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前言

录入时间: 2009-08-25

    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家文献的整理工作是美术馆自身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充满动荡和变数,各种各样的艺术实践和观念被湮盖在时代惊心动魄的历史风尘之下。而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种新的政治意识形态与特殊的文艺政策引导规约下,中国的美术走上了一条学习苏联模式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道路,期间也产生许多经典性的作品。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后的这一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产生的排斥心理使中国美术家的视角被阻隔在整个以欧美为主流的国际艺术生态之外;另一方面出于一种规训和导向的必要,在对现代美术家文献的展开整理时,自觉不自觉地带着很多策略性的选择和相应的约束,也就是说,一种被“规定”的文化口味使美术史的研究刻意地回避了当时一部分现象和人物;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博物馆学、美术馆学起步比较慢,而且极为不规范,基本不具备一种新型的管理和研究模式,所以很多系统性的文献工作也无法再博物馆、美术馆的范畴里面得以正常地开展。
    在当代开放的文化语境中,当文化和艺术成为国际间有效的沟通方式和交流话题的时候,用什么来展开沟通?凭什么进行交流?这关涉到技巧和角度的问题。所以说,对本土所具有的文化艺术资源的重新搜集、整理和研究便变成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在加速度的社会进程中,如果没有具备一种时时警惕的文化遗产抢救意识的话,许多宝贵的资料可能会永久地丢失,这绝对不是用“遗憾”两个字能够轻易带过的,因为,这关乎到这一代人文化责任心的问题。
    张宗俊先生是广东的老一辈美术家,他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了许多如《战胜旱灾》、《歌舞到田间》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作品在保持革命现实主义的视觉范式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份个人的优雅趣味,无论是从造型上还是从整个版画语言的运用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与此同时,张宗俊先生的创新意识也使他在不同的时代情景中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对版画语言的进行改良的同时也拓展了语言本身的表现能力。晚年的时候,张宗俊先生把版画语言的某些元素运用到水墨画的创作中,他这种勇于实践的精神和一辈子对艺术保持的虔信之心确是对后生有很多的启迪。而作为一位美术教育家,他对高州一地的版画艺术的成长有着关键的意义,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他共开办了20多期的“农民版画讲习班”,学员近三百多人次,可见当时版画创作在高州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张宗俊先生他们的努力,当时的高州地区和粤东澄海地区成为广东农民版画的双璧,传为一时佳话。
    张宗俊先生一直默默地耕耘在高州山区,以一种谦和、低调的心态从事着美术和教育工作。在美术界略显喧嚣的当下,张宗俊先生的自持和朴素真正体现出一种难得的长者之风。
愿张宗俊先生的艺术长青!


                                          王璜生:广东美术馆馆长
                                          2008-12-6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