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国际语境下的水墨建构”学术研讨会举行

录入时间: 2013-11-10

  2013年11月10日,“国际语境下的水墨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理论家王宏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骁纯,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岛子,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皮道坚,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等国内专家学者与会参加讨论。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艺术批评家高岭主持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以王林旭的水墨作品为分析对象,围绕“国际语境下的水墨建构”的主题展开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骁纯认为王林旭的艺术创作基本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大跨度融合创作,采用泼墨的大意象水墨方式,这种超以象外的方式与西方抽象艺术区别不同,是属于冷抽象,意在宣泄情绪表达宇宙几何哲学。他借助表达人与自然、与道的关系,体现的是带着对当前问题的忧患意识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理论家王宏建认为如果仅仅从艺术家的艺术表达样式、技法和绘画语言上来探讨其超象绘画的内涵将无法涵盖水墨艺术的全部内容,笔墨与表现更要结合思想内涵来考虑。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与视野都站在了国际的宏大角度上,他关注战争和平,死亡与灾难等重大人类议题,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他作为文化使节的身份相一致。艺术家结合中国传统天人关系的思想表达了其人道主义情怀,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达到了当代水墨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度。

  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岛子认为王林旭当代水墨所形成的范式带有忧患意识,即含有对工业社会的关注与批判,有着以天下为己任,追求天人合一的圣者之心。

  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展部主任张晴认为王林旭的艺术具有国际文化视野和独特艺术感染力,例如《富春山居图》一作,是通过重新解构认识的共同性来把握超象的特征,表达了一种全球化时代的水墨观,具有打通古今中外的胸怀。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皮道坚认为:王林旭的艺术成就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形,他将传统文化与国际当代视觉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站在传统的文化立场上表达对当代文化的思考,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认识,同时也启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认为:我们一直在谈走出国门、中西融合、古今融合的问题。21世纪中国的水墨进入一种非常关键的时期,接下来该如何走,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探讨,,如何用传统的水墨语言真正呈现当下的情怀,王林旭对中国几千年的材质对水和对墨的认识和实践,恰恰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思考的启发:中西融合其实也就是将艺术创作与当下生活联系起来。


  艺术家王林旭则认为:我绘画首先想到对方在想什么,这就是一种互动,一种思想的标识。情感上我们需要有一个目标一个艺术感情艺术风格,我们中国不缺画家,但是缺乏思想家。另外,我觉得我们的文化必须跟我们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但美术方面还是不够。

  此外,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中国美术馆学术研究部原主任徐虹、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师胡震、《艺术收藏》杂志主编贾廷峰等专家学者也围绕着主题进行了发言讨论。他们认为,艺术不分时代、地域,当艺术家所要呈现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结合时,艺术就成了一种有效的沟通媒介。常言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用独特的语言方式去表达艺术家内心对世界的理解和关注,这也是水墨艺术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广东美术馆
2013年11月10日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