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笔墨出于传统,图式呈现当代《羊城晚报》

录入时间: 2013-06-26

《岫·远意》为主题的罗一平山水作品展今天广州艺博院开幕


《峰攒僊境丹霞上》 2013年


《溪涤林密水生烟》 2013年


《春山烟霭》 2013年


《风清月色》 2013年


罗一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现为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万绿湖印象》 92cm ×550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柳宗元诗意图》 97×277cm 纸本设色 2012年

  艺术家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朝霞  实习生 卢沁

  今天,以《岫·远意》为主题的罗一平山水作品展在广州艺博院开幕,这一次在广州乡亲们面前,他不是以一个广东美术馆馆长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国画家身份亮相。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他,这一次出人意外地“显山露水”,展出100余幅他近一年的作品,在笔墨挥洒、气韵生动的墨韵中尽显他的才情修为,笔精墨妙,让人看到一位国画家的胸怀、气魄和文化修为。

  
  三重身份书写他的山水观

  罗一平做事如同绘画一样讲究策略和秩序。去年7月份在岭南美术馆举办的罗一平的第一个个展,是他对社会的第一次“投石问路”,也显示了一位学者的谦虚和谨慎。其用心和用力之作,得到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这也使得罗一平的创作热情更加强健。今天,与广州乡亲见面的这一批画作,更表现出他于水墨艺术上独到的探索,正如他所说“这也是一次自我总结,通过画展和观众交友交心”。
  熟悉罗一平的人都说,他是一个让人惊叹的人。

  作为美术理论家和艺术史学家,他著述丰厚,出版过19部专著、画册,探赜索隐,深入堂奥;

  作为艺术管理者的广东美术馆馆长,他具有开放的学术思想与很强的学术包容性,带领广东美术馆,从本土出发,展开对中国和全球当代艺术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而作为中国山水画家,他沉蕴多年,以深厚的文化学养和书法功底,书写他的山水画,使他在“笔韵”与“墨韵”的挥运中探索出“笔墨出于传统,图式呈现当代”的山水观。

  据悉,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承办。同时与观众见面的还有一本《罗一平·札记·绘画》,本书的文字像古书一样竖向排列,白底黑字,最妙的是这本书可以左右翻页,左翻是罗一平对中国山水画美学命题的学习心得,右翻是罗一平此次画展的画作。这本精妙设计的画册,正反映了罗一平美学理论家和国画家艺海双楫的高度。对于爱好艺术的观众来说,也不吝得到了一份赏画和提升中国画鉴赏水平的双重大礼。

  
  追求“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精神境界

  站在罗一平所绘的三幅丈六的大型画作之前,画面所及之处,是山峦、山泉、雾气、树林,在画面面前,仿佛感到有一股山风、水气裹挟着观者,让人产生置身山林之感,似乎听到风声水声鸣奏出的洗涤心灵的交响曲,灵魂继而跟着画中的树林,跟着烟云和雾霭,顺着活水,向自然的深处跃去。这诗意的景象正是罗一平所追求的:山水不仅要表现出山水“可观、可行”的物理状态,更要画出山水“可游”和“可居”的精神境界。

  罗一平告诉记者,他的山水不外两大类,一类由“贺兰山情结”构成,一类是岭南山水的熏染。以西北贺兰山为蓝本的山水画,受荆浩《笔法论》“真”必须达到“气质具盛”观点的影响,山体多四面峻厚,重在表现一种雄壮、豪迈、幽深、高亢的精神感受,多以线条构成山脉的音乐感,以水墨渲染出空气的湿润感。总体面目自我概括为——北派的山势,南方的情怀。

  这一深埋于内心的山水意象,决定了他的画面山体并不以险峻取胜,而是以“表现覆盖在山岩上的郁郁葱葱的林木植被而显现出笔墨的华滋氤氲。”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尚辉谈到:“罗一平的山水画表现出一种在忘我虚静的状态下,对于自然造化精神魂魄的直觉捕捉。既有将黄宾虹与黄秋园合二为一的创造性整合,又有陆俨少以云烟变幻充塞的大开大阖的奇纵架构。”仔细研究,在方形构图的山水画中,罗一平改变了传统山水画近、中、远的图式,消解了山水自然空间的远近关系,突出中景,着意于在画面的拥塞中,形成混沌却异常饱满的意象;在巨幅画作中,他往往以环绕在幽谷险峰间的云烟,搭建画面具有支撑或环拱作用的内在结构,以生成一气呵成、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水墨之气。

  
  探索笔墨进入当代语境之路

  罗一平作品中的水墨之气让人感受到一种新的气息在跃动,对此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建的评价很中肯,他说罗一平的作品无论是笔墨语言和图式结构,既能链接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又能进入当代文化语境,体现了继承传统而能出新的艺术能力。

  罗一平告诉我们,对于怎样让传统语言的表述具有现代感,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很多年。他这些年所著的《造化与心源: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图像》、《历史与叙事:中国美术史中的人物图像》、《语言与图式:中国美术史中的花鸟图像》、《破碎的逻格斯: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图像》4本专著中,他发现,中国绘画极为强调对传统的继承性,注重与前辈画家笔墨与图式的缘源关系。使他得出了最重要的文本策略是既要“入于传统”也要“出乎其外”,在传统和当代之间,他找到了一条艺术的探索之路——“笔墨出于传统,图式呈现当代”。

  罗一平继而解释何为“入”字。“入”一为入于传统,一为入于生活。一个画家如果不“入”于传统,则文脉不接;如果不能入于生活,则不能“出”乎其外,只能成为传统的奴隶。因而他的作品多以元人的笔墨修正宋人的丘壑,讲究平面构成的张力平衡。画上的一坡一树、一丘一岭已不具有现实图像的真正意义,只是“山川映我”的一种心画的符号。

  他继而指明,中国画是“玩味”的艺术,要能够让你走进去,或者站在它前面,玩味它的意象和笔墨,玩味它的情趣,如果我们的作品丢掉中国画的笔墨,与西方绘画作品放置在一起时就会显得偏弱,但当你把自己的笔墨语言提纯了,然后在图式上有所讲究,创作的作品就既有当代的东西,又经得起玩味。所以他坚信中国画必须保留笔墨的基本语言和元素,才能使作品看上去有文化的脉络和文化的厚度。

  
  文质贯通其中,着眼笔韵墨韵和情韵

  唐宋重意境,元明清重笔墨,罗一平的山水画中对“意象”的表达更倾向于什么呢?罗一平说,不管意境的表达还是笔墨的表现,都要以文质为基础,文质的前提是韵,因而他在创作时注重不痴不弱的“笔韵”与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的“墨韵”,力求景色清新、意境清幽。

  他认为一幅好的山水,由笔墨构成物象的意味就在于使形象的显现呈现出多层面的意义,使作品情感的表达藏而不露,具“韬晦”之境,在有限的尺幅中,以简练的物象和含蓄的笔墨传达出意象的无限性。而他认为作品只有“笔韵”和“墨韵”,还不能说有“韵”,他真正着眼的是“情韵”,情韵之韵是笔墨呈现的抒情性,因为他在创作时,注重笔墨的调和,所绘物象不作夸张和变形,力求画面具有平淡、浑厚。

  再看罗一平那些画在扇面、镜心上的小品,尚辉表示,这些小品山水并不因咫尺画幅而减弱画面浩茫的气象,恰恰相反,他用大画画小画的方法,在方寸之间精心营构,使小品生发出幽远旷达、恢弘壮阔的意境,深刻地揭示了他对中国文化以及传统山水画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南宗一系文人画在实践层面的精深掌握。

  
  “杂树”成为其山水画中最重要的元素

  现代岭南画派主张写实,山水画大多以雄奇苍茫见长。罗一平的山水,更强调用笔的书写性、抒情性和生命的运动感。他的山水画中的景物似真非真,不是现场写生,更多的是受到真山真水的启发而为,有时是眼前的山水,有时是心中的山水。他认为,山水画的要义不在于对自然景物的照搬照抄,而是从自然之象到心中之象的升华。因而他的写生可以概括为“写意图真”。“写意”指的是写胸中之意,“图真”指的是描绘千变万化的自然山水之态。

  在他的“写意图真”中,有一个其他画家没有普遍运用的元素——杂树。罗一平在画中大量的绘制杂树,他说“这些杂树长在深山密林中,没有经过人工修剪自然生长,看似杂乱无章但具有勃勃生命力”,罗一平认为这些树依傍于自然,“最能让人感到生命的气息”。这些杂树长在石头上、岩缝中,随着风吹水流而动,具有和草书相似的活力和音乐感。杂树是使罗一平的山水画不同于传统山水画的元素,自元代的《富春山居图》开始,画家就用线条来表现音乐的感觉,杂树也增添了罗一平的山水画的音乐美。

  
  绘画中排兵布阵的“秘密”

  在采访中,罗一平向我们透露了画画的一个排兵布阵的“秘密”,他说他喜欢围棋的棋理,他发现围棋讲究活路,讲究黑白的布局与对比,他认为这是和山水画很相通的。
  围棋讲究“金边银角”,他自己绘画时也常是从边角入手,在中间造势,在边角着墨很多。“画画就是用精到的笔墨语言组织出一种矛盾的状态,在纸上布兵打仗,如同孙子兵法所言,两国交兵要讲究近攻而远交。”罗一平说,“画中的黑白相生即是在两兵交战。我的作品,是以各种大小不一的黑白体块交互穿插,形成冲突和矛盾”。画家在绘画时创造矛盾,解决矛盾,黑白对比争夺,山间碎点点缀,中间险象环生,诡异多变,直到最后一团和气。这些颜色空间上的冲突使平面静止的山水画变得生动,这使得罗一平在画山水画时,看的人是他在画山水,而画画的人则感觉是自己和自己下了一盘棋。在罗一平完成的作品中,可感受到这种活力和冲突的气息仿佛要从墨汁中溢出来。

  
  画中流动的气和势

  罗一平说,“我的画注重音乐感,画中布一个黑、布一个白,不是在画哪一座山、哪一棵树,而是在画一种音乐感。”看罗一平的大画,能强烈感受到他的书写性和由此生成的一种音乐的气势和韵律。对于气势,他有自己的解释。“在我的画中,感觉一股气在流动,这是生气,是一种活力,是自然的气息,我不太追求大磅礴之势,而多在意于追求空气流动带来的深沉的生命感。作品中表现出的‘势’是一种心灵的扩张之势,由笔墨和气生成,而不是大山大水构成的山水之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也评价说:“他的画里蕴含着一种气,这种气来自于他本身的文化底蕴,他不拘泥每一笔的细微变化,而是注重整幅作品的大布局和画面开合构结的整合”,学养和画功的结合提升了画的境界,使罗一平的画中充满了一种生动的气韵。

  
  创作“搬运工”

  这次展出的100幅画是罗一平在一年之内创作的,平均算下来他每三天就要画一幅,勤奋程度令很多职业画家望尘莫及。自从罗一平担任了广东美术馆的馆长后,专心画画就成了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平时的罗一平政务缠身,他要监管广东美术馆的学术发展,要筹办大大小小的展览,还要处理各种馆内的工作。“在平时,只要我办公室的门是开着的,就会不断地有人进出,专心创作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罗一平说道。在采访的期间,也不断地看到有人来找罗一平,报告项目合作状况、请求签字盖章。

  罗一平的绘画时间是从海绵里挤出来的。白天他以广东美术馆馆长的身份处理公事,晚上他推掉所有能够推掉的应酬留在家里作画。家里没有专门的画室,他就在客厅的一面墙上作画。一些晚上用来起稿,一些晚上用来画,画完十来张后把它们一起拿到美术馆创作部的工作室继续调整修缮,并最终成稿。他就像一个搬运工,一边创作,一边“搬迁”。他自评他的画是“动有余而静不足”。罗一平说:”如果我是一个专业的画家,能够安安静静、有序的锤炼作品,我的作品可能会做得更好。”但是也因为时间紧迫,没法做过分雕琢,他的作品中保留了最鲜活的创作状态和气息。因此,美术理论研究专家皮道坚称他的画是“不刻意创新而出新”。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