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让当下的问题更清晰——原弓的“回忆”

录入时间: 2013-10-28

文/杜曦云

  作为自然人,人有这一生物的特质,这是无法改变的。作为社会人,人在非常具体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氛围中被影响,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人又会不同程度的接受或反抗这种影响,在建构秩序和反秩序的张力关系中,拓展人的自由度。

  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比较中产生的满意程度,被社会影响的程度非常大。对幸福的追求几乎是分分秒秒的行为,这体现为人在每一个当下的具体欲望、诉求。对过去和当下的欲望、诉求进行对照,则能更清晰的认识“幸福”。

  从1949年到当下,中国大陆不断发生着激烈而频繁的社会剧变。原弓的青少年阶段,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初期。这个阶段的“幸福感”,显然是被社会生产、模塑出来的,但对个体的成长而言,它的影响是深重的,甚至可能潜移默化为幸福标准的主要部分,来衡量此后的政治、经济、文化。

  身处急速流动变换的当下,原弓经历的人、物、事已经非常丰富,他也在经历这些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和改变自己,去主动适应当下。但他对青少年阶段的生活经验依然记忆犹新。与概念化的思考不同,生活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生活经验是主体的具体、微妙、细腻的感知,是因人而异的。对有的人而言,重要的是当下,往事过去就过去了,在不断应对当下的过程中让记忆淡忘;而且,一旦成为往事,再追忆时难免被今天的经验和思维所模糊变形。

  但对原弓来说,经历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回忆过去是清晰辨认当下的方法,当大量的往日经验都被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当下所冲淡、替换后,依然清晰或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就是被自己的身体所内化的。发现、正视这些根深蒂固的记忆,就是正视自己,以及正视当下的社会和形成新的观念的开始。在当下/过去的穿梭、对照中,很多茫然未知的问题被触及、开启和逐渐清晰。对此,原弓自述为:“我一直以来对于那些记忆与消失的过去,以及其所延伸之问题充满着兴趣。”

  原弓对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的饼干箱情有独钟。在那个物资匮乏、信息封闭的时代,饼干是少有的美食,并因此有富裕、优越等意味着“幸福”的符号价值。用马口铁制作的饼干箱,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造型和图像都较为简单。但在当时非常封闭的社会氛围中,这些图像在引导或生产人们的幸福观方面,有着强大的力量。如果所有的话语都是洗脑,封闭社会的单一话语最容易生效。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封闭社会和单一话语所造成的幸福感是很让人陶醉的,类似信仰般强烈和单纯。当时,政治的强制性还是很高的,单一的政治话语和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具有统摄力量,这些图像所传达的幸福观,既让被打压、扭曲的人性开始苏醒,引导人们憧憬安乐、自由的生活,但又没有让欲望泛滥到彻底失范的地步。当自由主义经济、消费主义文化在1990年代开始全面进入后,与之共生的政治制度却被拒之门外。消费主义文化是强调欲望释放和消费竞争的,本来就存在很多被诟病的问题,尤其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当消费主义文化与中国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原有的社会规范迅速被消解,新的规范又难以建立。人们在所谓的“权贵资本主义”语境中竞争、消费,追求欲望的满足,又因种种潜在壁垒的无法突破而失落、沮丧,新旧问题叠加和互渗,继而不再相信什么,默认了享乐主义之下的恶性循环。这时,在超级审美、多元选择的表象下,存在着很多似是而非、表里不一的严峻问题,让人缺乏基本的稳定感、安全感和一个可期待的更美好的未来,“幸福感”也就大打折扣。这时,经历过那个刚刚苏醒、萌生、满怀期待但又不失单纯的时代的个体,在对比中珍视回忆、缅怀“消失”,既是一种怀旧,又可以把当下的问题清晰化。

  对三、四十年前的生活经验的回忆,是在“新中国”的社会语境中的。让很多中国人念念不忘的,还有延续了几千年的本土传统。很多人留恋着这个源远流长的传统在昔日的荣光,遥想当年古人的“幸福”,虽然这个传统也泥沙俱下,而且对异质文化的接纳和消化一直没有断过。对中国人而言,本土传统是文脉,它对生长于这个文化土壤中的人而言,是无法彻底摆脱、决裂的,从而是必须要正视的重要现实。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它和当代生活的无法匹配、兼容之处非常多,这些又不得不舍弃或转化。无视本土传统的存在和作用,是不现实的;但夸大乃至神话它,在当下的现实面前,又是虚妄的。对于本土传统,原弓的恋恋不舍之情要淡的多,他更像一个冷静的医生,用手术刀来解剖和切割传统。这种行为让迷恋传统的人不适,但如果割舍或转化是应对现实处境的理性行为,又需要面对和接受。

  瞬息万变的当下已让人应接不暇,当原弓在遭遇当下时重拾“回忆”,不排除有怀旧的成分,但主要还是让当下的问题被更清晰的显现出来。过去的“幸福”也是有诸多问题的,否则不会被替代,但因为曾经亲身经历过,可以做真切可靠的参照。对熟悉视觉语言的他而言,三四十年前饼干箱上的图像、当下的消费品上的图像以及古代传统图像的挪用、拼贴、透叠,以及手绘、打磨、印刷,还有绘画、雕塑、装置、行为、影像等,作为表达方式,可以轻松自由的选择。在遭遇观念和媒介的过程中,他的视觉表达行为物化为一件件形态各异的作品。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