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爱艺】走进“青苗二期优秀作品与广州画院青苗专家主题创作汇报展”现场

录入时间: 2017-09-15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9月12日下午15:00,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适逢其会——青苗二期优秀作品与广州画院青苗专家主题创作汇报展”于广东美术馆一楼举办了开幕式。
 
开幕现场
 
现场嘉宾合影
 
在开幕式上,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广东美术馆与“青苗计划”执行单位——广州画院签署了关于扶持“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的发展合作战略协议,希望能够为“青苗计划”项目的实施、开展出一份力。
 
广东美协的负责人李劲堃对本次展览中广州画院画家的主题创作作品以及“青苗二期”画家的首次亮相,给予了肯定。
 
开幕式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郭润文表示,在接触这些青苗画家期间,也经常被他们鲜活的艺术创造力、纯粹的艺术探索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触动,希望青苗画家能够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广州画院副院长郑阿湃嘱咐青苗画家要珍惜在“青苗计划”接受培育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多观察和学习前辈们的艺术精髓,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艺术方式,创作出高水准和有社会担当的作品。
 
“青苗二期”画家王鹏程代表青苗画家在会上发言,感谢“青苗计划”平台,让不同专业的年轻画家聚集在了一起,通过共同学习和相互交流,学到了很多东西,碰撞出了无限的可能。
 
广州画院青苗专家,呈现主题创作大餐
“青苗二期”画家,展现新兴力量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广州画院青苗专家围绕“红色记忆”主题所创作的精彩作品,以及“青苗二期”画家经过培育后所创作的百余件优秀作品。展出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画种,题材和风格各异。
 
广州画院青苗专家的主题创作作品,生动描绘了革命斗争历史洪流中的重大事件、感人形象和动人瞬间,展现了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沧桑巨变以及革命老区的新生活、新发展、新气象。
 
“青苗二期”画家的作品,则体现了他们对传统的理解以及对时代的把握,展现了他们独立的艺术思考。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既是“青苗二期”学员一年来的学习情况汇报,也是广州画院为青苗画家准备的一顿主题创作大餐。
主办方希望青苗画家们能够通过本次展览,学习到更多的主题创作经验,能够尽快走出学生时期的创作思维和局限。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促进“青苗二期”学员与广州画院青苗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和助推青年优秀人才的培育工作,使“青苗计划”尽快发展成为中国未来美术一流人才的摇篮,促进广东省乃至全国美术的发展。
 
展览将持续到9月23日。
 
展览现场
 
走进“青苗计划”
 
“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是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术学院为培育优秀青年画家,三方合力打造的非营利性学术项目。“青苗计划”以“公办私助”的模式,整合政府、专业机构的优势,依托民间各方资源,遴选尖子,因材施教,借鉴画院主题创作经验,以青苗画家整体力量传播影响,力图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学院艺术精英,为广大青年艺术新秀(35周岁以下)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卓越艺术人才的培养;同时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包容与开拓、务实与进取的学术精神和品格。(更多关于青苗计划的信息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关注微信“青苗画家计划 ”了解)
 
为更加全面地呈现此次展览,帮助大家了解“青苗计划”,《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的记者采访了“青苗计划”杰青班导师郭润文、课题组执行人张工老师,及部分学员,一起来听听他们眼中的“青苗计划”是什么样的。
 
青苗导师访谈
 
受访对象:郭润文
(“青苗计划”杰青班油画组导师,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郭润文)
 
Q:您作为杰青班的导师,同时也是美院工作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您对于学生各个阶段的状态肯定非常了解,那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刚毕业三年的状态是怎样的,这个三年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郭润文:我非常了解,这个阶段他们最大的感觉,首先就是惶恐,因为他离开了一个环境,离开了同学,离开了老师唠唠叨叨的教育,没有人关心他了,他的周围很寂静,这种寂静会导致他感觉惶恐;第二,他会在这种寂静中竭力寻找他的地位。第三,他会积极地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迅速地转换到他的个性化语言中去。
 
前面两点我们非常能够理解,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所以不要担心,只要你努力,面临的都会是辉煌。同时,我们作为老师也希望他们在第三点,也就是语言转化上早日实现他们的理想,
 
Q:您从第一期开始就已经加入这个培养计划,根据您的观察,这些青年艺术家在加入"青苗计划"之前和之后,他们的都有哪些变化?
 
郭润文:这个问题我这样来回答,上次我们在国家画院做了一次展览,国家画院国家最高的艺术展示平台之一这个毋庸置疑,对于他们而言,好的作品见多了,所以我们的作品去之前,他们不了解,反应平淡。但是等我们一开展之后,立刻给了他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的院长、艺术家都说,这批人将来我们可以把他们作为院里(国家画院)的后备力量储备。
 
我想,他们的作品能得到这些大艺术家的赞赏肯定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有实力。所以,这些年轻艺术家们来到这个平台之后,他们的作品很明显的进入到一个相当高的台阶,这就是他们的变化,也是我们青苗计划的收获,也激发了我们导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信心。
 
郭润文参观展览现场
 
记者:现在“青苗计划”的影响力现在已经很大了。
 
郭润文:它已经作为了一个国家艺术人才的储备资源而存在了。现在不是到处都在提倡培养年轻一代人吗,这个计划将优秀的人才筛选、培养、集合,这是太难得的一个资源,因此国家画院也充满了信心。
 
对于广州美院而言,这一届杰青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来自广州美院,我们的党委书记也感到由衷地自豪,说明我们的教育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他说青苗计划也将是广州美院培养的学生今后发展的很好的方向。
 
广州画院自不用说,是发起者,相信今后会走上更加学术的道路,打造出“青苗计划”品牌。
 
Q:希望这样的好的培养项目能推广到全国,青苗计划将来有什么计划吗?
 
郭润文:它的培养对象一定是广泛的。我们将来“青苗计划”的主要力量不仅仅要放在广东,我们要培养全国的人才,甚至要推广到其他国家。国家画院主导的“一带一路”的交流活动已经在周边国家铺开,但是仅仅处在相互交流的状态,下一步就是把他们(国外的)年轻的、优秀的艺术家引入到我们的青苗计划中,形成国际化的格局。
 
受访对象:张工
“青苗计划”课题组执行人,广州画院理论部主任
 
Q:张老师您好,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青苗计划”的导师构成吗?
 
张工:青苗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教师组成都是一些“大家”。一般学生在美院时候毕业创作导师组的教师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个、三个,并且老师都比较年轻,好处是思想上的条条框框比较少,但是相对创作经验会少一些。“青苗计划”的老师都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画院、国家画院的,他们都是社会筛选出来的艺术家,所以师资强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我们“青苗计划”的学生主动一点,敢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和诸多的老师交流,肯定进步是很明显的。
 
张工在展览现场
 
Q:您觉得这一届“青苗计划”的创作整体呈现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张工:这一届的创作还是很丰富的,青苗是从优秀的硕士毕业生中选拔的,他们已经经历过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创作训练,所以能力是足够的。每一届美院的本科毕业创作我都有去看,老师的痕迹还很重,但是“青苗计划”出来的,相对就已经摆脱了这种痕迹,面貌很丰富。
 
学员视角
 
受访对象:王也(青苗二期杰青班国画组)
 
Q:王也你好,你在“青苗计划”里的直接导师是谁呢?
 
王也:我的直接老师是方土院长。方院长是一个豁达的人,他也有很多朋友,他会介绍许多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大影响力的艺术家给我们认识,希望我们从每一位老师身上吸取值得吸取的东西来学习,所以其实在这期间,我们的“青苗计划”像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我的师傅就是“方师傅”,在方师傅的带领下我还有一众老师。
 
Q:你觉得“青苗计划”带给了你什么?
 
王也:加入“青苗计划”对我来说比意义较特殊,我成长学习都在北方,来到广州时候是没有圈子的一个新人,我来的时候,想的就是自己画画,或者找个工作,把它作为一种爱好。但是因为“青苗计划”,我有机会认识很多广东这边的老师和同学,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和他们做一些比较专业性的交流。
 
我感谢“青苗计划”,让我有机会去坚持从小到大的梦想,让我不荒废这么多年在这个专业领域的努力,同时“青苗计划”也给了我一种希望,让我期待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受访对象:詹斯斯(青苗计划二期国画组)
 
Q:斯斯你好,加入“青苗计划”对于你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哪里?
 
詹斯斯:加入“青苗计划”后就好像融入了一个大家庭,我觉得艺术是需要交流碰撞的,它提供了我们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比如定期会有讲座,组织外出写生,这些活动都很多,对于我们的创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摄影:李艳平
本文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展览现场
 
【附】出席“适逢其会——青苗二期优秀作品与广州画院青苗专家主题创作汇报展”开幕式名单: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
广州市文广新局副巡视员温朝晖
广东省文化厅组织人事处处长周显华
广州画院艺术顾问郭莽园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王永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郭润文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方楚雄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大鹏
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蔡拥华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方少华
广州画院书记侯方韵
广州画院副院长叶献民
广州画院副院长郑阿湃
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绪洪
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主任严亮
广州省文化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利平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周湧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扬波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许晓彬
广州美术学院教师陈海宁
独立策展人孙晓枫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方旭东
广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其和
广州梅社书画院院长张森霖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演钦
广州画院理论部主任张工
《新南方艺术》主编、青苗计划课题组策划执行人方旭昌
 
广州画院老画家:李醒韬、陈永康、连登、熊德琴、徐兆前、孙戈
广州画院在职画家:何坚宁、薛军、涂国喜、宋陆京、赵红雨、廖剑华、赵行健、段远文、陈林、陈川、王卓、张西、黄德华、刘晟、罗玉鑫、许隽协
青年画家:陈清平、蔡庆洪、袁晓娜、何婉薇
 
青苗二期画家:(51人)
彭伟泡、庄晓俊、林致言、柯鴻坤、陈森、苏军权、万瑾玉、谢莹、张天平、王泽川、梁思婷、卓瑞端、郑可、沈洁、姜懿航、莫淑莹、李俊、柯佳林、罗海英、萧智仁、戴小曼、周文瑶、瞿作纯、王 荆、杨丽秋、王雪、王鹏程、胡兵、徐炜、肖海波、吕贺军、张旭弘、彭永清、刘艺孛、梁国辉、余荣、陈冠东、赵妍、吴偲、詹斯斯、侯俊超、薛芝恋、高佳慧、关笛、刘凯舒、崔晓勇、侯俞伊、钟黄玲、吴尚聲、李鹏飞、陈曦
青苗二期杰青班画家:(13人)
罗小颜、王也、杨国强、韩维娜、何馥君、蔡佳琳、崔弥莱、骆靖、张仓健、周毅、魏艳、黄涛、卓莎
 
展览主题:适逢其会——青苗二期优秀作品与广州画院青苗专家主题创作汇报展
展览时间:2017年9月10日-9月23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5、6、7、8、9号展厅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
承办单位: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课题组
承办执行:广州典胜文化
策划执行:广州正典
 
【参展艺术家名单】
1、广州画院画家(31人,以年龄为排序)
赵瑞椿、熊德琴、沈文江、李醒韬、苏华、陈永康、连登、梁照堂、徐兆前、孙戈、叶献民、何坚宁、陈一峰、方土、郑阿湃、涂国喜、宋陆京、赵红雨、廖剑华、罗寒蕾、吴洁聪、周丽萱、段远文、陈林、陈川、王卓、张西、黄德华、刘晟、李柳燕、崔弥莱
 
2、青苗二期杰青班画家(24人,以姓氏拼音排序)
中国画:陈以崝、郭楚开、何馥君、黄涛、李夏夏、林淼、骆靖、罗小颜、王也、王鹏程、魏艳、肖洒、邹孟染、张仓健、卓莎
油画:崔弥莱、蔡佳琳、韩维娜、李柳燕、邱琳、叶惠玲、岳海喜、杨国强、周毅
 
3、青苗二期画家(70人,以姓氏拼音排序)
中国画:陈冠东、陈伟耿、崔晓勇、戴小曼、冯剑平、关笛、贺翔、侯俊超、侯俞伊、黄银燕、姜懿航、柯鸿坤、柯佳林、李春阳、李俊、李鹏飞、梁均才、梁晓慧、梁颖渠、刘美霞、吕贺军、莫淑莹、容艺文、沈洁、王荆、王泽川、吴偲、肖裕龙、萧智仁、谢莹、薛芝恋、曾元昕、詹斯斯、赵妍、郑佳玲、郑可、钟黄玲、周文瑶、卓瑞端、庄晓俊
油画:黄智勇、梁思婷、林峰、林致言、刘凯舒、刘艺孛、莫隐、彭伟泡、彭永清、万瑾玉、冼朝干、肖海波、徐炜、杨丽秋、余荣、张旭弘、赵轩弘
综合:陈森、陈曦、邓振宇、高佳慧、胡兵、梁国辉、罗海英、瞿作纯、苏军权、王雪、吴尚聲、叶桂创、张天平
 
 
 
 
李艳平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