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郭莽园:反思徐蒋体系的时候到了《新快报》

录入时间: 2012-09-03


■郭莽园作品《杏花春雨江南》。


■郭莽园作品《击球图》。

  ■采写: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一头雄狮般的花白长发;把盏爽快,笑声朗朗,有大侠式的古道热肠。他是郭莽园,一介狂狷。

  提笔随意,用笔简约。虽寥寥数笔,苍苍片墨,然画外之意无穷,性灵之韵生动,仿佛一切都来自天机。

  “我可是野生的,不是人工养殖的。”他一直相信,“野生”是一种幸运。幼承庭训,后受业于一方三五名宿,勤习诗文、篆刻之事。三十岁时,郭莽园从西画转入国画,才情由此喷薄而出。“爽”,他狂喊一声。

  钟情水墨四十载,润化自然千古怀。郭莽园硬是在体制之外,蹚出一条艺术的大道。

  “文人画的画不一定是文人画”

  收藏周刊:您走的是传统文人画的创作之路,在您看来,文人画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郭莽园:中国画总的审美原则是气韵生动,而文人画像陈师曾说的,还要加上“有意味的形式”。文人画首先是画,也就是说,在绘画技术要过关的前提下,是文人或是有文人情怀的画家创作既气韵生动又有意味的中国画作品才叫文人画。有的人学高八斗,文化修养很高,但就是很难将这种文气与才气通过笔墨转化到画面中去。一个画家,会写小说,会写诗歌,但不一定是文人画家,画面中也可能缺乏充沛的文气。

  收藏周刊:文人画大师高峰如林,后人如何取得突破?

  郭莽园:我们处在当下,绘画应该反映时代精神。有的人在题材方面做探索,取材于现代都市生活;有的人在笔墨上下功夫,祈求有更新的表现形式。古代的文人画多是文人的游戏,而现在更多的是职业画家,“游于艺”的精神状态是缺失的。我们应该有“游于艺”的状态。

  收藏周刊:有人讲,文人画是“过去式”,当下人不能固守传统,而应创新。而创新也似乎是当今画坛最火热的口号。您如何看待“创新”?

  郭莽园: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高下之分。相比于“创新”,我更愿意提“回到绘画本体”。当前,我们的艺术承载了太多功利性因素,比如政治与商业。一幅画是承载不了那么多内容的。美术首先是“美”,仅此而已。

  “美院就像一个工厂,流水线式地培养学生”

  收藏周刊: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引入西方以素描为基础的造型体系改造中国画,以至徐蒋体系成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的美学原则。您如何看徐蒋体系对中国画的改造?

  郭莽园: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两个并列的体系,无高低之分。中国画引进西洋画的技法,也没有错,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但应注意,我们以西洋画的技法来改造传统国画,要把握一个度。国画的命运很像中医。我们现在去看病,西医的诊断与治疗非常普遍,中医成了边缘,如果去找一位好的中医先生,那就太难了。这样尴尬的困境,我们国人不应反思吗?

  收藏周刊:您对徐蒋体系的反思,陈丹青也有类似的声音。他就曾说过,真想写本《素描批判》,您如何看他的观点?

  郭莽园:徐悲鸿说过,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但今天如果徐悲鸿回来,到各大美院走一圈,恐怕要抱头鼠窜。我觉得陈丹青的思考是有道理的。我有画油画的基础,但我现在就一直想着如何将素描等西方的造型手段排出我的笔墨之外,我想让画面相对完整地呈现中国的艺术精神,呈现中国气派。

  收藏周刊:进入美院读书,接受科班训练,是目前画家成长的最主要途径。而根据您自己的想法,会不会送自己的子女到美院读书呢?

  郭莽园:先不要问会不会送自己的孩子到美院,孩子如果跟我学中国画,肯定连考都考不上。因为美院设定的考试门槛是素描、速写、色彩这个西化套餐。更重要的是,美院就像一个工厂,流水线式地培养学生,学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产品一样。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我实在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美院学国画。当然,读设计专业就另当别论了。

  “岭南画派早期不少作品缺少韵味与意境”

  收藏周刊:您对美术的中西融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又该如何看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与历史轨迹?

  郭莽园:岭南画派的“中西融合”观念主要体现在口号上,他们提出了革命口号——折衷,但在艺术实践上体现得并不很充分。高剑父等岭南画派先驱主要从日本引进一些绘画技法,但我觉得这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日本的很多艺术母体都是中国的,学中国画我们为什么要学日本呢?另外,岭南画派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盛名,有与政治挂钩的原因。这包括早期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国民党高官背景,也包括后来的关山月与傅抱石共同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

  岭南画派早期的不少作品带着东洋绘画的浮、薄,画面上缺少韵味与意境,而不讲意味,能叫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吗?

  收藏周刊:岭南画派一贯主张注重写生。林墉就曾对一位画家强调“写生写生再写生”。您是如何看待写生的?

  郭莽园:墉哥说得对,没有写生就没有创作的来源,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写生方法。有的画家看到奇观美景,就搭起架子写生,这样就不好了。我记得我仅有一次对景写生,发现没有意思,就再也没有这样做了。面对山水石树、面对花鸟虫鱼,首先用心灵和物象交流岂不更好?对景写生时,心灵与神思往往被物象所限制,画家应该打破这种限制,任凭想象与才情挥洒。

  收藏周刊:有人说,赖少其是岭南画坛的一个异数,您如何评价他的作品?

  郭莽园:赖少其具备了作为真正大师的一切潜质,他的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对传统笔墨的领悟与把握,都非常了得。可惜,老人家过世得有点早,如果他能多活几年,那就更加厉害了。我从他身上看到:艺术是“炖”出来的,而不是“炒”出来的。

  名家点评

  奇思奇笔奇中奇,画胆文心共相倚。

  ——著名画家林墉

  莽园者,真画家之闯王也。

  ——著名评论家陈传席

  画家简介

  郭莽园1942年生,广东汕头人。现为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展讯

  狂狷与性灵——郭莽园中国画展

  展览时间:2012年9月1日—9日

  展览地点:二沙岛广东美术馆5、9厅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