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雅昌专稿】司徒家族占领广东美术馆:见证中国最困难一代

录入时间: 2015-06-24

【编者按】清末民间画师谭荣达没有想到,他在100多年前将女儿先后嫁给开平司徒家族两兄弟后,竟意外成就了一个艺术大家族。谭荣达是清末开平著名的民间画师,他把女儿许配给了司徒枚和司徒郁。大女儿嫁给司徒枚诞下一女后早逝,于是他又把另外一个女儿许给了司徒枚。另外一个女儿则许给了司徒郁。司徒枚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儿子司徒奇后来成为岭南画派的宗师之一;而他的连襟司徒郁只是普通人家,六个儿子却罕见地成为著名艺术家,最为人所知是司徒乔和司徒杰。

  2015年6月23日,广东美术馆被司徒家族占领,举办司徒乔、司徒奇、司徒杰、司徒乃钟艺术作品展。这四位艺术家都来自广东开平司徒家族,此次展览是四位艺术家的作品首次同时回归广东美术馆。他们少小离家,为了追求艺术和人生历练而各奔前程,并先后在中国及海外成就事业。难能可贵的是,司徒家族见证了中国历史政治的变迁。在中国最困难、最动乱的时候,来自司徒家族的艺术家们没有放弃他们的责任,他们用油画、用国画、用雕塑记录下他们经历的时代,见证了中国最困难的一代。


司徒乔

  【司徒乔:画笔绘民生 为上海难民画像】

  “他漂泊一生,画尽人间百态,挣扎求生的乞丐、人力车夫、小贩、粗豪的牧民、欢乐的维族舞者、饥饿的难民、麻木的老华工……都在他的笔下获得了永生。”这段对司徒乔高度概括的描述,得到了艺术圈的一致认同。


观众在欣赏《放下你的鞭子》

  1926年,24岁的燕京大学毕业生司徒乔在日记里写道:“含泪画下去啊,蠢人!在艺术的牢狱里度过你的一生。”这个神学系学生因为“神爱世人”而亲近贫苦大众,却也因此抛弃了原本上帝给他的使命,选择绘画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燕京大学毕业的时候,有同学就在留言本上警告他,说再这样只能过苦日子。不幸被同学言中,最艰难的日子里,司徒乔终日只能吃白薯度日。

  在司徒乔二女儿司徒双的回忆里,她的童年一直在逃难。但不管多么颠沛流离,司徒乔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画笔。没钱买画笔和颜料,他就拿别人用旧了的毛笔,把毛摘掉,竹管削成钢笔尖的形状,蘸着墨汁继续画。创作于1946年的《义民图》,就是司徒乔用自己发明的竹笔创作的。5米多的长卷中,描绘了30多个小人物,以此表现战争灾情,每个小人物旁边,寥寥几笔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有逃难逃了五省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双腿却突然瘫痪的壮年大叔,有在战争中父母双亡的十几岁小男孩,还有一家九口人死了八个的大婶。

  《义民图》画出了司徒乔对底层人民的爱,而《放下你的鞭子》则饱含着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这幅油画取材于上世纪40年代在南洋赈灾演出的同名独幕剧,剧中一对东北父女流离失所、卖艺求生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与妻儿辗转流亡至南洋的司徒乔。创作这幅作品时,为了刻画他们脸上仇恨的表情,司徒乔把剧中的主演请至家中,把家里搭成舞台的样子,对着化好妆的模特进行创作。


1936年11月《作家》杂志哀悼鲁迅先生特刊。照片中鲁迅大画像是司徒乔专为追悼会画

  “以他自己的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这是1928年鲁迅对司徒乔画作的评论。1926年在北京中央公园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鲁迅以超过定价的数目选购了两幅素描,其中《五个警察一个○》现在仍放在北京鲁迅纪念馆内鲁迅书房的桌上。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他用竹笔画下的鲁迅遗容,以及葬礼上的鲁迅巨幅遗像。这幅肖像也成为司徒乔最著名的肖像作品。

  终其一生,司徒乔的笔触都是为平民。抗日战争年代,他携全家赴缅甸、新加坡,画海边的风光和自己的妻女,后经重庆辗转至新疆,画天山、草原、骏马和牧民的生活;解放战争期间,他跋涉粤桂湘鄂豫,画五省灾民灾情;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开平画故乡。


晚年司徒奇

  【司徒奇:经历广州失陷 为抗日烈士做插图】

  比起完全靠自学的司徒乔来说,与关山月、黎雄才并称为“春睡三老”的司徒奇要幸运很多。

  司徒奇的父亲司徒枚是晚清著名诗人,母亲是开平著名民间画师的女儿,精通女红。司徒奇自幼在父亲的鼓励下临摹芥子画图谱并学习古诗词。因为母亲常在一起做女红,司徒奇与年长他五岁的司徒乔常在一起绘画为乐。甚至司徒乔远渡重洋学习西洋画,直接启发了司徒奇学习西洋画的意念。1928年他的油画《艺人之妻》参选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画展,以第一名荣登榜首。


月上柳梢头/司徒奇/国画/1941年

  司徒奇初虽习西洋画,但对国画也饶有兴趣。他常兼绘国画。一次偶为岭南派大师高剑父所见,便鼓励司徒奇攻习国画。司徒奇认为,艺术是无分国界的,可以将西画的特长写入国画,又可以用国画的特长写入西画,中西共冶,才适合于现代。于是司徒奇由西画转攻国画,加入春睡画院,师从高剑父。1938年秋,广州沦陷,司徒奇、关山月、何磊与高剑父失散,三人徒步往其家乡开平避难,沿途三人身无分文,饥饿交加,司徒奇叩开一农户的家门,用手上纪念结婚的金戒指,换来一把木薯干支撑三个人残弱的生命。这段岁月给关山月留下深刻印象,晚年重逢时提前往事不胜感慨。

  1945年11月,赤坎桃园挺秀为纪念南楼七烈士抗日英勇事迹著《南楼七烈士抗战记》,请司徒奇作插图,司徒奇欣然应允。与朱箕坚、周裕程等画师作烈士英像及南楼抗日英勇情况、追悼烈士大会情景等插图共27幅,使烈士英勇迹再现,为该书增辉不少。

  1976年,司徒奇全家移民加拿大。他虽然年将古稀,但仍精力充沛,作画不辍。1982年,他的《雪松》、《晴雪》两幅杰作入选联合国美术部门,由联合国国际儿童基金会精印各2亿份。他的三子司徒乃锵和四子司徒乃锺在他的悉心栽培下卓然有成,海外画界甚至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作画坛“三司徒”。


司徒杰

  【司徒杰:凝铸时代的温度 用雕塑重现历史】

  “中国第二代雕塑家”的代表人物司徒杰是司徒乔五弟。193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科,师从王临乙先生,1939年赴新加坡,向德籍雕塑家卡尔·杜迪希学习。1941年在缅甸仰光拜曾竹韶先生为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雕塑科。1948年起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后中央美术学院),直至退休。曾自创36切分法,雕塑速写法等,在40年教学生涯里培养了盛扬、展望、尹刚等一大批雕塑家。

  在司徒杰的一生中,大哥司徒乔对他的影响甚深。司徒杰人生轨迹、尤其是早期的人生轨迹,大多数和大哥司徒乔交集在一起。尽管和司徒乔从事的领域不一样,但司徒杰的雕塑人生也是充满了人道主义情怀。


《白求恩全身像》原作小样 80×29×18厘米 1956—1958年 司徒杰

  司徒杰1949年之前的作品均未留存,1949年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纪念碑式雕塑”是司徒杰创作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尤以50年代创作的《白求恩像》最为著名。在创作《白求恩像》前,司徒杰阅读了许多有关白求恩的回忆录文章和材料,从六七十个白求恩草塑中最终选定了立像。后来,司徒杰在《白求恩像》基础上,又于1974年创作了《白求恩在太行山上》。1979年,在中国纪念白求恩逝世40周年时,以司徒杰创作的《白求恩像》为底版,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白求恩》邮票。

  改革开放后,司徒杰频繁游走于中西之间。期间,他了解到加拿大华侨对于华人在加拿大修建铁路事件的隐痛,决心以此为题创作一件作品。为此他收集了很多资料,并租了一间地下室。在这个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大型浮雕《中国铁路工人在加拿大》,并在1989年创作了抽象石雕《国际使命(友谊与合作)》。

  解放后,司徒杰被中央美院聘为教授,并开始关注广东民间雕塑。他曾经拜访过广东石湾有名的艺人刘泉,对刘泉做的人物陶塑作品非常推崇。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大量吸收了中国民间雕塑的技法和思想。此后,他一路北行,在潮汕采风,第一次系统地把潮汕木雕的技法纳入现代雕塑教育中。在和刘泉探讨完陶塑作品后,司徒杰回到广州,发现了堆满光孝寺的木雕。他的抢救工作为研究和教学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虽然发展重点各有不同,司徒兄弟们互相影响、互相扶持,“民生”是司徒家族艺术家持续关注的主题。从清末经历抗战、解放、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社会的变革,以艺术方式记载了这些年的辛苦经历。如果司徒枚和司徒郁算作第一代,司徒乔与他的兄弟们是第二代,到了司徒乃钟这一辈,司徒艺术家族走到了第三代。与司徒乃钟同辈,司徒郁一脉子孙又出现了很多和绘画艺术相关的专业人士。司徒汉的儿子司徒勇是美国著名的油画修复专家,司徒乔的女儿司徒双是法国罗浮宫大学美术史博士。司徒家族的艺术史还将继续。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