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当代雕塑不是审美对象而是共在的空间《信息时报》

录入时间: 2013-04-03


姜杰作品《向前进·向前进》

  这件作品也占据了整整一座展厅,入门处是一件采访影像,主体部分是一件由用过的芭蕾舞鞋组装成的巨大装置,作为补充,墙面上还有一排录像。批评家们说,这件作品彰显了姜杰女性雕塑家独特的视觉和感受,孤独、唯美、脆弱又温暖,将对身体和生命问题注入在作品的思考当中。

  姜杰解释说,很多人小时候曾经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一个解放军,一个芭蕾舞演员。这大概是人们在童年时期所共有的一种浪漫的文化怀想。但往往现实会把人们的梦想击得粉碎,芭蕾舞鞋成为了一种象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上一些已退休的仍然有舞蹈梦想的,或者完全出于健身之目的的人群在休闲之余,走到一起,共同回忆,共同训练,共同健身,这已是一种社会的普通现象。中国社会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社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上还存在明显的需求不足,设施不够完善,老年人也已经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群,于是自发地开始一种自我救助,他们或跳舞或打太极,或晨练,或扭秧歌。作品的影像部分采访了许多这样的老年人,她们怀揣对芭蕾梦想的回忆,平静地叙说。

  通常观众们概念里的雕塑,脱不了“雕刻”与“塑造”,然而在“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广州巡展”中,你看到的却是晾晒如万国旗的衣服、数量巨大的芭蕾舞鞋、稻草堆里的粉红色硅胶动物幼崽、黑暗中像老式电影院投影机发出的光束中漂浮的微尘、被切割堆积的假山石或者骨骼、以及黑暗的空间本身。

  “这是雕塑吗?”“什么是雕塑?”“这些作品美在哪里?”

  3月21日,“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广州巡展”来到了广东美术馆,并将持续展出至4月3日。以上则是开幕式之后,在围绕在策展人孙振华、冀少峰,以及四位来到现场的艺术家周围的观众群中,我们听到频率最高的问题。

  他们在中国现代雕塑史关键性转折的时刻上作出了贡献

  这是一个学术意义很强的展览,1994年4月28日,中央美院画廊举办了隋建国、傅中望、张永见、展望、姜杰五人的雕塑1994展,在当时引起了学界的震动。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在展览开幕式上介绍说,展览中对于传统雕塑“叙事性”和“集体性”表现出叛逆,并且反过来以观念性强势介入雕塑概念,成为中国当代新雕塑的一场喻言。当时曾参观过那次展览的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艺术史论家皮道坚认为,这五位雕塑家“在中国现代雕塑史关键性转折的时刻上作出了贡献。中国雕塑自那个展览之后发生了深刻变化。”

  18年之后,地址在三官殿1号的湖北美术馆,以“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为名,把当年的那五位艺术家的新近作品,连同他们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思考的阶段性总结,以个案的形式呈现到了观众面前。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认为:“时隔18年之后,‘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的举办与1994年的展览形成了一种对话和呼应的关系。将两个展览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时候,可以从中发现一种历史的脉络和连续性。这是一种绵延的生成,它们互为解释、互为印证、互相充实,生出一种新的关于中国当代雕塑的价值系统和解释系统,它们的存在,为中国当代雕塑在过去和当下之间架起了一座艺术史的桥梁。”

  如今广东美术馆引进这一精品展览,希望能够带给广东的观众关于中国当代雕塑拓展性的思考和更加新鲜的艺术感受。罗一平认为:18年是一个人完成成人礼的时间段,对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而言,同样具有特别的意义。可以通过对艺术家18年来不断自我成长过程的回顾,折射出当下雕塑语言的变迁的脉络。

  “现成品”也可以是艺术品

  回到开头的那几个问题,在这次展览中,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雕塑院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振华也被这样追问,到底什么是雕塑?这些作品美在哪里?它们能给广东的雕塑以及广东的观众带来什么?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孙振华很干脆地回答说,这个展览将给广东带来差异。然而另两个问题,则成为开幕式之后的研讨会上讨论的主要话题。

  由于此次雕塑展中出现了许多采用现成品组装起来的作品,因此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杨小彦的发言就从“现成品能不能成为艺术品”开始。杨小彦引杜尚将商店出售的陶瓷小便池命名为《泉》带进公开展览,和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的盒子》的例子,来讨论当代艺术的工作方式。在杜尚看来,艺术可以有任何形式,艺术品可以由任何东西制成,由工业生产出来的“现成品”只要承载了艺术家的思考与观念,也完全可以成为艺术品。

  参展艺术家、著名当代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展望从他的角度回应了这一问题。他曾以太湖石为工作对象,而这次艺术家张永见带来的作品《利刃系列》,也是一些切割、打磨、抛光过的太湖石、假山石、动物的骨头。展望说:“其实并不是不由艺术家制造的都是现成品,这个概念包括了人造的、日常的、非原材料本身的物品,后来的装置艺术就是把这些现成品放在一起产生意义,它更像拿来主义。中国文人有收藏石头对之进行审美的传统,但石头是不是现成品?它不是人造的,所以在西方语境中它不是现成品,但是在中国,它可能拥有这样的身份。每一种界定都是有局限性的,我想我们从1994年以来做的工作,和西方的观念艺术或者装置艺术有微妙的差异,这带有本土的艺术家试图与国际语境连接起来的努力。”


展望作品 《无所遁形》

  我们对宇宙的未知其实正如同我们面对展厅中的光及光束中的尘埃颗粒。

  为什么我们呼吸的空气如此的浑浊?但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现实。

  任何一个星系,行星、恒星,在广袤的宇宙中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在现实中的我们又有什么值得自以为是呢!


张永见作品《利刃系列》

  当代雕塑提供的是发动思考的空间

  杨小彦在开幕式下午的研讨会上表示:“当代艺术的本质问题上,美不再是艺术家的核心关注点,因为当代艺术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审美”。由此,皮道坚回忆起多年前在央美观看了“雕塑1994展”之后感受到的震撼和生发出的思考。他认为,“雕塑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地方,是空间的共在。许多观众把雕塑当做一个实体的审美的对象,其实现当代雕塑的转化恰恰是破除了这样一种观念,雕塑家创造一个与它的倾诉对象、与它的观众共在的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发起了一种提问,或者说和对象的交流、对话。我觉得这个是现代雕塑的一个转换——不再作为一个审美的对象的实体而存在。聪明的雕塑家会创造一个与观众对话的空间,通过这样一个空间,他表达他的智慧、他的哲学思考。”

  皮道坚用“发动思考”这样一个词来描述优秀的当代雕塑作品的意义。他举隋建国作品《盲空间》为例,那个漆黑的空间,让他产生哲学上的思考,“我们以为我们看到,实际上我们处于一片茫茫的黑暗之中。”


隋建国作品《盲空间》

  庞然大物,铁箱子,它破旧、冷漠,有着一种机器工业时代般的怀旧,箱子旁边一个孔,里面漆黑一片。再看还是漆黑一片。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当代艺术研究方向负责人陈克说他侧面打听到了,箱子里面有东西。我看了又看,还是没看到。隋建国没来广州,我没法问问他,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又是什么遮蔽了我们的双眼,不让我们看到箱子中黑暗里面的真相。

  艺术家说

  我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被我归为“轴线”,因为“轴线”的概念,包含了我很多的艺术创作及思考。

  “轴线”并不是继“榫卯结构”、“异质同构”之后所提出的一个新的定义,可以说,它是对我艺术创作的总体概括,它涵盖了我对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当下的社会现状与个体生命的思考,也是贯穿于我的整个创作与人生经历的艺术之线、生命之线。

  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展示,也是精神空间的延伸。

  ——傅中望

  艺术家急迫地去表达的都是自己内心最迫在眉睫的问题。人的精神要有一个存在的空间,要有自己的存在之根。这可能是咱们的文化针对性问题。对我来说,最令人焦灼、也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困境。

  中国知识界普遍有一种心态,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是在否认困境,否认面临的人文精神萎缩的危机。

  ——隋建国

  对某些人来讲,生命中有不可承受之轻。而对另一些人来讲,生命中有不可承受之重。但不论是谁,都不可能完全一厢情愿地生存于世界。所以我让我的艺术敞开,敞向充满矛盾、充满痛苦和喜悦的生活。

  ——姜杰


傅中望作品《收·藏·洗·晒》

  晒起的衣服,洗衣盆、洗衣板、洗衣机、衣服箱、晒衣的竹竿架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现成生活用品扑面而来,一股上世纪70~80年代的味儿,让你无论如何也难以把这件展厅里的所有东西和艺术品联系起来。

  没错儿,去年12月这件作品在湖北美术馆参加展览“再水墨”,就被观众微博吐槽了——怎么把衣服晾到美术馆里来的?

  这是一次生活经验和艺术行为的转换。傅中望要把晒衣服、洗衣服、藏衣服、发衣服这些经验,即他的文化记忆和生存印迹传递给你,而且还要影响你,因为艺术是要欣赏,要求交流的。他把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展示给你看,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它引起了围观、质疑和讨论,这就和日常中的生活经验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征集旧衣服的消息通过互联网传向社会时,公众纷纷把自己贮藏多年的旧衣服寄给傅中望,每件衣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件衣服是谈恋爱时男朋友送我的第一件衣服,那件衣服是我发的第一个月工资买的,这件是哥哥留下的,那件是从美国带回来的……每一件衣服背后都隐藏一个故事,每件衣服背后又都贮藏着人们的体温和气味,每件衣服还构成了丰富多样与多元的个人记忆,捐衣服的人与艺术家的交谈,其实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调查色彩。这些旧衣服及充满着强烈个人色彩的记忆,又构成了我们共有的时代记忆、社会记忆,和国家记忆。而衣服的风格、样式、颜色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变化与进步,这其实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经验和当代视觉经验相融合的结果。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