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中国文化报】聚焦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自我创变

录入时间: 2019-01-09

 
在今天,科技的力量已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那些围绕科技、人文、艺术开展的当代艺术展览也屡见不鲜,这些有意无意的行为都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2018年12月21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陆续举办了多场与展览相关的学术对谈后,备受期待的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终于如期开幕,这个由广东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大展在本届也聚焦于科技与未来生活,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主题,试图通过不同艺术作品反映当代艺术家对科技与艺术命题的观照,并从一种批评的角度来展开对技术文明、技术政治、技术生命的思考。

以科技新媒体关注未来生活

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重要的学术品牌项目,已举办了5届展览,在当代艺术的研究、展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夯实了广东美术馆在当代领域的根基。本次展览总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与前几届展览相比,当下的时代和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不仅历经科技变革的大发展,同时在40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与世界的联结更为紧密。面对这样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和未来,成为本届展览思考的出发点。

本届广州三年展的主题展分为“叠加:数字中的艺术”“同类演化”“机器不孤单”3个部分,邀请了来自15个国家的近50位(组)艺术家参展,各关注一个特定的焦点问题,由安琪莉可·斯班尼克、张尕、菲利普·齐格勒担任主题展策展人。

科技的发展正在让一场未知的未来加速到来。在菲利普·齐格勒看来,本届三年展3个部分虽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们的生活,但这些角度互有重叠、互为基础且交织缠绕。今天,数字化、后人类主义和机器学习是齐头并进的三个方向,无法分而待之。“因此,我们不会将3个部分的艺术家从物理上分隔开,而是让大家相互关涉,一览未来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他说。

参展艺术家张琪凯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广州三年展,也是第一次来广州。他认为展览最明显的特征除了国际化以外,作品的主题都关注当下或未来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具有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的展览。”

以问题带动思考的策展思路

走在广东美术馆的3层主展场中,观众被不同的影像装置、生物、化学实验材料、图片、生活用品等一系列媒介包围,每一件展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它们所阐释的也无不关乎我们的生活,并且更多是关注未来的生活。如杨健的《传感器之林》装置作品,在展览空间内挤满了一大排如盆栽、家电等日用品,在这些物品上方,传感器和缆线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张网。作品表明了各种各样的科技媒体是如何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又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动。

然而,除此以外,展场中更多的是观众不看展签便很难看懂的作品。他们会有这样的不解:如此科技感十足的作品,到底应该如何被作为艺术来理解?继而,这个展览也直面了很多大家当下所关注的问题,例如科技与艺术的界限何在?在融合之中如何避免使艺术沦为科技的附庸?艺术作品的技术性究竟是掩盖了作为精神内核的艺术性,还是说技术性可能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性?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表示,艺术的跨界打破了原来的定义,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界限在哪?如果有,如何突破也是未来要思考的命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则认为:“在今天,科学与艺术不应再说跨界了,技术本身就是艺术。‘艺术性’这个词在这样的语境中应该理解为今天人们需要全面感知的一种更新,我们不能再以审美的角度去看这些作品的艺术性,在这里艺术性是一种知识,是我们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及思考。”他表示,这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去阅读的展览。恰如展览题目“诚如所思”,艺术家通过一些具体的科技器物来表达人类存在的状态,无论是主题还是作品都带有某种紧迫感,这也是希望能引发观者去思考艺术、科学、生物、互联网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全球性的命题也需要中国艺术家的参与和思考。

张尕认为,此次展览通过对人类和非人类、生物与机器、有机与无机间联盟之愿景的思考,提供给大家一种关于新的生态可能性的想象。诚然,或许展览主办方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提问者的角色,展览可以追溯人类文明中艺术与科技或独立或融合的历史,发掘跨学科之间合作的创新模式,探讨艺术与科技的边界问题,直面技术在当下与未来可能产生的新伦理问题,他们提供的是提出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路径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答案。因此,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美术馆原馆长王璜生所说:“广州三年展是一个走在当代艺术前沿的三年展,它关注的都是国际文化界最前沿的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挑战问题是其重要特点。”

以展览联动区域美术建设

作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一直承担着推动区域艺术生态健康发展的责任。这届三年展除了主题展和文献展外,还联合珠三角地区活跃的艺术机构如华侨城盒子美术馆、33当代艺术中心、53美术馆、紫泥堂艺术小镇等,分别根据自身的学术定位和场馆条件,开设了多个分展场和平行展来呼应展览主题,希望构建起一种“地区美术馆群”的联盟机制。对此,王绍强表示,当前珠三角的当代艺术生态具有包容度,但更多的是以一种较为松散的形态发展,整个区域的文化力量难以形成叠加效应。因而广东美术馆尝试通过自身的平台以及品牌项目的力量,以分展场和平行展的方式促成这种联合。目前,分展场及公共艺术展区已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开展,多个平行展也已全部开展,这种联动为各个展场带来了更多学界和大众的关注。“我们希望未来通过更多的举措,共同提升广东文化艺术水平,力求促进广东省艺术生态健康蓬勃发展。”他说。

相比于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这片区域作为“急先锋”的发展状态,当下珠三角地区的艺术面临着发展相对迟缓的困境。王璜生认为,广州片区的整个艺术生态有比较明显的不足,尤其是靠近香港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当代艺术市场处在很尴尬的位置,因此,这几年的艺术发展整体稍弱。他表示:“此次能通过这个大型展览,重新将周边的关系连接起来,尤其是联动民间的力量,我想定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从展览的学术视野、策展机制,还是从参展的国外艺术家数量和国际媒体的报道情况来看,本届广州三年展无疑具有国际影响。据介绍,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不仅邀请了世界各地知名学者参与,同时探索了与往届不同的文化思考方式,在本土与国际的关系方面提出新的阐释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系统的学术体系支撑展览的建构,以史学视野审视当下,同时还需要保持敏锐的问题意识。由此,广州三年展才可能在双/三年展机制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于寻找出路的过程中进行自我重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开拓新的发展路径。我们力图进一步树立广州三年展品牌的特色和形象,以国际话语讲好广东故事,充分发挥品牌展览的作用和价值。”王绍强说。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