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前言

录入时间: 2018-05-25

由于“重道轻艺”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来自西方科学精神的挑战,“格致之学”开始在“废科举、兴学堂”之后的教育体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各种美术思潮的广泛传播,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力推新式美术教育的开办,美术教育在官方法定的范围内逐渐争得了一席之地。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也刺激了当地美术的发展,一批满怀创作激情与救国热忱的艺术家们走出国门,与世界艺术潮流直面碰撞,又雄心勃勃回到这片西画教育近乎空白的土壤,在带回西洋美术的样式和技法的同时,也引进了美术学校、美术展览会、美术出版物、画家社团等一系列美术活动新机制。尤其是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成立,填补了地方公立美术教育的空白,在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伟大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21年,由留学归来的胡根天、陈丘山、梁銮、梅雨天、徐守义等人发起的“赤社美术研究会”是广东成立最早的西画研究团体。他们通过组织展览、兴办教育等方式,把西方绘画理念介绍到国内,为社会大众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打下了思想基础。1922年,以赤社的成员为基础,胡根天与冯钢百等人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地方公立性质的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作为传播西方美术的窗口和新美术运动的策源地,市美的成立为现代美术教育在广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现实的有利条件,这批现代美术的拓荒者背负着强烈的艺术时代感和社会使命感,吹响了变革中国美术教育的号角,他们不仅在美术观念和技术层面为国人带来了启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力求改造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一次积极尝试。市美秉持着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教学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影响广东乃至中国画坛格局的艺术家,他们接受了新的文艺思潮,以进步青年的姿态积极介入社会文化运动,尤其在抗战爆发、市美停办后,诸如李桦、赖少其、梁锡鸿等大批学生奔赴各地,继续着 “为艺术”或“为人生”的艺术实践,把现代美术的火种播遍全国,为当时以及战后中国美术史的建构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广东美术教育进行史学研究和学术梳理。展览以广州市美现存散碎的作品和文献为基础,以纵向发展的时间为线索,通过历史叙事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勾勒出这所新式美术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教学体系以及艺术实践的面貌,以此探析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本次文献展,我们将与广州美术学院2018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形成一场以美术教育研究为核心的学术对话,从广东地区的美术教育及其发展的史学背景中综合考究美术教育体系的传统性和当代性,在历史和当下的探讨中,进一步梳理当代美术教育的创新观念,及其对艺术创作当下和未来的深远影响。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和广州美院本科毕业作品展这两个展览共同营造的语境下,为学者、专家及观众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以更好地充实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的研究,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角度为今天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借镜。
 
王绍强
广东美术馆馆长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