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新快报】学术争议很有价值,推动了美术史发展

录入时间: 2015-09-21


■陈树人 梅花 1932年


简介 江郁之 广东美术馆 副馆长

  广东美术馆副馆长江郁之表示:

  学术争议很有价值,推动了美术史发展

  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艺术论争日前展出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上世纪初,面对西风东渐下的文化冲突问题,一向处于中国最开放前沿的广东画坛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在美术界,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主张借鉴日本绘画的改良模式来“折衷中西”的岭南画派和以黄般若、黄君璧为代表的,主张“以培养吾国之国性,而发扬吾国之国光”的传统立场出发的国画研究会形成了两大阵营。这一场上世纪20年代在广州报章上的公开论辩,不仅是广东美术史上,同样也是中国美术史上最为激烈的。由于双方的发言人是黄般若与方人定,所以一般也把这场论辩称为“方黄之争”。

  近日,一场“世纪对话——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学术论争”的展览在广东美术馆横空出世,四个展厅全面展示了与这场论辩相关的人物作品和部分曾经刊登的论辩文章。广东美术馆副馆长江郁之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举办这次展览,只希望还原历史事实。”

  “当时的论战确实带有情绪性,甚至有点过火谩骂的言语”

  收藏周刊:出于怎样的考虑在这个时候推出这样的展览?

  江郁之:这个论争是二十世纪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而且跨度很长,甚至抗战后仍然有分歧。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基本歇息。为何我们会组织这个展览?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回头看这个争论,确实很有学术价值,它由最初小范围的争论扩展到整个中国美术界的普遍重视。在二十世纪中 ,对推动中国美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收藏周刊:在当下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方黄之争”?

  江郁之:当时的论战确实带有情绪性,甚至有点过火谩骂的言语,但是经过抗战,新中国成立之后,两个学派都开始吸收对方的营养。当时的主将黄般若,在解放后,也吸收很多西方的元素,从当时的国粹主张到后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元素,所以他后期画得比较现代。另一方主将方人定,当时的态度比较激烈,甚至对书法,对文人画都嗤之以鼻。但解放后,也认识到传统的价值,后来还在书法上落了一番功夫,后期的作品 也吸收了很多传统绘画里面的笔墨的营养。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可能当时观点比较激烈,但后期大家都是互相尊重,非常融洽。

  “社会思想都已经多元化,已经没有必要再强调什么派别了”

  收藏周刊:“二高一陈”在改造中国画方面提供了哪些成功的范例?

  江郁之:“笔墨当随时代”是他们比较响亮的口号,比较注重民生。这些是文人画里以前未曾出现过的。不管是学习西洋画,还是学习外来事物。他们的观点都是比较注重生活,注重写实。古代也注重“师造化、重心源”。所以岭南画派在抗战期间就很容易反映人民的生活,苦难的境况,所以,容易获得人民的接受。

  收藏周刊:后期高剑父等重拾传统,而黄般若等则吸收现代观念,双方的这种转变说明了怎样的艺术问题?

  江郁之:眼界拓宽了,从一个很封闭的国度到后来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年代,文人画相对比较脱离生活。改革开放后,人们也慢慢认识到文人画, 包括中国传统的思想,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个字应该可以说明为何有这样的转变。而且到目前社会思想都已经多元化,已经没有必要再强调什么派别了。

  “在当代则没有必要再设置藩篱”

  收藏周刊:黄宾虹也是国画研究会的一员,这说明什么问题?

  江郁之:学术观点问题。黄宾虹跟广东的黄少强关系很密切,有一张作品是黄宾虹画给黄少强的册页,而正在展出的另一幅则是他画给卢子枢的作品。他们互相之间的交流都非常密切。当时他路过广州,知道有这样的组织便参与雅集。

  收藏周刊:这场论战对今天的画坛有何启发?

  江郁之:当时双方都存在互相蔑视的态度。岭南画派认为国画研究会陈陈相因,而研究会又认为岭南画派直接模仿东洋。当时的争论是有必要的 ,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在当代则没有必要再设置藩篱。每个画种都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也没有必要非此则彼。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