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广州日报】喷出多余活命的时间为人民创作

录入时间: 2015-07-02


司徒乔像


《马来西亚夜市》(纸本水彩)


《牦牛》(木板水粉)


《伊湄像》(油画)


《放下你的鞭子》(油画)

“黄金时代:司徒乔与他的家族”系列之司徒乔——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江粤军

  看一代油画大家司徒乔的作品,会让人想起海子写的《阿尔的太阳》。这位在新婚不久之后就饱受肺结核折磨的艺术天才,有如梵·高一样,对待创作热烈得像是在火中取栗,像是在“喷出多余的活命的时间”。

  近日,“黄金时代:司徒乔与他的家族”在广东美术馆热展。就此,本报将分期介绍从广东开平走出的司徒家族三杰,是如何在烽火迭起的近代,于西画、雕塑和岭南画派的发展传承上做出巨大贡献的。

  本期,首先推出的就是被鲁迅誉为“人民的艺术家”的司徒乔。

  备受鲁迅赞赏的天才画家

  1902年生于开平一个小米店主家庭的司徒乔,父亲破产后拖家带口进了岭南大学附小看管杂物,由于做得不错,后来学校又让他负责伙食。当时,由于岭南大学附小有一个很好的规定——校工可以免费送一个孩子上学,司徒乔作为七个孩子中的长子,得以进入岭南大学附小就读。

  但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却是靠着天赋一路闯荡出来的,从来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美术教育。鲁迅先生曾这样评论司徒乔:“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

  从《五个警察和一个O》开始,司徒乔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就引起了鲁迅的极大关注和鼓励,此后,司徒乔设计了鲁迅主持的《莽原》杂志的全部封面。他率性激昂的笔法,与当时锐意变革的新思想产生了时代性的共鸣。两人在相近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遗憾的是,鲁迅答应司徒乔为他做一幅油画之后不久便辞世,司徒乔怀着极大的悲痛在灵柩前为鲁迅先生记下了三幅速写,并在葬礼上绘制了巨幅鲁迅肖像。

  关于司徒乔很早就创作的《五个警察和一个O》,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王宏建特别谈到:“为什么鲁迅那么喜欢,我想是有原因的,它通过简单的写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康德说过,所谓艺术法则是天才制定的,达·芬奇画了一笔,这就是一个法则。司徒乔的很多作品,也给我们的艺术制定了色彩关系,线的运用,构图等方面的新法则,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

  譬如司徒乔最有名的作品《放下你的鞭子》,在选题上,他选取了舞台剧中的人物在情感控诉迸发的片段,在画面构成中,他将深色的背景与亮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集中性的矛盾场景,并用丰富而出跳的色彩,以出色的造型能力,速写般狂飙用笔将人物的矛盾、委屈与愤怒等的复杂情绪自然真诚地表达出来。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强力的愤怒以及反抗精神,使其成为当时少数几幅反映中国现实的成功油画之一。

  而无论是司徒乔后来在新疆、在马来西亚创作的油画、水彩画还是粉彩画,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大胆用色,飘荡出来的欣喜与欢愉,都有一种天然的洒脱和美妙。1943年左右,他留下了两百多幅新疆写生作品。“不是模仿,而是创造。”王宏建总结道。

  肺病缠身 热情不改

  有谁能想到,这么多明丽热情、轻灵活泼的作品,竟是司徒乔在备受肺病折磨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司徒乔的女儿司徒双告诉记者:“爸爸不到30岁就得了肺病,这个病在当时就像现在得了癌症一样伤脑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因为肺结核恶化,司徒乔一家远赴新加坡,由此留下了描绘东南亚风土人情的众多绚丽作品。

  日本投降后,1946年,司徒乔接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聘请,赴粤、桂、湘、鄂、豫五省灾区考察,以画笔记录灾区情况,然后通过展览募捐,将钱用于救济难民。司徒乔得到这个任务后,非常兴奋,说他这辈子就想画这些穷苦的老百姓,这是他最愿意做的事。妻子冯伊湄却非常担心。“这个时候抗战刚刚胜利,满目疮痍,交通不行,车、船什么都没有,只能骑马,供应也不行,爸爸却已经是三期肺病了,妈妈担心他顶不住,就找了一个身强力壮的表叔陪伴他们,以防半路上出什么事。这个时期的写生是我父母密切协作的时候,妈妈每天记日记,走到哪里,画了什么,爸爸画上的词都是妈妈写的。”

  在经历了这段考验后,医生说,司徒乔只有三个月的活命时间了。最终,司徒乔和冯伊湄去了美国,彼时,只有那里有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链霉素。

  在美国,冯伊湄每天打三份工,以勉强支撑他们的基本开支和三个女儿在香港的学费。好在,司徒乔的身体和精神都有了很大恢复。“那时有好多画家在纽约租画室,我父母也租了一间。他们当初是打算留下来的,因为爸爸身体恢复得不错,人也胖了不少,可以作画了。妈妈那时也得了一个聘约,就是某电台的中文编辑。当时,该电台是全球广播最厉害的,除了给妈妈高薪外,我们三个女儿到纽约的机票也全部给报销。但这时他俩开始思想斗争了,因为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何去何从呢?最后他们下定决心回国。很多人反对他们回来,医生也说我爸爸还没有痊愈,很可能因为最后一个未愈合的空洞而致命——最后不幸被言中了。”但回望过去,年届80岁的司徒双对父母亲的选择表示衷心的理解,“我现在能够体会,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是从最苦的时候过来的,苦在没有自己的国家,中国人到处让人瞧不起,这种情况下在国外是不可能心安理得的,这种民族自尊比生活优越更重要。”

  明丽之光 以爱为底

  本次展览中,还呈现了多幅司徒乔为妻子绘制的肖像作品。譬如《冯伊湄像》中的冯伊湄,眼神中流露出融融的笑意。可以说,支撑司徒乔与肺病抗争的,既有他的艺术天才与爱国热忱,也有冯伊湄无怨无悔的付出;他作品中洋溢着的明丽之光,更是以冯伊湄的爱为底色。

  冯伊湄出生于大矿主之家,早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系,1928年,与司徒乔相遇于法国。“爸爸去法国的船票和最初的费用是靠展览会和为旅馆画屏门嵌画筹措的。妈妈则是坐着豪华邮轮去的,和她同船的乘客中有宋庆龄。妈妈曾经告诉我说,那艘邮轮上水龙头里流出来的不是水,是葡萄酒。这多少有点像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意思了,爸爸好像就是那个画画的穷小子,只不过他们不在同一艘船上,是到了法国才认识的。”司徒双笑道。

  当时,由于中国留学生圈子不大,大家都有共同的朋友,两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虽然不久后,冯伊湄的父亲经营的矿产被江西军阀夺去,并死于一个小手术,冯伊湄不得不从法国赶回去,但他们的爱情之树继续成长,并最终开花结果。

  至今,司徒双对母亲都是赞叹不已:“妈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爸爸肺病缠身,而且做的是最不赚钱的行当,妈妈婚后不仅要照顾一个生病的丈夫,还要养家糊口。但她从来没有嫌贫爱富,也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妈妈是大小姐出身,连做饭和针线活都不会,但在我的记忆里,家里都是靠妈妈的工资生活。妈妈自己满肚子学问,出口成章能写诗时才14岁,为了支持丈夫做艺术,却把自己当作家的理想都荒废了。而且妈妈永远是爸爸的第一个知心观众。爸爸有一篇日记写道:只要看见妈妈的一个微笑,他认为所有付出就没白费劲了,就得到肯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容忍的那种,而是互相了解和崇拜、信任的那种,真的很难得。”

  曾经梦想当作家的冯伊湄,最终留下了一部十几万字的司徒乔传——《未完成的画》。

  苏东坡有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

  而冯伊湄这样写道:“有你的地方,便是家乡。”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