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艺术中国】未来是美好还是黑暗?——广州三年展热点作品精彩盘点

录入时间: 2019-01-08

近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一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精彩纷呈的高水准展览。其中不乏对未来思考深刻、创意生动、制作精湛的作品。这个展览对于喜爱科技和喜爱艺术的人群都是适用的,小编在此盘点几件热点作品以飨读者。

以石为肉——现代版普罗米修斯
 
 
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马斯•费尔施

展览中最引入注目的作品就是托马斯•费尔施的《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观众进入宽大的展厅,就会看到几组高大怪异的玻璃仪器瓶,红色、绿色、黄色的液体在瓶中蒸腾、发酵。墙上挂着巨幅古代壁画。桌上摆着各种瓶罐,这里仿佛是一个中世纪神秘的炼金术士工作间。 
 
 
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马斯•费尔施

《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引用古希腊神话中被老鹰啄食肝脏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作为隐喻。整件作品涉及到复杂生化反应流程,艺术家采集了封存于地壳中万年前的自养型细菌。这些细菌以石为食,慢慢腐蚀场地中间的普罗米修斯石雕,产生的石膏微粒会在另一瓶中形成一个钟乳石般的石膏雕塑。而细菌经发酵处理被分解为葡萄糖和蛋白质,以喂养人类的肝细胞。而肝细胞在培养瓶中可生长出奇特的生命组织,成为活体雕塑,最终这些肝细胞又被蒸馏成酒精。观众仅仅想到人类肝细胞的培植与蒸馏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人即代码
 
 
 
YOU:R:CODE,贝恩特•林特曼&彼得•魏博尔

《You:R:Code》是一件与观众互动的爆款作品,很多观众会录下自己代码图形。这件作品形象地揭示了在数字时代,人的肉体和一切身份信息都可转化为机器代码。

这件作品由五块置于墙面的屏幕组成,这五块屏幕逐步将一个人的正常图像分步骤的转化为代码。第一块是普通的镜子,参观者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倒影,第二块则是人脸识别及扫描装置,第三块屏幕会把人的识别信息导入,转化为数据输出,最后参观者被简化成一段工业可读代码发到社交媒体上。

如果人类缩小到50厘米将会怎样?
 
 
不可思议的收缩人,阿恩•亨德里克斯

这位抱着南瓜的大个子就是身高两米的艺术家阿恩•亨德里克斯。这位高大的艺术家却对小个子情有独钟。

亨德里克斯认为人类按照现在的资源消耗方式,地球的资源将不堪重负。他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新陈代谢加快,食物供给更少,很多动物体型都发生了缩小,但唯独人类体型却还在 “逆增长”。

亨德里克斯的憧憬是“如果我们能将体型缩小到只有50厘米高,整个人类所需的资源将是现在的2%到5%。这样一个资源缺乏的世界转变为资源丰富的世界。一个番茄就能做一碗非常美味的汤,而一只鸡可以喂饱100个人。”

人工生命循环系统
 
 
自动光合植物,吉尔伯托•埃斯帕萨

《自动光合植物》仿佛是一个科幻电影中诡异的生命机器。作品由一组模块化微生物细胞构成活性有机体,形成新生态体系赖以生存的共生系统。作品用于培养细菌菌落——来自利马污水处理系统的不同部分——这些菌落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电能并提高水质,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态平衡。一个类似于原始大脑的电子监控网络,可监控核心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有机物消耗殆尽时,可重新启动循环过程。

微型黑白花园
 
浅滩,沈瑞筠

倒悬的刺草,微动的花影,螺钉般的火烈鸟不断摇头。《浅滩》仿佛一个微缩的黑白花园。

沈瑞筠以女性艺术家的细腻,通过一个如水族箱般的空间,以定格动画、装置创造一个微世界。这里的花草鸟虫或光影,或手绘的插图,连缀其间,亦真亦幻。轻蹑的鸟影与线描花枝融入立体空间内,呼之欲出。观众驻足良久,也难以捉摸背后的玄秘。

突然弹跳的椅子
 
仪式和后果,多里安•高迪
 
仪式和后果,多里安•高迪

多里安•高迪的《仪式和后果》占用了一个很大的房间,作品虚拟了一场晚宴之后变得诡异无常的场景。它由多部分动力装置连接一张长桌和十一把椅子组成。这些桌椅会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发生自主运动。

桌面卷曲的金属板每20分钟一周期缓缓升起降落,在气动压力罐提供动力下,椅子会在难以预测的时间内突然弹跳起来,发出巨大声响,令人猝不及防。

无动力升空气球
 
 
 
飞行世,托马斯•萨拉切诺

托马斯•萨拉切诺是一位天空乌托邦的践行者,这位阿根廷70后艺术家曾经创作过天空花园、云雕塑、悬浮的蛛丝。今年5月,萨拉切诺还在上海的展览创作了以上海地标建筑为背景的《上海/云之城》。

作品《飞行世》是一个开源社区项目, 作品通过人类自由进出大气层,把太空想象成一个没有企业和政府操控的的公共空间。人们漂浮在空中后,会被迫重新思考人类划定边界的方式。

此次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播放的影片《飞行世》,记录了萨拉切诺团队在没有任何动力和轻气体的情况下,利用自然光加热气球实现了7人升空的最长飞行记录,而他们试飞的地点正是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地点——新墨西哥的白沙,这是一个被部分科学家认为的“人类世”的起点。

据说,萨拉切诺团队想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前边的草坪重现气球升空的试验,但计划因故取消。

模拟计算出的瑞士天空
 
 
谷边,刘佳玉

瑞士的瑞士汝山谷湖风景绝美。刘佳玉拍摄了6400张瑞士汝山谷湖边天空的照片,将拍摄的不同时段的天空照片交给计算机学习与运算,历时四个月的时间生成湖泊上方的虚拟的天空图像。

图像触发器根据汝山谷湖边实时的风速和风向而控制,最终由水面投影呈现。蔚蓝色的天光波纹和流向瞬息万变,真实而虚幻。

刘佳玉的创作一直试图以数据源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她的作品经常让不同地域之间的自然元素相互交流,给人带来时空错置的虚幻感受。

带病菌的裙子
 
 
干净的亚麻,安娜•达米特

安娜•达米特擅长挖掘陌生历史中遗存物品中隐匿的秘密。在《干净的亚麻》和《病原之裙》中,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历史上欧洲人奇特的清洁观念。

《干净的亚麻》的睡袍灵感来源于过去几个世纪里欧洲人的习惯,当时人不常清洁身体,反而认为清洁亚麻衣服就足够了,因为他们觉得衣服会传播疾病。
 
病原之裙,安娜•达米特里

另一条1665 年时期风格的《病原之裙》。裙子用胡桃皮进行手工染色,当时的草药师推荐胡桃作为治疗瘟疫的方法。裙身装饰有典型17 世纪风格的刺绣,长裙上还点缀了薰衣草花束。在伦敦大瘟疫时期,人们常会嗅闻薰衣草,遮掩疫病所散发的臭味,以起到防止疾病污染的作用。

达米特里和伙伴在实验室中提取了瘟疫、肺结核、白喉和猩红热等病原的DNA。她将这些灭活的DNA浸在这两件衣物中。虽然是安全的,观众仅仅想到这些病原体,就令人不安。

钟表机芯的布谷鸟
 
 
 
世界是布谷鸟的(时钟),乔恩•凯斯勒

乔恩•凯斯勒是一位以机械雕塑和沉浸式装置而闻名的美国艺术家。

他的作品《世界是布谷鸟的(时钟)》由数个屏幕环绕组成,核心部分是一系列齿轮组成的陀飞轮手表机芯。作品讲述了一个失去了飞行能力的布谷鸟经历的故事。作品暗示了环境变化对布谷鸟的影响,从气候变化导致的迁移模式转变,到环境灾难如石油泄漏和森林火灾带来的影响。或许是因为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增加,水体中的残留药物导致布谷鸟不能飞行……

蚊子死后的世界
 
第二人生—栖息地,郑先喻&张硕尹

《第二人生—栖息地》是一件互动生态装置。作品借由蚊子的生理周期与计算机虚拟的角色共同构成生命的轮回。

作品由组件式温室以及电脑模拟环境组成。温室中的蚊子会借由艺术家外部提供的血液以及养分循环生长,而死去的蚊子会以人形转生于电脑中的荒岛,并且拥有20 分钟的生命周期。观众能借由给予补给品增加其生命周期长度,或是任由人形角色死亡。人形角色死亡时会触发作品喂血装置,将血液输入温室喂血器中,提供母蚊养分。

个性狂欢还是集体跟风?
 
《时代在召唤》,张永基

张永基的作品是展览中最接地气的,他捕捉到中国普通民众在网络平台上汹涌的娱乐精神。他将大众生产出来的抖音视频进行挪用和拼贴,每一个视频都充满喜感,但置入在统一方阵中又如同集体广播体操一样整齐划一。作品引发出这样的思考,今天我们所谓的个性化娱乐,却是高度雷同。这是自发的娱乐,还是集体无意识的跟风?

本次展览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本次展览将延续到2019年3月10日,感兴趣的观众在这期间可以慢慢品味作品。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