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现场】罗一平:水墨“岫·远意”,心远地自偏《雅昌艺术网》

录入时间: 2013-07-01


“岫·远意——罗一平山水作品展”展厅现场


“岫·远意——罗一平山水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嘉宾与观众参观“岫·远意——罗一平山水作品展”

  (雅昌艺术网讯 郁婷)编者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陶渊明《饮酒》中述表高逸的核心一句。然而,却也是用来形容2013年6月25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内开幕的,由广东美术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院联合协办的“ 岫·远意——罗一平水墨作品展”的最恰当的表达与诠释!他是知名的美术馆人,艺术批评家,史学理论家,大学教授,文化研究学者,但是他说:“我从来没有停下过我的笔,为了这个展览,我已经准备了40年”。今天,这个身兼多职的学者,放下了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一切头衔,第一次郑重撰起他人生道路上最初的意愿——中国画画家的身份,携着他的“岫”山水,尝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与观众进行一次全面和全新的对话与表白。本次展览作品尺幅跨度大,涵盖巨幅山水画、小品山水、扇面与书法等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约130多件,不仅体现了罗一平老师于水墨艺术上独到的探索和深厚的文化修为,同时也是他在孜孜不倦的艺术求索道路上的一次自我总结。[TAG][PAGINATION][/PAGINATION][/TAG]


广东美术馆馆长,知名艺术批评家,史学理论家,文化研究学者罗一平教授


《书法》 244cm×50cm 2012年 (7)


《书法》 244cm×50cm 2012年 (6)

  笔墨就是时代

  岫,即是山。以山为部,着由为声;是山者,高远之。故而“岫·远意”,阐述和渲染的就是一幕深山远去的高逸,也是一牟深林远走的秉心。然而创作山水画作的高远,除了要求作画者心性之沉远,更须其有知识架构的沉淀,以及对笔墨语言的了然于心。

  作为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唐宋之前的创作多着意于“以物观物”,作品多是客观的,全景的,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人物活动和社会事件,力求达到主客相容,物我合一的效果。这种审美的情趣,往往客观真实,但丰满却不可知。唐宋以后则强调主观思想与自然心境的体验。作品往往具有表现性的同时,更有一种抒情的,话语性的存在。

  罗一平老师作为一名观点锐利的理论家,艺术史研究学者,其对中国绘画的研究极为透彻。他说:中国绘画极为强调对传统的继承性,注重于前辈画家笔墨与图式的渊源关系。历代画家的得意之作总是将前人的笔法与图式融会贯通。古人的文本策略全部是将“入”于传统作为一种文化选择,一种生存方式,一种观照心态,并以此为基础求一“出”字,通过对传统的重新阐述,使笔墨审美趣味的表达合于时代,从而达到以仿古求创新的目的。

  罗一平老师在这里其实回答的是20年代以来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传承与创新!这一理念在他作为美术馆人的角度,曾反复出现在他的言辞之中的。而今天,从展出的作品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他自己的创作,也一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发展创新的。[TAG][PAGINATION][/PAGINATION][/TAG]


《绿蔓浓荫紫袖低》 185cm×145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孟郊诗意图》 185cm×145cm 纸本设色 2013年

  这一点,可以从作品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笔墨语言的传统形象和传统性;二是画面结构图式的现代意味,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架构上当下情绪的直接呈现。这两点体现的根源性,来自于他多年从事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以及他原本科班出身,对于水墨语言了然于心的结果。而就中国画来说,传统知识的存在性才是决定中国绘画艺术创作发展的根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老师在接受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这样表示:“在看他这批作品之前,我首先知道的是罗一平在美术史和美术理论上的成就,有过不少著述。他在治学上是非常精要严谨的,特别是对中国画有相当独到和深刻的研究。所以在看他的这批作品之前,我就想着,他在理论那般研要精通的底子上作画,他的画肯定是相当理性,符合法度的。特别用笔用墨肯定是相当讲究的。然而今天看完他的作品,我首先表示震惊,更对于他的书法很感到惊喜。这般深厚的笔艺功夫,我想在当前国内应该很少有人能赶得上他。都说书法是作画之根,你看他的绘画用笔,拖、撒、点、顿,无一不是书法写就的运势。这也是他绘画作品中即兴之下所彰显的大家之势的根源。而其多年来从事的理论工作,及对于理论技法精要通透的谙熟,则是成就了作品中理性气质的原因。理智之上,即兴当下,使得他的作品在相当的程度上具有了当代气息。中国画来讲,美术史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不只是笔墨,知识的传承才是根本。有史学知识理论作为根基,那么不论语言形式上是否传统,底蕴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是将当下的思想以情绪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传统根基中去,感性之中不乏理性,非常的了不起”。

  陈传席老师的回答,无疑为我们肯定,美术馆人,批评家,学者的身份并没有在罗一平老师的绘画中造成一个身份置换或者介入的语境问题。相反,是他在传统绘画语言上得以真正创新的原因。

  “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理念的提出已不是显见,在罗一平老师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传统语言在其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因作者内心的气质沉淀与知识架构的深邃,加之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学术包容性,从而具有的现当代气息。而在艺术边界化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对于材料的尊重,本身也已经升化成为一个当代语境下的发展问题。或可说,“笔墨即为时代”。笔墨,即是语言,他说“我对绘画语言非常的着重”,故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批作品是罗一平老师在坚持传统语言探索的过程中,对于“传承与创新”,对于“传统与当代”的一次最真实真切的总结,而这个总结的根基,是其对于传统理论知识研要精透的了解和研究。[TAG][PAGINATION][/PAGINATION][/TAG]


《泉声带雨出溪林》 192cm×550cm 纸本设色 2012 年


《万绿湖印象》 192×550cm 紙本設色 2012年

  “胸无成竹”实有竹

  “胸无成竹,是说我在作画的时候并没有事先打好腹稿,做好草图,或者想好要怎样去画。如何走笔,全都是凭借着下笔之后即兴的情绪,然后加以调顿整合,最后而成为一件作品。之后再给它命名。很多作品,可以说下笔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想画什么,最后呈现的是什么。所有的把控完全有赖于多年来文化研究的沉淀。于是胸无成竹,其实竹已经在那里了,只是我心里的‘竹’,没有既定的型,它一直在生长,以不同姿态不同方式一直在生长。”罗一平老师如是说。他从一位知名美术馆人,艺术批评家,史学理论家,文化学者的角度,到今天的中国画画家,这一身份的转变和介入在他的作品中却并没有明显的痕迹。是何原因,其实作品就是最好的解答。

  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了将近130几件的作品。共有书法,巨幅山水,小品山水和扇面等共三个分类,呈现出的整体面貌相当的清晰完整。罗一平老师的山水画表现出一种在忘我虚静的状态下对于自然造化精神魂魄的直觉把捉。他的大幅作品不以险峻的山体取胜,而是以表现覆盖在山岩上郁郁葱葱的林木植被而体现一种深林远走,“置于林而写于山”的效果。近在画作跟面前,观众可以清晰的体会到作者的视物点在哪里,于是很容易就有身临其境的错觉。

  而在笔墨与图式上,由展出的巨幅山水可以显见,罗一平老师在形式上既整合了黄宾虹与黄秋园的二人之长,又同时有陆俨少以云烟变幻充塞的大开大阖的奇纵架构。从笔墨语言上讲,他改变了传统山水画近、中、远的图式,消解了山水自然空间的远近关系,突出中景,着意于在画面的拥塞中,形成混沌却异常饱满的意象;而从图示上讲,他善于以环绕在幽谷险峰间的云烟,搭建出画面具有支撑或环拱作用的内在结构,是以生就一气呵成、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水墨之气。[TAG][PAGINATION][/PAGINATION][/TAG]


《辋川胜景》 50cm×50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山色空蒙翠欲流》 50cm×50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同样从展出的作品可看,罗一平老师的小品山水是用大画画小画的方法,在方寸之间,随性挥洒,但把握得怡。此中生发出的幽远旷达、恢弘壮阔的意境,深刻地揭示了他对中国文化以及传统山水画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南宗一系文人画在实践层面的精深掌握。

  故而,罗一平老师的山水画创作是以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笔墨技巧所共同形成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内在力,通过传统的笔墨语言和具有自我特色的现代图式,将古今、物我、似与不似交织成“借物喻意”、造“境”于“逸”的多方位的感应框架,体现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脉的承接关系。作品具有浓郁的写生现场感,笔墨与图式能见出强烈的个人性格和鲜明的现代气息。这些得益于他多年来从事的理论和文化研究工作,是故,胸无成竹,实以心中有“足”——充足而广博的文化知识底蕴,是其创作深远高逸的根源。

  “岫·远意”,深远者,意高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之高远,只因意之所使。罗一平老师在接受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时,当被问及接下来是否将以一个中国画艺术家的身份继续创作时,他表示,绘画创作不是非得要有一个既定的身份才会去坚持的,他仍然是美术馆馆长,艺术批评家,史学理论家,也将继续著述,继续文化研究,但也一定会继续画画。今天这个展览,只是他对自己,对恩师好友,对业界与公众的一个关于中国画创作的,持续了40年的交代和总结。

  “岫·远意——罗一平山水作品展”已于昨日开幕,并将于即日起至2013年7月11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展出。问君何能尔?“岫”之远,只因心高远。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