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罗一平的山水策略与艺术秩序

录入时间: 2013-05-31

    不久前在广东美术馆观赏了大量罗一平先生的山水画。细细琢磨,确实很有意思。

    先从贡布里希说起。

    贡布里希说:实际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和艺术品。就像世界上只有胃病、肾病、花柳病这些具体的病,不可能有“病”这个东西一样?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就像人,不能说只有男人、女人而没有人。人是有的,但人的“有”却也是有前提的。我们骂一个人说“你不是人”,和骂一个人说“你不是男人或女人”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骂一个人“你不是人”,意思其实是“你冇人性”。可见,人性是决定人就是人的先决条件。因此,能否同样认为:艺术性是决定艺术品就是艺术品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不愿苟同贡布里希的这一观点。我们既不能说只有男人、女人,没有人;也似乎不能说只有人,没有人性。因此,极端说来,似乎应该是:实际上没有艺术品和艺术家,只有艺术。

    我们从本体的角度来说说看。何谓艺术本体?就是让艺术成为艺术的理由和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艺术本体应该是先于艺术而独立存在的。所谓艺术品,不过是艺术本体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所得到的呈现而已。艺术本体在艺术品身上呈现得越多,艺术品的艺术性就越强。可以说,艺术本体是艺术的主宰,是让艺术成为艺术的神。

    相信艺术本体的好处在哪?那就是因此确信:艺术就是艺术。艺术本身成为终极目标。现在,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艺术就是经济、艺术就是政治、艺术就是工具、艺术就是其他的乱七八糟,偏偏鲜有人认为艺术就是艺术,正是因为没有艺术本体的观念。

    贡布里希的说法影响很大,算是泛艺术化时代的代表性言论了吧。貌似,艺术没有边界,艺术才能够实现超越。实际上,艺术的超越是对艺术本体的无限逼近,而不是对艺术边界的推倒——那不是发展艺术,而是取消艺术。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无疑对此保持警惕。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政治上他信奉民主,经济上主张自由,文化上提倡保守。“保守”的意义很复杂,但在今天,“守得住”显然很重要。“守得住”的前提则是“看得准”。

    罗一平先生是美术史博士出身,对此显然比很多人要清醒得多。

    2008年,罗一平写过一篇文章,“谈山水画创作的文本策略”,是在对中国美术史进行深入研判后得出的精妙之论,也是其创作思路的生动阐发。罗一平出版的四本专著《造化与心源——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图像》、《历史与叙事——中国美术史中的人物图像》、《语言与图式——中国美术史中的花鸟图像》、《破碎的逻格斯——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图像》,也透露出他对他自己选择的艺术道路的高度自觉。“策略”一词给我极深的印象,说明这一选择是经过极其慎重的思考、比对、甄别而得出来的;而且,目标指向是异常高远的;选择路径是明确且坚定的。光是这一点,罗一平已比绝大部分画家要高明。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罗一平的山水画创作策略,有无指向“艺术本体”?

    “策略”一文中,罗一平这样评价山水画创作“有我之境”的代表性人物董其昌:“他实质上是把唐宋人‘图真’的审美理想从对自然秩序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落实到艺术秩序特别是绘画性秩序的内在结构里去”。这里的“艺术秩序”,显然是以艺术本体为主导和旨归。董其昌山水画创作对罗一平的影响是明显的。他说,“我的山水画创作着力于对传统图式的修正,其策略是将山水创作视为一种图式表现、图式建设中的先验和经验作用,将宋画的‘无我之境’与元画的‘有我之境’糅合为一体,笔墨是元人,图式是对宋画的修正,局部是‘无我之境’,整体是‘有我之境’。”

    元代绘画的可贵之处,正是从对象、技法、观念诸方面确立了“艺术秩序”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了中国绘画的惊人飞跃。假如只有“宋画的‘无我之境’”而无“元画的‘有我之境’”,那罗一平的山水画创作,便只有自然秩序、物质秩序而没有艺术秩序、艺术本体了。

    强调“艺术秩序”的罗一平也没有放弃“自然秩序”,因为这是山水画创作的基础,是从“自然秩序”迈向“艺术秩序”的阶梯。因此,这句话含有观念与技术的双重涵义。所谓“技进乎道”,当有一层意思:“技”是到达“道”的必须。“技”和“道”共同构成“艺术秩序”的基本框架。

    作为一名学者型、文人型画家,罗一平对“艺术秩序尤其是绘画性秩序”的强调,使他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为何?这一点下面将会谈及。

    如何理解罗一平山水画的“艺术秩序”?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罗一平山水,绝少有题款者。二是,罗一平山水对文人画的警惕与亲炙。

    罗一平山水绝少有题款者,《味象》一书最明显。全书收录作品25件,只有一件有题款,文字也极简略。为何?我专门问过罗一平先生。罗一平谦答:因为书法跟不上。实际上,他应该对他的书法有足够的自信。而且,罗一平能言,善辩,才气横溢。看了太多书法蹩脚、文彩糟糕的画家在画面上大题特题后,我对罗一平山水的这一特点产生了极大兴趣:长于“将严谨的逻辑结构与诗和散文化的语言结合”的罗一平,为何在画面上对文字表达如此节制?

    罗一平在《味象》中说,近几年他接触佛学,多往丹霞山别传寺、锦石岩寺,清远飞来寺,花都华严寺等佛寺。“别传寺”,妙,令人顿时想起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多往“别传寺”的罗一平,是否深受影响?德里达曾认为,文字的侵入就是暴力。自然,禅宗也对语言表达尤其是文字高度警惕,“不立文字”的教诲代代相传。“开口便错”的说法同样智慧。文字,显然是对艺术空间的压缩和扭曲。没有文字的约束,观者可以更自由地在艺术秩序里游走。有意思的是,罗一平提醒我们说,“不管形质与意象如何多变,总不外是我的思想与情感的寄托”。一面是“我的思想与情感的寄托”,一面是没有任何文字性的陈述,显然,罗一平是想“一条道走到黑”了:一切就凭“艺术秩序”,如何?别看我说什么,只看我画什么;画面已足以表达我的思想与情感,文字只能算是多余。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高度的自信,对其呈现的“艺术秩序”的高度自信。有的画家生怕人家看不懂他的画,题款满满的,把来龙去脉交代得高、大、全。宋代画人,也极少题款,那是因为“自然秩序”占了主流,人人都看得懂;元明清,题款成为画面的主要内容,一来成为构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来,抒发思想与情感。这个传统延续至今,题款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内容。到了罗一平这,山水画题款突然消失,却声称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确是耐人寻味。

    逻辑地说,艺术品的极致便是对艺术本体的无限逼近,也就是艺术秩序的完美呈现——这样的状况当然只能在理论中存在。此时此刻,艺术家本人的习性、思想、感情应该减少到逼近没有。佛教说,无我相,破我执,便为此意。不过,执着于要“破我执”者,说明离这一境界还远。水到渠成、自然流露,方为正经。罗一平这样描述他在佛家圣地的观感:自然而然地会生出一种释然的情怀,一种陶醉的心情。以此作画,自然而然,有我,自然也无我。

    妙处便在,罗一平“不立文字”,便寻“我”不着,由此得以把罗一平呈现的“艺术秩序”完全敞开。此时,“思想与感情”,甚至已经不再是人性上的“思想与感情”,而是“艺术性”上的“思想与感情”。

    因此,我不相信罗一平不题款的原因是因为书法问题,毋宁说,这该便是罗一平的艺术策略。这一策略似乎基于“策略,非策略,是名策略”的佛家逻辑。

    另一值得关注之处,是罗一平山水与文人画的关系。

    罗一平山水,属大写意,加之文气很足,可归入文人画。但他绝不逸笔草草,相反,很“专业”,对图式、笔法、水法、墨法,极讲究。如他山水画对图式的深入研究,超越了文人画主流对六法中“经营位置”的漠视。罗一平强调其专业精神与专业能力。比如,罗一平山水的图式建构,策略是:“将传统图式上留天、下留地的构图修正为实两头(上下顶天立地)、虚两边(左右留空)。如此,画面语言力求体现出传统文脉的正典,而图式则呈现出一种山体向上下无限伸延,山势向两边急剧扩展的视觉张力”。罗一平对笔墨也极讲究,如在创作时,“注重笔墨的调和,运线不用尖利的锋芒”,“山石树木往往用渴笔反复皴写,使物象表面呈现出清晰的笔触”。

    这些,都和传统文人画典型的“余事”创作思维拉开了距离,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专业精神。

    在一次研讨会上,我尝试着把齐白石及其弟子陈大羽的作品归结为“工笔性大写意”。因为两人对表现对象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表达过程的极端严谨、审慎,都充分体现出了工笔画家的专业思维。就齐白石而言,这和他的“工匠”经历有关;就陈大羽来说,这和他接受了现代的专业化的美术教育有关。两者同样体现了鲜明的专业精神。我们说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便是学术本身成了目的——以前,学术是通人之学,搞学术只是为了成为圣人。现代艺术作为现代学术的一部分,艺术本身也成了目的,这便是艺术“现代化”的要义,也是“艺术本体”观念得以确立的根本。齐、陈的专业精神,恰恰和“艺术本体”相连的现代意识契合,因此,他们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信心:传统文人画“游于艺”的创作心理,与今天“艺术本体”主导下的“专业精神”相结合,是能够推动大写意继续往前发展的。

    罗一平山水画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专业精神,实际上正是艺术现代化的观念表征,是“艺术本体”(艺术秩序)主导的结果。同时,我们看到,罗一平的山水也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创作特征:以深厚学养为基础,对人文精神倍加推崇,对自由、忘机状态的天然渴求。

    罗一平在谈到传统和当代时,曾说:“我的探索是——笔墨出于传统,图式呈现当代。”显然,罗一平在努力构造传统与当代交汇共融的艺术舞台。实际上,如前所述,他已在舞台中央。


文/张演钦(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广州画院合约画家,广州大学客座教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