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丹青京华,百年风貌《信息时报》

录入时间: 2014-03-24

  徐燕孙《洗桐图》   徐燕孙是20世纪初中国画坛人物画方面很重要的一位画家,精擅于表达中国古典女性人物的重彩工笔画。可以看到,他除了融合两宋的院体画风格之外,又加入了敦煌壁画的某些特点。

  马晋《群马图》   这张图视觉效果也很特别,看起来“不像中国画”——没错,这是效仿清代来华的意大利人郎世宁的西画创作出的,具有透视效果,对马的描绘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设色也更接近水彩的效果。在这张画的旁边是徐悲鸿画马的作品,那是他1935年时偶遇久违故交,因而把愉悦的心情画到画面上。他强调以西润中,从西化中汲取营养来改造与发展中国画,从树影里面可以看到明暗对比效果,两张作品对照来看,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当时画家们对西画与中国画关系的不同思考与尝试。

  蒋兆和《女孩滇林像》   蒋兆和的作品这次来了两张,都非常重要,我们看到的这张作于解放前,另一张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作于解放后。蒋兆和是徐悲鸿写实主义发展最忠实的实践者,把西方的写实融合到中国画当中,所以我们可以在他的人物画里看到立体和阴影的效果,具有他独特的画面风格。

  于非闇《众生黑》   这次于非闇的作品来了四张,都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张牡丹图是他雨后于崇效寺写生而来,“众生黑”是这种牡丹的名字。画面“远看厚、近看薄”,具有华美如丝绣的质感。于非闇先生既吸收了两宋时期宫体花鸟画的精髓,又融合了近代写生的方法。而且他喜欢自己养花,自己研磨色彩,所以他的设色非常独特难以模仿。在这张牡丹图的旁边,还有一张花鸟,是他后来用重金赎回的早期作品。

  黄胄《丰乐图》   大家知道黄胄画驴很出名,但是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画人物也是很出名的。他的这张作品共有两张,另一张被收藏在人民大会堂中,这是他多次去新疆采风之后,画的多民族团结的作品。在这张作品中,他解决了多人物绘画中人物叠加的问题,对中国画乃至其他画种中人物画的处理有所指引。这张画并不是工笔表达,而是采用速写的方式。

  吴作人《长驱路远》   吴作人的水墨画有两点很重要,一是题材上做出突破,画了熊猫、骆驼这种过去从来没有出现在中国画中的动物,另一个是强调“墨”而有意识地弱化“笔”,或者说用墨的特性取消线条。

  溥儒《薜荔垂千仞》   看到这里,是否觉得与前面几位画家的作品面貌有很大区别呢?著名的“渡海三家”之一溥儒是正宗的北京人,作为皇室后裔,他家中所藏的名画,都是历代国宝级的珍品,所以他继承到了中国画最正统最标准的画法,把两宋时期宫廷院画的优点完整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次展览只有他的一件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基本都在台湾。

  陈师曾《山径归樵》   陈师曾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画家和文艺理论家、美术教育家,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被公认为民初北京画坛最有名望的画家,他的书画篆刻学吴昌硕,艺术特点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出奇造意,矫柔为刚,视若怪丑,神理自媚”。这次展览中陈师曾的作品有花鸟有山水,当时文人画慢慢衰落,金石学的研究方兴未艾,所以陈师曾提倡以金石入画,把金石的味道融入文人画中,获得新的发展。

  齐白石   《翠鸟大虾》   本次展览一共有5幅齐白石作品,这是其中之一。齐白石“衰年变法”早期的作品,大量地参考了吴昌硕的画作,人们知道,齐白石最出名的是画虾,但他自己说自己最擅长草虫类作品,展厅中这张作品旁边还有一张他画的蜜蜂,晕染出的翅膀动态十足,非常特别。在这张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笔法雄强,天真童趣,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题材。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实习生 陈宇强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北京画院藏品特展:丹青京华——20世纪的北京中国画坛”是一场值得反复品味的艺术盛宴。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于非闇、陈半丁、溥儒、李可染、李苦禅、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吴作人等57位20世纪重要中国画家的近百件国宝级精品汇聚广州,据展方介绍,这是广东美术馆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20世纪中国画大师作品展,也是全国首次大规模地整体呈现20世纪百年京派绘画的面貌。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

  这次展览以北京画院藏品资源为基础,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布展。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末,根据画家间的师承关系以及各自所专注的类别,大体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个版块,通过不同派别以及艺术主张的画家作品,呈现20世纪京派绘画在山水、花鸟、人物等领域的发展脉络。

  为了帮助观众更充分地领略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的历史风貌,展览中准备了一些关于20世纪中国画的文献资料,包括20世纪北京画坛历史背景、画家生平简介、画家交游活动等历史图片,力图呈现出上世纪北京中国画坛的历史面貌以及当时画家的生活状态、创作环境与艺术生态。

  广东美术馆馆方介绍说,这不仅仅是一场中国书画名家艺术的精品荟萃,更是通过深度的学术研究,梳理出20世纪中国画发展衍变过程中的景象与脉络。“这种独特艺术生态的展现,不仅承载着历代中国画大师的个体情绪,更分担着说明某种意义的社会内容,因而与特定的时代紧密相连,成为印证20世纪精神氛围最为形象的注脚。”

  当我们在谈论京派绘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虽然这些艺术大师的个人成就早已在美术史上成为定论,但时至今日,在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叙述的整体框架中,京派绘画仍未得到其应有的评价。

  对于“京派”概念的厘定,至今仍未形成统一认识,虽然近几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对京派绘画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但是总体来说,关于京派绘画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的状态,其价值与意义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和学理上的深入辨析。更有观点认为,海派绘画代表了进步创新,而京派绘画则偏于保守、缺乏现实生活的气息。

  在策展人、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看来,这种对京派绘画史实的忽视,反映了20世纪中国画坛思潮的矛盾与纠结。在20世纪的中国,新的美术体系核心是围绕着社会历史变革这个中心而展开的,强调的是社会功用性,这与中国固有传统中的审美偏向和精神自娱有很大区别。这成为20世纪特别是下半叶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主流思潮,其艺术形态主要表现为中西融合。

  因此,在20世纪新体系的主流框架之中,对于京派绘画的历史书写、价值评判自然都是在新体系的价值观之下进行。这是京派绘画的发展实践直至今日的历史研究始终面对的也是无法摆脱的现实背景。这也是在当时乃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京派被视为保守主义的原因。

  “然而,如果将京派绘画置于美术史自身发展的长卷中来重新审视,就会发现它不同于明清,更不同于宋元;就会发现它在传统基础上的出新与创造,以及在民族基础上对西方艺术营养的吸收与融合。”吴洪亮认为,对于“京派”绘画研究的不足,并不应该减损20世纪早期北京画家群体在美术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无论新体系的中西融合,还是京派绘画的借古开今,二者都着眼于20世纪中国绘画需要发展变革的现实,只不过二者的思想主张和所循方向不同。京派绘画变革发展的基点是中国传统,在此基础上适当参照西方艺术,与新体系立足于西方艺术资源的中国化和民族化,正好相互补充,互为启发,共同充实和发展了20世纪的中国绘画,使之出现丰富的创作面貌。

  更可贵的是,京派绘画保存了传统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延续。其中许多杰出的画家在中国画发展的崎岖过程中起着兴亡继绝、薪火相传的作用。“今天,我们反思20世纪的艺术发展,将会越来越认识到民族艺术的独特价值。京派绘画和与之代表的中国美术的深厚传统,也因此在当下获得了价值重建的可能和新的时代契机。”

  京派绘画:传统人文精神与价值延续

  “京派”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20年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此后另行成立的湖社,是它的继续和发展。借助社团形式,京派绘画聚集、联络和培养了一大批画家,他们以特有的形式吸引和培养后学,形成了承上启下、传承有序的几代画家群体。

  这时的文人结社在一定范畴内延续了古代的书画雅集形式,同时大批有着明确宗旨、纲领、组织架构和操作程序的社团蜂拥而起。这一时期美术社团规模化的兴起,在创作和教育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对近代美术格局乃至美术体制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时,北京文人笔会的风气盛行,很多文人聚集在一起,大家泼墨挥毫。这次展览中,有张画就集齐了当时六位大家的手笔,陈半丁、齐白石、黄雪涛等画家共同作画,有人画花卉,有人补山石,有人穿插虫蝶,有人负责禽鸟,这就是当时北京笔会的直接成果和实况佐证。

  除此之外,这次展览中还有一张长达十米的长卷,也是代表当时北京文人雅集的盛况。那次雅集是为一张描绘北京可园园景的图而起的,众多在京文人在此图前后题跋签名、自书诗句,最后组成了十米长卷。当时京城艺术生态与画家之间的交游往还,可以从中瞥见一斑。

  重启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百年对话

  展方介绍说,当时北京画坛受到两方面的影响较大,一是“南派北移”,也就是说海派对京派的影响,这是因为当时社会局势变化,很多海上画派的画家移到北京发展。

  另一个对当时画坛影响深远的机构是古画陈列所,这是由金城、周肇祥两位艺术家发起的,主要展示清宫的收藏,很多艺术家开始可以看到皇宫里面的精品,于是当时有一种提法叫“精专古法,博采多支”。

  对于这一段历史,展方将之从三大画派的交流对话角度进行阐述,认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派绘画与海上绘画、岭南画派形成鼎足之势,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认为,京派绘画作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最华美的篇章,用最精致的笔墨效果描绘经典。在此基础上,以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海上画派拓展了京派绘画的题材,做到了雅俗共赏,并逐渐走向市场。与此同时,以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以文以载道为思想内核,关注点从书斋投射到民生现实、国家命运上,发国家之忧愤,哀民生之多艰,兴文人志士之兴,成为20世纪中国精神的代表。

  此次广东美术馆特向北京画院引进此展,除了让广东观众品味京派绘画深厚的丹青意蕴之外,也是为了让京派绘画与岭南绘画进行时代对话。广东美术馆还将于四月组织京派、海派和岭南画派的专家学者共同召开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梳理三大画派的历史脉络,重启京派、海派、岭南画派这三个中国当代画坛最具重要影响力的画派的百年对话。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