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见】广州三年展来了,王绍强要让广东美术馆变得更“温暖”
录入时间: 2018-12-11
原创: 李培 杨逸 南方艺见 昨天
Dorian Gaudin作品 广州三年展
“想象一个未来的设备……人们可以在其中存储所有的书籍、记录和通信信息,并且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灵活性与这种机械设备进行互动咨询。这种设备是对人本身记忆的直接扩大和补充。”
——范内瓦·布什
这样看似我们目前生活的描述,是1945 年《大西洋月刊》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诚如所思》的文章。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所思考的景观,已超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文字和场景,是最容易触动人去深思关于人类作为生物族群的过去和未来,但如果换成用艺术品作为呈现手段,又会有如何的效果呢?
陆明龙作品 广州三年展
12月21日,2018年广州最盛大的艺术盛事之一——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即将亮相广东美术馆。展览分为主题展和文献展两个部分,其中主题展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50多位/组艺术家参展,珠三角地区近10个美术馆和艺术空间也将参与分展场和平行展。
这一全新策展模式,对激活广东、乃至全国当代艺术生态的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广州三年展”的总策划及文献展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来说,他策划展览更像是挥动手中的“魔法棒”,陈列的不仅是作品,而是通过作品促进观众去思考去体会展览背后的深意。
这三年走过的道路,也是我以艺术管理者身份思考的轨迹。
——王绍强
关于王绍强
王绍强,现为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物,工作生活于广州。
在担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三年间:组织 “当代语境下的多位思考——2016策展人论坛”等理论与建构系列学术活动;承办“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广东近现代美术研究系列展览和“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等主题性大展;举办郑爽、王玉珏、林墉等名师大家专题研究展”广州影像三年展”;正式启动青年艺术家研究展览系列“七号空间”;加强对馆藏作品的收藏力度,目前馆藏数量超过4万件/套,接收了700余件/套来自省政府属下国有宾馆的20世纪精品力作……
如今,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人文湾区”历史节点,广东美术馆当代馆筹建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未来,广东美术馆对未来的规划将发生哪些转变?将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融合发展?南方艺见深度对话王绍强。
联合艺术地标“为城市发声”
艺见君:作为广东美术馆重要学术品牌项目之一,本届“广州三年展”将有哪些崭新的策展思路?广东美术馆将如何借助这一平台获取国际话语权?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希望通过举办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并介入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本届“广州三年展”选定“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主题,以求探讨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前沿学术问题。展览除以主题展和文献展的形式呈现,我们还创造性地以分展场/平行展的方式深化主题,积极联合珠三角地区多个不同类型的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参与,共同促进广东省文化艺术生态健康蓬勃发展。
David OReilly作品 广州三年展
“广州三年展”不只是艺术界的盛事,也是城市的盛事。参与分展场/平行展的珠三角艺术机构,都在美术馆生态链中具有代表性。例如: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是城市新区发展中的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和华南农业大学美术馆是高校美术馆,33当代艺术中心则是以城市公共智能交通为运营支撑的空间,广州53美术馆是艺术家创办运营的美术馆,而紫泥堂艺术小镇是产业更新中的艺术空间……各分展场/平行展将根据各馆自身的学术定位和场馆条件,呈现与主题展优势互补的展出效果。
Avrid & Marie作品 广州三年展
当代艺术展览和活动是美术馆沟通艺术与大众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美术馆与周边艺术空间等联动的良好途径。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把“广州三年展”打造成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文化地标,激发区域文化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形成共振,为城市发声。
艺见君:广东美术一直是广东美术馆收藏和研究重点。广东美术馆近年举办了“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梳理广东美术史的系列展览,在策展方面积累了哪些创新经验?如何借此寻找自身岭南文化传承方面的学术定位?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王绍强:近三年来,广东美术馆承办“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藏品借调、数字化观看和展示等方面,为广东美术馆展览策划积累先进经验。
承办“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自主策划“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后岭南与珠三角”等展览,则在跨时代和跨区域背景中,为广东近现代美术史学术研究找到更多新的切入点。
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这些大展激发了广东美术馆的机制活力,特别是推进了广东美术馆和广州美术学院的“馆校”学术合作,为区域美术研究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
上述展览也为广东近现代美术收藏带来巨大契机。广东美术馆经过20多年的经营,馆藏达到4万件套左右。在“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期间,省政府拨专款作为收藏经费,我们使用这些经费收藏了100多件/套现当代作品;去年,广东美术馆接收了省政府属下几大宾馆的700多件/套名家字画作品,包括齐白石、黄宾虹、关山月、黎雄才、黄永玉等几代国画名家的精品力作,大大填充了我馆广东近现代美术史序列藏品的完整性。
艺见君:“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等当代艺术展览的举办,如何推动广东美术馆与国际当代艺术潮流接轨?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的品牌展览需要更好地与国际平台形成互动交流。作为全国最早关注摄影和影像收藏的公立美术馆之一,广东美术馆收藏数量在同类场馆中也是全国领先的。
但随着近几年艺术创作媒介的丰富,大量作品已经超越了“摄影”概念的范畴,因此,广东美术馆2017年重启“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项目时,更名为“广州影像三年展”,以回应当下艺术创作的变化。
广州影像三年展
我们需要以新的方式看待传统,传统也需要在与当代的融合中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影像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创作的方式,为中国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广州影像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近年举办的“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变相——水墨的维度”“后岭南与珠三角”“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等展览,呈现了大量通过影像方式表现中国水墨精髓的作品。近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推动中国水墨艺术“走出去”,但“走出去”并不是孤立的。我们邀请到法国、德国等多国学者研究广东当代水墨,更好地激发水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做一个“有温度”的美术馆
艺见君:您就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三年里,有哪些措施帮助广东美术馆打破“围墙”,提升公众获得感?
王绍强:随着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人们对艺术的兴趣与日俱增。广东美术馆近年人流量不断增加,2017年的人流量就比2016年翻了一倍。这也对美术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守住美术研究本身,还要将服务对象从过去的专业人士,延伸到普通市民。因此,广东美术馆重视艺术项目的公共性、公益性和服务性,这一定位与当前国际倡导的“观众拓展”概念目标一致。
市民在参观“1949年的廖冰兄”展
广东美术馆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让藏品“活起来”的多元方式,其中策划举办馆藏展览就是惠民服务的重要举措。广东美术馆的馆藏展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奖项。广东美术馆还把“公共服务意识”纳入到空间改造和升级中去,我们对馆内多处硬件设施进行了提升,同时计划进一步升级人文图书馆。广东美术馆还策划了大量导览、讲座、研讨会、工作坊、藏品学习、墙外美术馆等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公教活动,获得各方面的好评。
艺见君:让文物“活”起来的“智慧博物馆”近年备受热议,在引进高科技设备增强展览体验感方面,广东美术馆目前有哪些进展?
Melanie Bonajo作品 广州三年展
当前,我们正积极筹建和完善“智慧美术馆”,力求依靠新媒体传播,将广东美术馆建设成一座“有温度的美术馆”,从鉴赏、研究、教育到艺术消费等方面,为当代民众逐渐营造一种美好的艺术生活方式。
艺术带动大湾区城市竞争力
艺见君:粤港澳文化同根同源。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人文湾区”的历史机遇,广东美术馆如何定义自身在大湾区美术的作用?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把原有的关注点从岭南进一步上升至大湾区的文化格局。区域内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良性互动和合作,不但能带动城市艺术生态的良性发展,甚至能带动整个经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力还能从大湾区辐射到全中国、全世界。因此,要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机遇,我们必须探索新型的、有效的合作模式,寻求更多领域的合作机会。
Bernd Lintermann作品 广州三年展
我相信,作为国家级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有能力为大湾区内艺术合作提供足够的联合力量。即将举办的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就是合作共赢的一次尝试。 共建“人文湾区”还要求我们有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广州要向“国际文化中心”的方向靠拢,广东美术馆也要向国际上一流美术馆看齐,才能支撑整个大湾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艺见君:筹建广东美术馆当代馆的呼声日益高涨,可否透露当代馆建设的最新动向?广东美术馆未来的全新布局将对岭南美术研究带来哪些影响?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当代馆的建设已经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的议事日程。目前广东美术馆的13个展厅,只能展示350件/套左右的展品,难以承载近当现代广东美术如此厚重文化历史。广东需要一座具有标志性、前瞻性,在未来30年都能够在国家大湾战略背景下走在前列的当代美术馆,彰显广东文化自信与文化影响力。
广东美术馆外景
我们计划安排对广东美术馆进行修缮,确保国家重点美术馆的安全,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来自国内外的市民游客都能从中清晰了解广东近现代百年的文化力量。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把广东美术馆建设成面向21世纪专业化、智能化、体系化,集展览收藏、研究与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美术博物馆,为国家、给城市、为下一代留下一座值得骄傲文化宝库。
广东美术馆近年部分奖项
2018年:
“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艺术文献展”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
2017年:
“其命惟新——广东百年美术大展·广东站”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
“美术馆课堂”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获得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2016年:
“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2016 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
“美术馆课堂”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部“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
“美术馆课堂”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统筹 | 李培
撰文 | 杨逸 李培 实习生 邵韶 通讯员 梁洁
图片 | 由广东美术馆提供
编辑 | 梁燕
“想象一个未来的设备……人们可以在其中存储所有的书籍、记录和通信信息,并且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灵活性与这种机械设备进行互动咨询。这种设备是对人本身记忆的直接扩大和补充。”
——范内瓦·布什
这样看似我们目前生活的描述,是1945 年《大西洋月刊》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诚如所思》的文章。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所思考的景观,已超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文字和场景,是最容易触动人去深思关于人类作为生物族群的过去和未来,但如果换成用艺术品作为呈现手段,又会有如何的效果呢?
12月21日,2018年广州最盛大的艺术盛事之一——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即将亮相广东美术馆。展览分为主题展和文献展两个部分,其中主题展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50多位/组艺术家参展,珠三角地区近10个美术馆和艺术空间也将参与分展场和平行展。
这一全新策展模式,对激活广东、乃至全国当代艺术生态的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广州三年展”的总策划及文献展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来说,他策划展览更像是挥动手中的“魔法棒”,陈列的不仅是作品,而是通过作品促进观众去思考去体会展览背后的深意。
这三年走过的道路,也是我以艺术管理者身份思考的轨迹。
——王绍强
关于王绍强
王绍强,现为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物,工作生活于广州。
在担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三年间:组织 “当代语境下的多位思考——2016策展人论坛”等理论与建构系列学术活动;承办“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广东近现代美术研究系列展览和“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等主题性大展;举办郑爽、王玉珏、林墉等名师大家专题研究展”广州影像三年展”;正式启动青年艺术家研究展览系列“七号空间”;加强对馆藏作品的收藏力度,目前馆藏数量超过4万件/套,接收了700余件/套来自省政府属下国有宾馆的20世纪精品力作……
如今,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人文湾区”历史节点,广东美术馆当代馆筹建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未来,广东美术馆对未来的规划将发生哪些转变?将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融合发展?南方艺见深度对话王绍强。
联合艺术地标“为城市发声”
艺见君:作为广东美术馆重要学术品牌项目之一,本届“广州三年展”将有哪些崭新的策展思路?广东美术馆将如何借助这一平台获取国际话语权?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希望通过举办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并介入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本届“广州三年展”选定“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主题,以求探讨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前沿学术问题。展览除以主题展和文献展的形式呈现,我们还创造性地以分展场/平行展的方式深化主题,积极联合珠三角地区多个不同类型的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参与,共同促进广东省文化艺术生态健康蓬勃发展。
“广州三年展”不只是艺术界的盛事,也是城市的盛事。参与分展场/平行展的珠三角艺术机构,都在美术馆生态链中具有代表性。例如: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是城市新区发展中的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和华南农业大学美术馆是高校美术馆,33当代艺术中心则是以城市公共智能交通为运营支撑的空间,广州53美术馆是艺术家创办运营的美术馆,而紫泥堂艺术小镇是产业更新中的艺术空间……各分展场/平行展将根据各馆自身的学术定位和场馆条件,呈现与主题展优势互补的展出效果。
当代艺术展览和活动是美术馆沟通艺术与大众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美术馆与周边艺术空间等联动的良好途径。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把“广州三年展”打造成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文化地标,激发区域文化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形成共振,为城市发声。
艺见君:广东美术一直是广东美术馆收藏和研究重点。广东美术馆近年举办了“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梳理广东美术史的系列展览,在策展方面积累了哪些创新经验?如何借此寻找自身岭南文化传承方面的学术定位?
王绍强:近三年来,广东美术馆承办“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藏品借调、数字化观看和展示等方面,为广东美术馆展览策划积累先进经验。
承办“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自主策划“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后岭南与珠三角”等展览,则在跨时代和跨区域背景中,为广东近现代美术史学术研究找到更多新的切入点。
这些大展激发了广东美术馆的机制活力,特别是推进了广东美术馆和广州美术学院的“馆校”学术合作,为区域美术研究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展览也为广东近现代美术收藏带来巨大契机。广东美术馆经过20多年的经营,馆藏达到4万件套左右。在“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期间,省政府拨专款作为收藏经费,我们使用这些经费收藏了100多件/套现当代作品;去年,广东美术馆接收了省政府属下几大宾馆的700多件/套名家字画作品,包括齐白石、黄宾虹、关山月、黎雄才、黄永玉等几代国画名家的精品力作,大大填充了我馆广东近现代美术史序列藏品的完整性。
艺见君:“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等当代艺术展览的举办,如何推动广东美术馆与国际当代艺术潮流接轨?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的品牌展览需要更好地与国际平台形成互动交流。作为全国最早关注摄影和影像收藏的公立美术馆之一,广东美术馆收藏数量在同类场馆中也是全国领先的。
但随着近几年艺术创作媒介的丰富,大量作品已经超越了“摄影”概念的范畴,因此,广东美术馆2017年重启“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项目时,更名为“广州影像三年展”,以回应当下艺术创作的变化。
我们需要以新的方式看待传统,传统也需要在与当代的融合中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影像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创作的方式,为中国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广东美术馆近年举办的“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变相——水墨的维度”“后岭南与珠三角”“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等展览,呈现了大量通过影像方式表现中国水墨精髓的作品。近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推动中国水墨艺术“走出去”,但“走出去”并不是孤立的。我们邀请到法国、德国等多国学者研究广东当代水墨,更好地激发水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做一个“有温度”的美术馆
艺见君:您就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三年里,有哪些措施帮助广东美术馆打破“围墙”,提升公众获得感?
王绍强:随着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人们对艺术的兴趣与日俱增。广东美术馆近年人流量不断增加,2017年的人流量就比2016年翻了一倍。这也对美术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守住美术研究本身,还要将服务对象从过去的专业人士,延伸到普通市民。因此,广东美术馆重视艺术项目的公共性、公益性和服务性,这一定位与当前国际倡导的“观众拓展”概念目标一致。
广东美术馆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让藏品“活起来”的多元方式,其中策划举办馆藏展览就是惠民服务的重要举措。广东美术馆的馆藏展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奖项。广东美术馆还把“公共服务意识”纳入到空间改造和升级中去,我们对馆内多处硬件设施进行了提升,同时计划进一步升级人文图书馆。广东美术馆还策划了大量导览、讲座、研讨会、工作坊、藏品学习、墙外美术馆等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公教活动,获得各方面的好评。
艺见君:让文物“活”起来的“智慧博物馆”近年备受热议,在引进高科技设备增强展览体验感方面,广东美术馆目前有哪些进展?
王绍强:科技不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在改变每个人的思考模式。美术馆的边界也需要通过科技的力量打开。广东美术馆在运用科技方式探索全新的观展、导览、鉴赏方式上不遗余力。在“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等展览期间,我们通过AR、VR、直播、线上活动等数字化手段,让海内外观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了解大展中的著名艺术家和重要作品。
Melanie Bonajo作品 广州三年展
当前,我们正积极筹建和完善“智慧美术馆”,力求依靠新媒体传播,将广东美术馆建设成一座“有温度的美术馆”,从鉴赏、研究、教育到艺术消费等方面,为当代民众逐渐营造一种美好的艺术生活方式。
艺术带动大湾区城市竞争力
艺见君:粤港澳文化同根同源。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人文湾区”的历史机遇,广东美术馆如何定义自身在大湾区美术的作用?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把原有的关注点从岭南进一步上升至大湾区的文化格局。区域内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良性互动和合作,不但能带动城市艺术生态的良性发展,甚至能带动整个经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力还能从大湾区辐射到全中国、全世界。因此,要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机遇,我们必须探索新型的、有效的合作模式,寻求更多领域的合作机会。
我相信,作为国家级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有能力为大湾区内艺术合作提供足够的联合力量。即将举办的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就是合作共赢的一次尝试。 共建“人文湾区”还要求我们有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广州要向“国际文化中心”的方向靠拢,广东美术馆也要向国际上一流美术馆看齐,才能支撑整个大湾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艺见君:筹建广东美术馆当代馆的呼声日益高涨,可否透露当代馆建设的最新动向?广东美术馆未来的全新布局将对岭南美术研究带来哪些影响?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当代馆的建设已经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的议事日程。目前广东美术馆的13个展厅,只能展示350件/套左右的展品,难以承载近当现代广东美术如此厚重文化历史。广东需要一座具有标志性、前瞻性,在未来30年都能够在国家大湾战略背景下走在前列的当代美术馆,彰显广东文化自信与文化影响力。
我们计划安排对广东美术馆进行修缮,确保国家重点美术馆的安全,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来自国内外的市民游客都能从中清晰了解广东近现代百年的文化力量。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把广东美术馆建设成面向21世纪专业化、智能化、体系化,集展览收藏、研究与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美术博物馆,为国家、给城市、为下一代留下一座值得骄傲文化宝库。
广东美术馆近年部分奖项
2018年:
“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艺术文献展”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
2017年:
“其命惟新——广东百年美术大展·广东站”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
“美术馆课堂”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获得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2016年:
“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2016 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
“美术馆课堂”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部“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
“美术馆课堂”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统筹 | 李培
撰文 | 杨逸 李培 实习生 邵韶 通讯员 梁洁
图片 | 由广东美术馆提供
编辑 | 梁燕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
金秋十月第一天,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一场庄重而盛大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