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阅读|蕴藏在美术文献中的故事

录入时间: 2021-09-28

 
“笔墨常随日月新——黄志坚捐赠美术文献展”对我馆的黄志坚中国近现代美术文库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展出大量黄志坚家属捐赠的美术文献。趁此展览之际,我们与策展人一起选出了十个“美术文献”关键词,带大家“走进”广东美术馆特藏室,探秘黄志坚中国近现代美术文库,阅读蕴藏在美术文献中的故事,了解美术文献的类型与运用,思考美术文献与美术研究之关系。
 
 
/1/ 美术文献


广东美术馆特藏室黄志坚中国近现代美术文库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定载体,即知识、载体、记录是构成文献的三个要素。美术文献是记录有美术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所有与记载、描述、解释、评论美术活动、美术作品有关的资料和理论文献,对美术的传播、交流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员们通过结合美术文献与美术作品进行印证和分析,梳理和研究美术历史发展的历程。
 
美术文献的形式丰富多样。黄志坚长年精心地搜集、整理广东近现代美术文献,包括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画稿、画片、照片、画辑等各种类型的文献,形成了体量可观的文库,也成为后人研究岭南画派艺术的重要信息来源。1997年,黄志坚家属将其生前常年搜集的大量文献捐赠给广东美术馆,正式成立黄志坚中国近现代美术文库。
 
 
 
/2/ 书籍


《世界美术全集》/下中弥三郎编/平凡社/1928—1930年/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黄志坚购藏有《世界美术全集》整套正集三十六卷,此书由日本平凡社的创办者下中弥三郎主持编辑。全书内容以普及和介绍世界美术为主,原色版和黑白图版结合解说,编排分类基本按时间、地理、种类为线索,涉及绘画、建筑、陶瓷、工艺等内容。书中收录了部分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美术作品,为早期作品留下可贵的图像资源和文字信息。
 
 
/3/ 报纸
 
我的现代画(新国画)观/高剑父/1941年稿本,刊载《羊城晚报》1985年12月16日/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大大小小的剪报,黄志坚珍而重之。他收集的报纸,内容大多与岭南画派有关。其中一份为于风整理的高剑父手稿,以《我的现代画(新国画)观》为题节选发表于《羊城晚报》。原稿高氏以铅笔书写,后又佚经修改,再经数次整理印行。这份文献的重要性,从黄志坚不仅将报纸保存完好,并亲笔在上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批注可见。对于不少研究岭南画派的研究者而言,他们需要通过收集和阅读文献以理解高剑父对于中国画改造从原则到方法的渠道,并且需要对文献进行甄别、推敲,正视文献正负两面的价值,形成研究角度和观点,推动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
 
 
/4/ 期刊 


《真相画报》/高奇峰主编/真相画报社、中华写真队事务所  真相画报粤局/1912—1913年/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发刊于1912年的《真相画报》,由高奇峰、高剑父等参与主编和发行,以图文的方式向大众展示社会状态和时局变迁。这百年前的时事性图画杂志共出版十七期,是民国时期最早的综合性美术类期刊,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史、政治、文化、艺术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期刊所刊载的美术作品包括当时最为先进的写真摄影,也有大量讽刺漫画,以及图文并置的纪事画类等。大部分编辑和撰稿人来自岭南画派,为研究早期岭南画派的政治思想和艺术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图文材料和研究视野。
 

/5/ 手稿



写作计划/黄志坚/1980年代初/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作者的手稿反映了研究的范畴和内容。在收集了大量的文献后,黄志坚围绕岭南画派拟定了写作计划和提纲,从岭南画派的概述以及相关艺术人物入手,撰文梳理岭南画派的学理成就,整理岭南画派宗师的文献资料,数量甚丰。这些从未公开展示的手稿,是反映黄志坚研究思路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岭南画派理论所作的重要贡献。
 

/6/ 画稿



松树画稿/黄志坚/1980年代/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黄志坚存留的创作画稿非常多,眼前的这张松树画稿为黄志坚大尺幅国画作品《长松颂》的“前身”。细察画稿上耐人寻味的细节:利用画稿的网格按比例放大是画家常用的绘画方法;画稿的几处折痕透露着画家对画面构图的思考与把握;画稿上的剪接、拼贴等修改呈现了画家反复研究造型、笔墨和色彩等。画稿和最终作品之间存在互相印证的关系,可以窥见作者创作时追求独特意境的历程。
 
 
/7/ 画片

 
高剑父赠黄少强画片/1932年/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1930年代初,高剑父曾游历南亚印度等地,考察异域民族之艺术。一页高氏于1932年题赠其弟子黄少强的印度画片,印刷的作品为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侄子阿巴宁德拉纳特·泰戈尔(Abanindranath Tagore)《沙贾汗梦见建造泰姬陵》(SHAHJA⁃HAN DREAMS OF BUILDING THE TAJMAHAL),呈现孟加拉画派注重光影和朦胧诗意气氛的特点。画片作为文化艺术传播与交流之物,从侧面反映了高剑父与泰戈尔家族的交往史实,也为研究者考释高剑父特定时期新国画变革的视觉经验来源提供图像依据。
 
 
/8/ 照片


黄志坚全家合照/埃迪·亚当斯/1989年
 
本次展览从藏品中整理出一批黄志坚旧藏的老照片,其中包括黄志坚个人或与家人、朋友欢聚的珍贵图像,昭示了艺术家的“亲友圈”。如1988年,美国摄影家埃迪·亚当斯(Eddie Adams)来到中国采风,与黄志坚结缘。亚当斯游经广州西关一带的民居,以及做客黄氏逢源路家中时,拍摄了黄志坚的家庭合影、黄志坚在家中画室创作及书房中端坐等个人照片。这些照片见证了亚当斯与黄志坚的艺术交流和交往情谊。
 
 
/9/ 画辑



《黄少强先生画辑》/黄志坚辑摄/黄志坚家属捐赠,广东美术馆藏
 
自1939年进入香港美学院拜师岭南画派画家黄少强,黄志坚从专攻花鸟、山水画转为创作现实人物画,受业师“到民间去”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融传统的书法性线条笔法与生活速写为一体的人物画风格影响尤深。遗憾黄少强早逝,黄志坚竭力为其师之艺术研究收集和整理文献——编写《黄少强先生年表》,与潘鹤等人组织“黄少强遗作展”,撰文《怀念黄少强老师》等。而《黄少强先生画缉》也是由黄志坚手工制作而成,历数十年筚路蓝缕的工作,辑录了黄少强个人照片、他人为黄少强作的画像、作品照片、速写、展览场刊等一手材料,以表达对其师的追忆和怀念。此本画辑也被视为研究黄少强艺文事业不可多得的文献汇编,为后人提供重要的图文线索。
 
 
/10/ 文献保护



 
近现代文献距今约百年时间,但纸质文献容易出现酸化等现象,尤以纸张的发黄脆烂为主。在文库中,工作人员采用无酸材料装具(如无酸保存盒、无酸保护袋),保护文献免受光、尘的影响,缓解环境温度和湿度快速变化,改善文献的微环境。或将文献正确地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年代久远的珍稀文献需要平放,在侧面作标签记录方便整理调阅等,都有利于文献的保护和延长文献的寿命。
 
 
参考文献
1. 潘树广编:《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
2. 黄专:《中国美术文献研究的学科定性及命名》,《新美术》,2000年第21卷第4期。
3. 黄志坚:《论“岭南派”的特征》,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室编:《岭南画派研究 第1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
4. 广东美术馆主编:《黄志坚 龙虬风骨》,香港高意设计制作公司,1999年。
5. 李伟铭著:《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6. 李伟铭著:《传统与变革——中国近代美术史事考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
7. 吴天跃:《高剑父的新国画变革及其与印度泰戈尔家族的交流》,《开放时代》,2021年第3期。
8. 林洪浩:《赏荔枝湾旧影 品老西关风情》,《广州日报》,2012年3月27日A16版。
9. 邱晓勇:《无酸保护材料在博物馆近现代文献保护中的作用》,江苏省博物馆学会会议论文,2014年。
 
审定/刘端玲
策划/叶小青
编写/李嘉仪
摄影/林志豪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相关文章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