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指尖上的宇宙——评张羽的《指印》系列

录入时间: 2014-07-12

文/ 李旭

转变的历程

  张羽是中国大陆实验水墨的重要代表人物,自1990年代初期他的《灵光》系列创立以来,他就一直是一个形式上的开创者、理论上的建设者和活动上的组织者。与众多实验艺术家一样,他的风格原本也是从写实一路走来,在经历了象征、表现和意象的阶段后,最终进入了抽象语境。

  在1990——1993年的写实与表现阶段,他的画面中开始出现大量游动的蝌蚪和漂浮的椭圆体(精子和卵子的象征),并由这些零散而单一的元素整合汇聚成为更大的人物形象,这种由单一元素组成整体叙事架构的“语法”,后来在张羽不同阶段的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得以延续。1994年,《灵光》系列开始了残缺的圆形、破裂的正方形与悬浮的碎片构成了三个最基本的图式元素,画面所呈现出的整体效果是厚重、沉郁、紧张而神秘的,仿佛混沌初开时的宇宙图景,又好似微观世界中的科技狂想……张羽通过繁复的皴擦晕染把他那带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富有玄妙意境的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灵光》是视觉艺术的形式实验,同时也是现代人心理症候的写照,历史破碎、前路迷茫,传统理念与当下经验在不断碰撞中碎裂、拼接并融合着,稳定的结构中隐隐透露着崩塌的危险,沉重的背景里常常浮现出熹微的光芒……

  在2001年,张羽突然暂停了前后延续9年并曾为他赢得众多声誉的《灵光》,转向了全新的系列——《指印》。这是一个令人倍感陌生的系列,作品上遍布张羽本人的密集指印,由单一的红、灰或黑色构成,在未经装裱的宣纸上,凸凹不平、错落有致的印痕显示出丰富的明暗色相和肌理层次。

形式的极至

  《指印》是迄今为止张羽个人形式语言创造中所达到的一种极至。

  在工具材料方面,《指印》在最大程度上“去笔墨化”,把毛笔这一传统中国画中最重要的工具省略了。尽管前人曾经探索过“指画”,但张羽的“指印”颠覆了那种对毛笔运行痕迹的刻意摹仿,使手指的印痕直接以原本面目出现在绘画里,并在复数重叠的过程中形成全新的个人图式。

  在视觉构成方面,《指印》在最大程度上“去形式化”,把《灵光》系列以来几乎所有点线面的构成都舍弃了。在制作每件《指印》作品时,张羽所考虑的并不是传统的谋篇布局,他可能从纸面上的任意一点开始“劳作”,在这样的创作中,最重要的是“过程”和“痕迹”的高度统一,以及整体气息的贯通流畅。

  在审美心理方面,《指印》在最大程度上“去意象化”,把类比和隐喻的信息缩减到最少,在形式上走向最低极限。其实,选择了视觉上的彻底的抽象也是选择了意义上的彻底开放,张羽并不试图引导观看者进入任何既定情境,而是把释义的权利拱手相让,面对这样的画面,任何角度的解读都是可能的。

  通过三年多来的实验和操练,张羽的《指印》系列在形式上逐步达到了特殊的境界——单纯而不单调,简洁而不简单。张羽认为,在每个人的早期经历中,都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加法”,对经验、知识和财富的狂热追求,也经常是盲目的,而当人生步入中年,做“减法”的时候就必定到来,对艺术语言的大胆舍弃和高度提纯于是就变得至关重要。《指印》其实也是这样,从一点开始而至于无限,而无限的点最后又合而为一,无中生有,有归于无。

行为与修炼

  岁月的声音,默默无语,随时光的流逝在空气中渐渐弥散;生命的痕迹,缓缓延伸,伴手指的动作于纸面上慢慢沉积……看似单调重复的指印,在手工劳作的日积月累中逐渐闪烁出意蕴丰富的智慧光彩,如古琴般舒缓平和的音符所构成的听觉经验一般,《指印》系列以执著淡定的心境持续地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觉。

  在中国传统生活中,“指印”象征着严肃的“契约”,张羽用无数指印的重叠,造就了重大契约般的心理震撼,但张羽对于指印的使用并不仅止于其社会学意义,他说:“《指印》的视觉反映是数以万计的红色印痕在宣纸上叠压的结果。其利用宣纸纸性材质的可塑性,以指印按压的力量使纸性材料改变了原有的结构,纸面上形成了窝状的浮雕感,同时光的自然进入所发挥的魔力使指印痕迹完全消解了原初的意义,呈现的是指印痕迹的视觉质性……”为了增强按压对材料所产生的质性改变,张羽最近开始尝试着做一些雕塑,在他刚刚完成的几个小稿上,指印在密集堆砌的大量陶质小球体上留下了更为明确的凹陷效果。

  这种日复一日、平心静气的创作过程,类似对“功夫”的修炼,尽管形式上借助了视觉,结果上却又超越了视觉:以指沾色类似“接气”,接触纸面是“运气”,而对纸面的按压则是“行气”……以这样的方式不断重复,最后达到他的“以气写空、以空显迹、以迹达象、以象得神、以象幻化”的效果。对于观看者来说,作品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被当成是作者社会身份和生命痕迹的体现;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这样的方式更能够直指内心,把最复杂的内涵用最单纯的语言表达清楚。

视觉之上的观念

  《指印》系列,以充满禅意的行为和修炼为开端,塑造着实验水墨的全新视觉印象,在密集交错、叠加重合的形式之上,充满生命感的影像又开启着直指绘画原初意义的观念之门。

  绘画,在所有视觉艺术品类之中,应该是最古老、最基本的形态。自从摄影出现以来,关于“绘画将要死亡”的预言就不绝于耳,但一百多年来的经验证明,绘画仍然活着,倒是那些预言家们都已经去世了。今天,新媒体艺术在国际艺术界大行其道,世界各地仍然从事着绘画的艺术家们也都在思考着绘画的命运和未来的走向。实验水墨,作为中国当代绘画的一部分,所经受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张羽对《指印》系列的研究,既是对传统笔墨工具的进一步反叛,也是对绘画基本观念的颠覆。通过循环往复的劳作,张羽试图探测一个语言的底线——在抽离了用笔的惯性思维后,新的绘画究竟能够多大程度地疏离旧有观念?

  在风格逐步走向极简和对笔墨的追求进行舍弃的同时,张羽持续探索着自己心目中的艺术本源。绘画究竟是什么?绘画的终极意义何在?是再现客观世界?是表现主观情绪?还是呈现不可见的心象?……他的解决方案是把单纯的行为记录在单纯的媒介上,借助巨量的“行为”和被改变的“物质”二者之间所产生的互动呈现永恒的力量。“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宇宙”——他的指尖下,新的绘画观念被塑造成了超越视觉符号的特殊表达方式,内在精神因素在此过程中被不断强调和凸显,小小的指印,也因此点化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浩瀚。

  宣纸之轻,与时间之重,始终是在张羽画面上形成鲜明对照的两极,这种对照所产生的心理张力,必将在每一位观看者的体验中延续下去。

2007年2月5日写于上海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