类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快乐。说得更深一点就是,许鸿飞是对当下生活审美意趣陷入盲点的嘲讽,他用一种赤裸裸的、暴露的形态出现,从而把这种思辨推向了极端,推向了幽默!也因此,迅速让外国观众找到了人性的共通性。”

 

迎客松

黎雄才

中国画

420cm×1200cm

1975年

 

【作品导览】

黎雄才对松树题材的研究,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家现存一万多幅写生作品中有2000多幅以松树为题材,因此有人称他为“五十年来写青松,笔端动处松生风”,其山水和松树作品也获得了“黎家山水”“黎家松”之美誉。

《迎客松》是艺术家在1975年所作,作品尺幅巨大,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画面远景为峻秀群峰,飘渺的云雾萦绕其间,前景的迎客松傲立峭壁,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作品整体气魄沉雄,笔力老辣而稳健,墨气淋漓,其中的近景迎客松遒劲恣肆,赋予了画家饱满的情感。此幅作品中的松树已经不仅是作为画面的一个构成要素而存在,而是超越了传统中国画中松树的点缀作用,代之而成为画面中具有核心审美价值的一种精神表达。

 

【作者简介】

 

黎雄才(1910—2001),男,广东肇庆人。1935 年任教于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1943年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顾问、教授。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武汉防汛图卷》《护林》《峨眉洗象池》等。有《黎雄才山水画谱》《黎雄才画选》《黎雄才画集》《黎雄才作品欣赏》等作品集出版。

 

南海油田

胡一川

油画

60×51厘米

1983年

 

【作品导览】

胡一川的油画风景,不只是表现一般的自然风光,在内容上更倾向于图绘革命历史、生产建设或江河大海,在形式上注重力量和情感的表现,充满时代激情,是其早期革命美术创作的某种精神延续。此幅作品以厚实的用笔、朴实的色彩及概括性的造型,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作者心中的场景。钻井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的衬托下傲然屹立,钻井台用黑线条造型,滚滚的火焰用粗犷的线条将其围住,钻探塔喷吐的烟火如熔岩喷发,气势非凡。作品反映了我国在南海钻探开采石油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国家建设和未来的坚定信念,是新中国美术工业题材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胡一川(1910—2000),男,原名胡以撰,福建永定人,革命美术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教育家、活动家、艺术家。1949年率领华大美术科与徐悲鸿北平艺专合并组建中央美术学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党组书记、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第三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木刻《饥民》《失业工人》《到前线去》等,油画有《开镣》《红军长征走过的偏桥》《前夜》《挖地道》等。有《胡一川油画风景选》等出版。

 

大器

尚涛

中国画

178×118厘米

1994年

 

【作品导览】

尚涛,师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他的作品画面多以墨色为主,构图饱满,内敛素朴中现外张之气势。造型极具个人特点,带有憨朴文雅的“凝重”“拙厚”。这种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写意花鸟的书写性和抒情性,赋予了花鸟、静物近乎建筑与雕塑的体量感和力度。

作品《大器》描绘了象征中华文化深厚凝重、灿烂雍容的大鼎和牡丹。造型奇倔古拙,设色端庄浓烈,这份儒者的“气度”体现了他对国家、对生活和艺术始终有着一种美好和善良的信念。

 
 

初雪

许钦松

中国画

123×123厘米

2000年

 

【作品导览】

范迪安曾这样评价许钦松的作品:“许钦松的山水画以黑色为主,少有色彩渲染,或以色彩为辅,因此,他的笔墨处理首先聚集于全画大的黑白关系上,也即墨色的浓淡和用墨留白上,把握墨色效果成为他的语言中心。他将版画和水墨二者的艺术形式特征内在地通融起来。黑白关系的大开大合,使山水形象在光影中显现,但同时以墨色的浓淡营造水墨氤氲的空气感,使得他的山水丘壑如同沉浸在弥漫的气息中,生成一种既刚健挺拔又连绵起伏如缕的气象。他行笔如运刀,重在落于实处,用累积的笔线与墨点一层层塑造丘壑,在线与点的交织中构成山水的骨架,使作品拥有深厚、雄浑的视觉元素,彰显出内在的刚健精神,又有紧劲连绵的抒情诗意,这种‘积笔为骨’堪称许钦松在笔墨语言上的独创,丰富了当代中国画山水画的表现力。”

 

黑牡丹,白牡丹

郑爽

版画

52×72.5厘米

1984年

 

【作品导览】

 

齐喆曾评论道:“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尊严感提升的过程,一花一草,众生万物皆有平等的尊严。作品可以说话,在那个以人物为唯一创作主流题材的年代,郑爽硬是靠一己之力扭转了人们对题材大小的偏见,《黑牡丹白牡丹》也可是大国之花……大树固然伟岸,小花小草也有其生机盎然的动人之处。以小见大,在平凡琐屑之物中展现朴实庄严之美,这是大艺术家的作为。”

 

潮汕农家

肖映川 

版画

56×64厘米

1988年

 

【作品导览】

面对“潮汕农家”这个主题,肖映川采取了以小见大、因少见多的取材方式。画面中描绘的是潮汕农家的一角之景,只能看到一座农舍的两扇大门,一小片屋檐以及画面中心的一缸莲花。这些潮汕农家日常生活的平凡景致,被肖映川用单纯的色块、简洁的线条充满新意地描绘了出来。此画在表达了作者对乡土故里无法割舍的眷恋之情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一种清新、恬静的美感体验。而画幅的中心焦点——一朵盛开的莲花,充满着象征和寓意。在潮汕文化中,家中开放的莲花预兆着主人吉星高照、家运亨通。

 
 

木瓜花

万小宁

中国画

140.5×90.5厘米

1989年

 

【作品导览】

 

李伟铭对此评述是:万小宁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完成的《木瓜花》,在混纺纤维布上作工笔设色,源自写生的对象造型生动;其流畅的线条、淡雅的设色,兼有特殊混纺材质吸水不匀形成的斑驳恍惚之感。

 

龙虬

黄志坚

中国画

180×194厘米

1982年

 

【作品导览】

 

黄志坚出生于广州荔湾区西关的一个华侨家庭,是广州画院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八十年代的代表作《龙虬》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展,其笔墨雄迈,风格奇崛。晚年花鸟画变法使整个岭南画坛为之一振,被廖冰兄赞为“白头新秀”。他藏书甚丰,为那些有志于广东近、现代美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史料,为广东美术的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重师恩,轻宗派”的为人、从艺、治学之风,影响了众多岭南人,被尊为“岭南风骨”。

 

竹幕之一

梁铨

中国画

120×91厘米

2001年

 

【作品导览】

 

夏季风曾评论道:“我认为这一时段梁铨作品风格的重大变化跟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如何重新把这些文化遗产用起来有关。当时的他对禅宗美学,以及古代的范宽、倪瓒、王蒙等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觉得中国古代艺术品尤其是山水画是有一定经典范式的,比如《芥子园画谱》就是对这些范式规律的总结。而梁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就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范式,无非他不是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而是以当代的抽象语言呈现出来而已。”

 

珠江胜景(第三部分:盛世珠江)

李劲堃、林杨杰、莫菲、黄涛

中国画

244×2040厘米

2018年

 

【作品导览】

《珠江胜景》总体分为三部分。此次展示的为第三部分:盛世珠江。此作由李劲堃团队完成,重点描绘珠江穿越广州的图景,画面中广州珠江两岸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用一种清新淡雅的现代感的水墨语言表现新时代广州的城市面貌。画卷尾声珠江伸展到入海口,整幅长卷交织成一部雄浑激昂的交响曲,荡气回肠。

 

【作者简介】

《盛世珠江》

李劲堃,男,1958年9月生,广东佛山南海人。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协理事,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广州美术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获“首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广东省“南粤教师育人优秀教师”等称号。2008—2012年策划“百年雄才”大型研究项目,主编《百年雄才》系列丛书(1—6卷),策划“曙色——20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研究展”等。《大漠之暮》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

 

林杨杰,1988年生,广东省雷州人。曾任职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艺术系、岭南画派纪念馆,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首届广东青年美术人才。

莫菲,1981年生,广东罗定人。现为广东省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岭南画派纪念馆展览部副主任、广东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三级美术师、首届广东青年美术人才。

黄涛,1988年生,江西省樟树人。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于岭南艺术研修院研修,为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青苗二期”杰青班画家。

 

挑战

俞畅

雕塑

81×80×75厘米

1989年

 

【作品导览】

 

雕塑作品 《挑战》,表现的是一位失去双腿的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奋力掷铁饼的场景,张扬的手臂幅度、挥洒的激情瞬间,无不给观众留下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亮丽的风景线

吕学晶

雕塑

87×200×50厘米

2019年

 

【作品导览】

作品《亮丽的风景线》是用香樟木作为雕塑材料,表现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环卫工人形象,他们并非在一特定场景里的一个简单合影式构图,有人穿着厚重的棉衣,有人却在盛夏里大汗淋漓,有老人,也有年青的大学生形象.....以此更全面地展现环卫工人群体形象。环卫工人为我们的城市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衣着可能不整洁,但他们走过的地方一定是一道城市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内心也是同样存在着亮丽的风景!

 

潮的失落

许钦松

版画

69×90厘米

1989年

 

【作品导览】

 

《潮的失落》,创作于1989年初,画面描绘了大海退潮,留下礁石缝隙中渐涸的浅洼,浅洼中有命运未卜的鱼,正在等待下一场潮涨。浪潮可能及时赶到,亦可能姗姗来迟。创造性的画面肌理取自家乡海边碣石的纹路,厚重的浓墨折射出时代的困顿。彼时,人们在努力追赶快速变化的改革节奏,有的人徘徊,有的人落队,就像等待中的孤鱼,在思想的失落中期盼更明朗的时局。

 

飞鸟集

 

费俊

互动影像装置

尺寸可变

2019年

 

【作品导览】

作品《飞鸟集》运用中国宋代花鸟画的意境营造出一幅精妙灵动的数字花鸟长卷。画卷中的自然景观随着真实世界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鸟儿们聚集在观众周围嬉戏并与之随影随行。作品通过建构画卷与真实世界以及现场观众的实时互动,试图激活人与自然共生的亲密关系,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田园诗意。

 

我爱我家之二

杨得聆

油画

129×149厘米

2006年

 

【作品导览】

作品《我爱我家之二》主要以图像模糊的手法来进行展现,画中的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的是神似,但却是以客观的“象”为依据的,这使得作品让人玩味不尽,而非一览无余、浅尝即止。因此,“不似之似”是体现我创作意图的重要途径,画面形象若隐若现的虚实变化,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运动感,显得更为生动,其结合画面结构的经营和色调的渲染,则更好地突出作品的整体氛围。

 

作者寄望观者在凝视画作的时候,能感受到现实中的紧张压迫感在“家的世界”里消失了,它是如此地平常、惬意,它是一个令人怡然自得的感性家园;同时寄望将来的城市生活不会因为现代化的进程而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了,感受到有“家”的温情,进而唤起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自嘲

 

廖冰兄

漫画

83×58厘米

1979年

 

【作品导览】

《自嘲》作于1979年,以夸张、讽喻的自嘲手法,描绘了埕破之后,仍然蜷缩一团,不敢动弹的廖冰兄一副可怜相,画题款:“四凶覆灭后写此自嘲并嘲与我相类者”。 点明了创作背景。1983年《自嘲》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1984年《自嘲》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质奖。



云镜系列

何岩青

装置

尺寸可变

2019年

 

【作品导览】

云是什么颜色?云折射阳光的颜色,因而阳光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它都拥有。云是什么形状?云流变不居、绰约多姿,由光与水、与温度、与时空一系列因素偶合而成,是自然才华横溢的创作。

 

 

“云境”是艺术家心底一片纯净的天地,云的无拘无束,云的姿态万千,像所有人们追逐的美好幸福的光景。而我却异想天开地伸手,把万里高空里漂浮不定的云彩拉到眼前来。色与色交织,形与形错落,光在眼里穿过,触发可知不可知的形态。



腾飞吧,特区

 

梁照堂、李醒韬

宣传画

90×120厘米

1985年

 

【作品导览】 

 

作品《腾飞吧,特区!》创作于1985年,创作时间刚好是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作品展现了来自五湖四海汇聚在深圳的“拓荒牛”们凭借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和韧劲,在深圳特区这片热土上书写着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深圳奇迹,承担起改革发展的历史重担。作品表现手法以俯视的形式展示中国经济特区蒸蒸日上的宏伟场面,用一群飞翔的鸽子加强画面效果。

 
 

 
微信导览
 
 
我们为本次展览制作了线上多媒体导览资源,共计24件作品介绍,希望有助于观众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相关文章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