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潘嘉俊将在人文图书馆开讲,分享《我是海燕》的故事

录入时间: 2013-04-19

学术座谈会:海燕背后的故事

主讲人:潘嘉俊(油画《我是海燕》的作者)
嘉宾: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蒋悦(广东美术馆副馆长)、流洋(油画评论家)
时间:2013年4月23日上午10:30
地址:广东美术馆人文图书馆会议室
报名方式:因名额有限,需要短信报名确认,把你的资料(姓名、电话、QQ、邮箱)发到150-0201-6215(汪先生)


潘嘉俊近照

    《我是海燕》的画面上,一位解放军女战士在暴风雨中攀上电线杆检修通讯线路,狂风中翻飞的军用雨衣像展开的翅膀衬托着女战士矫健的身影,犹如勇敢搏击风雨的海燕。这是一件深受群众喜爱,被大量刊登、出版和发行的作品。

    油画《我是海燕》创作于1971年秋至1972年春。这幅油画入选1972年全国美展和全军美展,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与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我是海燕》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之后,全国各地的很多报刊、杂志也相继刊载或发表评论介绍。

    这件幅经典之作,形象地展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中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一些部队战士、上山下乡知青把这幅画帖在自己的剪报或日记本上,有些女话务后把这幅画的印刷品挂在电话班的机房里。很多国内外重要的展览都会向广东美术馆借用此作品。

    《我是海燕》中飒爽英姿、动作身姿极具男性化倾向的女兵鲜明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女性审美观。从作品广泛流传的散布情况,也可以想像一代中国女性或多或少从中受到影响。1949年以前,这样的形象对中国男性来说,可能是有绝对的接受难度的,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则是革命浪漫主义的现实体现,人们已将崇高的社会理想、紧迫的国际形势和着装时尚融为一体,习以为常

    作者潘嘉俊是工程兵建筑第225团的战士,曾在湖南衡阳某部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编辑工作,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也是二十多岁,十分年轻。相比于当时困难的创作环境,现在的年轻人学习条件好了很多,但是却没有如那个时代般,出现了很多经典的创造。4月23日上午,潘嘉俊老师将与部分学者一起与广大观众分享“海燕”背后的故事。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