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亚洲艺术中心】亚洲现场 | 广东美术馆 “磅礴: 杨识宏作品展”开幕掠影及相关活动回顾

录入时间: 2019-04-22

 
亚洲现场 | 广东美术馆 “磅礴: 杨识宏作品展”开幕掠影及相关活动回顾
亚洲艺术中心 1周前

展名/ Title : 磅礴:杨识宏作品展
Majestic Momentum - Yang Chihung

策展人/ Curator :

王绍强 Wang Shaoqiang
学术支持/ Academic Support :
殷双喜 Yin Shuangxi,王端廷 Wang Duanting,
彭锋 Peng Feng

主办单位/ Organizer:
广东美术馆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支持机构/ Supporting Organization:
亚洲艺术中心 Asia Art Center
视频提供/ Video Source:
探索频道 Discovery Channel

展览时间/ Duration :

2019.4.03 (Wed.) - 5.05 (Sun.)

开幕式/ Opening Ceremony : 2019.4.03 (Wed.)  15:00

艺术讲座/ Art Talk:2019.4.04 (Thu.) 10:00


展览地点/ Venue :

广东美术馆5 & 6展厅

Exhibition Hall No.5 & 6

广州市二沙岛烟雨路38号

No.38, Yanyu Road, Ersha Island, Guangzhou


2019年4月3日下午,“磅礴:杨识宏作品展”于广东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亚洲艺术中心为支持机构,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作为视频提供,王绍强馆长担任策划,殷双喜、王端廷、彭锋担任学术支持。


配合展览开幕还举办了闭门学术研讨会,在展前几位策展人及评论家与艺术家齐聚一堂,就此次展览的作品以及艺术家杨识宏的创作概念进行了探讨;并于4月4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组织以“抽象艺术”为主题的艺术讲座。

开幕现场

 

·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在北京798,一进亚洲艺术中心的门,我就感受到了艺术家自由挥洒的天性,也看到了他东方哲学文化的底蕴。杨先生在台湾出生,在纽约求学创作,这种跨度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很有趣的一点。杨先生对艺术史的理解和与其个人的结合,也是非常吸引的部分。——王绍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殷双喜致辞
 
我认为在赵无极之后,杨识宏先生应该是华人艺术家里非常杰出的艺术家。他的抽象艺术渊源深厚,来自于他对生活、时代和生命的感悟。杨先生对艺术的追求正如中国的品茶,茶初入口温和而淡,但愈品愈有味道,他不希望自己的艺术仅像可乐一样一时爽快,这体现出东方文化的特质内涵。——殷双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王端廷致辞

杨识宏的(艺术)推进首先体现在他的去山水图式化,基于一个演变,他从早期的有机抽象到近期的抽象绘画,有一个品质不断纯化、抽象艺术面貌不断成熟的过程。在他最近的绘画中,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空间感问题,而是一个俯视的空间,没有上下左右,没有上天下地。一种航空时代的空间概念,在杨识宏的绘画中得到了体现。——王端廷

·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与艺术家杨识宏进行作品《狂狷》典藏仪式


狂狷 Elegent Arrogence 130.8x194.3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2

·
 
 
 
 
 
 
学术研讨会

 
 
 

艺术讲座
 
 
4月4日,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举办以“抽象艺术”为主题的艺术讲座,讲座嘉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王端廷、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及艺术家周力、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艺术家杨识宏;主持人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刘可。


I 艺术家讲座:

“从比较美术的观点,看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

 

我还从来没有听人家提过“比较美术”,我觉得从图像学的角度是最好做比较的,因为两个图像摆在一起,马上就有很多相似或者相反的观点和看法产生。——杨识宏


II 学者与艺术家对谈:

“抽象艺术历史演变及东西方对抽象艺术的认知与理解”


左起:胡斌、周力、杨识宏、王端廷、刘可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艺术家近年来的绘画创作,亦包括有关杨识宏创作之珍贵信札、手稿、照片以及七八十年代报刊杂志在内的文献史料。
 
 
 
 
 
 

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纪录片 华人艺术纪

艺术就是要把霎那变成永恒。

·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王绍强,1968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94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美术系,200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为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物。

关于学术支持 About Academic Support

殷双喜,1954年生于江苏泰县,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历史与理论系,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馆展览委员会委员、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杂志编委、《油画艺术》执行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获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2008)、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美术奖 · 理论评论奖”(2009)。

曾担任第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澳门专题展评委(2007),第11届、12届全国美展评委(2009、2014),第6届“艺术中国”AAC评委会主席(2011),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评委(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2014),第4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8)。

历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报刊上发表美术理论及批评文章250多万字。

出版专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2006,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现场:殷双喜美术评论文集》(2006,河北美术出版社)、《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2008,河北美术出版社)。

主編及编著:《穿越世纪 - 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副主编,2001,河北教育出版社)、《吴冠中全集 · 第4卷》(主编,2006,湖南美术出版社)、《走向现代:20世纪中国雕塑大事记》(主编,2008,河北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丛书》(总主编,2009,江西美术出版社)、国家重点图书《新中国美术60年》(分卷副主编,2009,人民出版社)、《周韶华全集 · 第7卷》(主编,2010,湖北美术出版社)、《黄永玉全集 · 第2卷》(主编,2011,湖南美术出版社)等。

王端廷,196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四次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分别留学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研究院(1997 - 1998)、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文学与哲学学院艺术史系(2002, 2003, 2010, 2018)。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委员,欧美同学会会员。 

长期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研究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发表论文三百多篇。

出版专著:《迷狂的独行者 - 雷蒙 · 饶可让的绘画艺术》(1996,上海文艺出版社)、《人体艺术欣赏》(1997,山西教育出版社)、《百年困惑 - 现代美术》(1999,吉林美术出版社)、《西方美术史》(1999,时事出版社)、《后印象派》(2000,人民美术出版社)、《立体派》(2000,人民美术出版社)、《巴黎画派》(2000,人民美术出版社)、《静沐西风 - 西方艺术论说》(2003,人民美术出版社)、《从现代到后现代》(2005,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现实主义》(2008,人民美术出版社)、《超前卫艺术》(2008,人民美术出版社)、《王端廷自选集》(2015,辽宁大学出版社)、《重建巴别塔 - 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2015,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等20部。

出版译著:《抽象绘画》(2013,金城出版社)、《走进当代艺术》(201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彭锋,1965年生于湖南祁东,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国际美学协会中国代表,从事美学理论研究和教学,艺术批评和策展实践,以及剧本创作。

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涉及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等方面。策划展览近百次,包括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首届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

出版专著:《回归:当代美学11个问题》(2009,北京大学)、《美学导论》(2011,复旦大学)、《方案:2011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2012,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学通史现代卷》(2013,江苏人民出版社)、《跨界交响 - 美学在艺术中历险》(201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学通论》(2016,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回在场》(2016,中国文联出版社)等。

出版译著:《实用主义美学》(2002,商务印书馆)、《美学入门》(2008,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的语言》(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等。

关于艺术家

杨识宏,1947年出生于台湾,1968年毕业于台湾艺专美术科(现台湾艺术大学),1979年移居美国。他是第一位获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P.S.1当代艺术中心“国家工作室”计划奖助的华人艺术家。1989年获得“杰出亚裔艺术家奖”。

重要个展:“磅礴 - 杨识宏近作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9)、“计白守黑 - 杨识宏意识流系列近作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7)、“永恒的当下 - 杨识宏近作展”(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2015)、“复调的诗学 - 杨识宏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4)、“心境 - 杨识宏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2)、“杨识宏的创作基因”(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2011)、“存在的痕迹”(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1)、“岁月 ‧ 流光 - 杨识宏创作历程40年”(台湾美术馆,台中,2010)、“象由心生 - 杨识宏作品展”(历史博物馆,台北,2004)。

重要群展:“文兮归来 - 中国当代艺术展”(深圳美术馆,深圳,2016)、“1960 - 台湾现代艺术的滥觞”(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6)、“文化.精神.生成”(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威尼斯,2013)、“非形之形 - 台湾抽象艺术”(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2)、“新东方精神II - 承启”(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0)、“开新 - 8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04)、“台北 ‧ 纽约 : 现代艺术的遇合”(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1991)、“当代艺术中的古典神话与意象”(皇后美术馆,纽约,1988)、“台湾当代九人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1978)、“中华现代绘画十人展”(东京都美术馆,东京,1977)。

公共收藏:阿尔德里奇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亨廷顿美术馆(美国)、阿肯色艺术中心(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美国)、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美术馆(台中)、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高雄山美术馆(高雄)、广东美术馆(广州)等。

·
 
关于广东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是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造型艺术博物馆,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文化事业机构,于1997年11月28日落成开馆。2011年6月29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同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共设有12个展厅,展区面积8000平方米,户外雕塑展示区面积5000平方米。其总体设计和布局体现出与美术馆功能性质的统一性。

广东美术馆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作品和海外华人美术作品为收藏对象,以中国近现代沿海美术和广东当代美术为收藏重点,藏品以绘画、雕塑、陶艺为主体,兼收对美术史构成意义的各美术品类以及有关的美术图书和文献资料。


展览统筹/ Exhibition Supervisor:
邵姗 Shao Shan,李宜霖 Alan Lee
项目负责/ Project Managers:
林薇 Lin Wei,晏旺 Angela Yan,徐浩洋 Erick Xu
展览协调/ Exhibition Coordinators:
廖呢喃 Liao Ni'nan,许冰煌 Xu Binghuang
展陈设计/ Exhibition Designers:
徐浩洋 Erick Xu,吴韵璇 Spring Wu
展场陈列/ Exhibition Executors:
袁喜明 Yuan Ximing,方坚明 Fang Jianming,
张晓芳 Amy Zhang
新闻推广/ Media Promotion:
梁洁 Liang Jie,苏恬巧 Emily Su
公共教育/ Education Program:
刘端玲 Liu Duanling
视觉设计/ Graphic Design:
Gwangjun.com,唐大为 David Tang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