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广州日报】揭秘省美展台前幕后一窥金奖作品“门道”

录入时间: 2019-07-15


于理《离离原上草》(中国画)


潘梦露《甘蔗地》(中国画)


谢郴安《和煦时光》(油画)


喻涛、杨琦《见证·热血铸就》(局部)(版画)


肖海波《知识的力量》(油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自近日起至7月20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共展出486件作品。作为五年一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省级美术展览,本次展览充分呈现了当代广东美术创作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特点。记者在现场感受到,很多作品可看、耐看,令人流连忘返。

就此,记者专访了本次展览的负责人之一、广东省美协专职副主席王永,请他详解这样一个高水平展览的台前幕后并与部分在场的作者,深入剖析了部分获得金奖作品的精彩之处与技法难度,让读者一窥高水平艺术创作的“门道”。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

重学术 参评不设限制

本次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初评共收到来自全省各地的参评作品照片6557张,经过第一轮照片筛选及第二轮原作评选后,486件作品脱颖而出。

王永表示,本次展览要反映五年来全省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并产生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美展中国画和油画展区评选的作品,这个标准决定了它不会设限,没有任何附加的标准及条条框框,只看作品质量,只从学术性出发,不刻意考虑地区平衡、年龄照顾等因素。“只要你有兴趣、有实力,创作出好作品,都可以投稿;展览不收取任何参评费,无论初评还是终评都没有,所以这次的评选基础非常广泛,基本上将全省美术界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各地、市都有作品选送。”王永强调,“广东在全国美展上一直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说一直位居前三甲,我们能保持这样的地位来之不易,决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将能代表广东最高水平的好作品遗漏。”

当然,广东省的美术格局也有着明显的延续性,高水平的美术团体、机构,譬如广州美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等,选送的作品占比明显比较多,像广州美术学院全院师生共选送作品1110件。“因为这些单位、机构的人才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专业水准达到一定高度,入选多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评选时我们并没有看哪个单位、谁的作品,都是以作品说话。”

第13届全国美展还规定国画、油画从省展里面推送,其他类别由作者直接向展区报名。中国美协给予广东省的国画名额是46个,油画50个,所以获得这次省展金银铜和优秀奖的国画、油画作品,肯定会选送到全国参评。

本次展览的规格和规模,也决定了其工作环节多,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所有参展的原作都要送到二沙岛来,很多作品是2米×2米的,必须用大货车运送,货车又要等到晚上9点钟以后才能进岛。“收原件的那几天,每天都要弄到凌晨1点钟才收工,作者很辛苦,工作人员也很辛苦。但大家本着五年一次,为作者、为展览负责的态度,都觉得辛苦也值得,可谓累并快乐着。”王永笑道。

年轻人崭露头角 关注社会观念新

而从入选和获奖比例看,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中青年,尤其是年轻艺术家表现很突出。“他们选择的题材,他们的艺术语言、表现风格和新的时代、新的观念以及当前学术界的氛围,都颇为吻合。我想这也是五年一届全省美展很重要的意义所在。假如五年过去了,我们的大展上出现的都还是老面孔,那只说明了我们的梯队建设、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比较失败的。”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在接受采访时也谈道:“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画家在评选中崭露头角,这种现象非常值得高兴。年轻艺术家当仁不让,成熟艺术家不忘初心,我想这是广东能够成为‘美术强省’很关键的基础。”

同时,当下的年轻艺术家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在作品中捕捉生活细节,关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反映外卖员的,有表现清洁工的,有聚焦春运的……这一点也让王永印象很深刻。“正像李劲堃主席多次提到的,你关注社会,社会才关注你。我们就是希望年轻人无论有什么样的艺术观念,无论用什么新的表现手法,都能更多地聚焦现实,把当代的艺术语言与时代气息紧密结合。像这次获得金奖的作品《知识的力量》,就既写实又象征性地展示了知识改变中国的深刻主题。从中可以看到,广东的中青年艺术家,自觉地肩负起美术的社会责任,用心去表现时代精神。”

王永还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美术生态中,应该催生新的学术观念、新的语言风格、新的思考角度。而本次展览的多样性,正可以看出广东美术界确实容得下新观念、新技法、新探索、新面貌。“单从国画上看,大多题材新鲜,表现手法多样,画面整体效果又不会让人觉得突兀,说明形式和语言的相匹配以及传统和当代的融合是行之有效的。”

部分金奖作品精彩点评:

于理《离离原上草》(中国画)

作为广州美院的老师,于理有着深厚的工笔画功底,在学术上也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这张作品虽然构图不算很新奇,但人物造型扎实、准确,画面色调深沉、厚重,氛围营造得很充分,画面充满力量感,脱离了一般工笔画的轻飘,一下子就抓住观众的视线,因此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潘梦露《甘蔗地》(中国画)

这幅国画属于小写意作品,画面构图严谨、饱满,又不会太拥挤,色调也很沉稳。人物刻画略有些变形,反而加强了表现力,动作、情态生机勃勃,给人以回味的余地。题材本身也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

谢郴安《和煦时光》(油画)

作品运用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风格,通过人物的神态以及道具,表现了一个温馨又富有生机的生活场景。从技巧上看,画家对古典主义的研究和探索下了不少功夫,而且喜欢将自己“植入”画作中。这件作品右上角的年轻人就是画家本人,这样既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也成为画家的个人风格之一,提高了作品的辨识度。

来到展览现场的谢郴安,也喜不自胜地分享了他自己的创作经历。“这幅画的灵感来源于和孩子搭积木,画面从开始创作到最终完成经历了很多次‘推倒重来’,如果用X光检测,可能会看到下面有很多个不同的人物造型。我最后把人物的互动放置在温暖阳光下,就是想让画面充满生活的温度。”

喻涛、杨琦《见证·热血铸就》(局部)(版画)

喻涛从2012年开始创作大型红色题材版画《见证》系列作品。当时,《见证·我编斗笠送红军》就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最高奖和“2012广东省青年美术大展”金奖。此后,他通过刻画斗笠、军帽、草鞋、军功章等静物形式,来追忆老一辈革命英雄的光辉历程。

展览现场,喻涛也讲起了他的创作心得:“很多画家都是通过大场景来表现那段光辉历史,但我希望从侧面来深入细腻地再现那段岁月。尤其年轻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革命烽火,但我们通过这些有温度的纪念品,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我想,这样的表达更符合我们自己的视角。”

为了画好《见证·热血铸就》,喻涛专程到湘西采访了这位2015年参加过国庆阅兵典礼的老英雄。然后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感情去创作这件作品,单是刻木板就花了几个月时间。“过去老先生们都是用梨木、桃木来刻,但梨木没有尺寸那么大的,这就逼着我自己进行新的探索,在技法上力求突破,最后做到用普通木板,横纵斜正都能刻。木板能够印出有气孔的微妙肌理感觉,现在有些年轻画家用塑料板来刻,就无法产生这种效果了。刀也很讲究,主要用排刀,而且一刀都不能刻错,才能让质感、光感纤毫毕现。”

肖海波《知识的力量》(油画)

本件作品选取的题材看似很普通,画得也很写实,但却大有深意。作者选取的这些书,包罗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出版年代跨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个阶段。同时,大部分的书都被翻阅得很破旧了,这个破旧感处理得特别好,假如作者画的是一架子新书,味道就会大打折扣。这个旧,一方面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一方面让人想到了“韦编三绝”,说明书的拥有者经常翻阅,坚持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给予人力量。这件作品的感人之处,就是通过写实传达传统文化的宽度、厚度,以及读书者所具有的态度,这种态度正是现在年轻人所亟须的。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