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亲密接触古典与唯美《东莞时报》

录入时间: 2008-12-16

    一百多年前,与梵高同为“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的高更,因为艺术见地不同,拒绝与著名画家莫奈同时展览作品,成为美术史上一段独特的历史。如今,两人的油画作品却同时出现在广东美术馆里,巧的是,两人的画作相隔并不远,还以45度角相互“对望”。
    11月28日,“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在广东美术馆预展开览, 汇集的一百幅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是广东省迄今为止举办规格最高的欧洲绘画精品展。此次展览展出时间为2008年12月5日至2009年2月8日。
    据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举办此次展览的西蒙基金会,拥有藏品3000多件,除油画外,还有雕塑、家具、装饰、首饰等。这些藏品大部分来自欧洲,当然也有墨西哥本土的文物,亚洲、非洲、澳洲的也有一些。

现场见闻:广州的卢浮宫时刻
    王璜生介绍说,此次绘画精品展基本涵盖了19世纪欧洲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几乎囊括了高更、莫奈等19世纪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其藏品真可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媲美。如此奢华的艺术盛宴,称其为“广州的卢浮宫时刻”一点也不为过。

大师真迹齐聚广东
    红色的墙面,昏黄的灯光,墙上镶着金色边框的油画作品,配合轻柔的古典音乐,以及洛克风格的休息沙发……走进广东美术馆一楼,如同回到19世纪的欧洲沙龙。
    据王璜生介绍,画展动用了广东美术馆-楼的四个展厅。记者在正式开展后赶到时,虽然不是周末,但展厅内依然人潮涌动,人流速度非常慢。
    四个展厅里,每走一步,都会有一位名声显赫的大师油画真迹出现在你眼前,提索特、罗塞蒂、米莱斯、透纳、柯罗、米勒、莫奈、高更、佐恩、蒙克……大师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作品目录中。

百幅真品不准拍照
    记者看到,许多观众为更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韵,往往不由自主地身体前倾,虽然有1米的警戒线隔着,但警戒监视器还是不断发出语音警示。观者对画作的青睐,可见一斑。
    精美的画作,也让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观众产生拍照冲动。但展厅大堂醒目的立着“禁止拍照”警示牌。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广东美术馆还在观众休息区挂出《宁芙女神》和《古典美》两幅复制品供观众拍照留念。
    王璜生说,这一百幅真品,幅幅价值连城,广东美术馆投入了300万元用于保险、运输、布展、安保等措施。考虑到每幅画都有上百年历史,对每一盏射灯都严格按西蒙基金会的标准进行调整。

奇苑绽放:解读19世纪欧洲绘画艺术
   
据广东美术馆对外事务部许高斌介绍,此次展览是按历史与作品内容相结合,分为四大部分,从四个全新的视觉对19世纪欧洲的绘画艺术进行展示。

学院派与古典人体
   
第一个展厅主题是“学院派与古典人体”。多以表现古代神话、宗教和历史的作品为题,而且多以裸体人物为主。
    其中,《宁芙女神》和《古典美》吸引观众最多。宁芙女神以一个身着宽大长袍的女子形象出现,背对着瀑布站在一个沙堆上。莱顿借此向人们传递着水的天性:湍急的河流及其飞溅的水花,以及表面平静而深不可测的暗流。这幅画是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1895年创作的最后一幅杰作《六月煌煌》(现存波多黎各蓬塞博物馆)的姊妹篇,十分珍贵。
    《古典美》曾经收录在史璜生的画册中。观众透过薄如蝉翼的服饰,可以看到少女的美丽,少女楚楚动人的容貌让人浮想联翩。画家格威德擅长描绘古典服装,倚在大理石上的女性形象。观看这幅作品,有一种仰视纪念碑似的感觉,或许这是画家的有意安排。

浪漫风情与怀古
   
二号展厅主题是“浪漫风情与怀古”。考古热和对希腊的兴趣导致了19世纪的欧洲人对“东方”的浪漫想象。遥远时代的地域,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令人神往。一大批艺术家,包括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这样的艺术“宿敌”,也不约而同地热衷于东方题材的创作。
    《克娄巴特拉用死囚尝毒》是这个展厅最心狠手辣的作品。这幅画取材于普卢塔克(公元前120-前50年,希腊学者、传记作家)的《安东尼的一生》。讲的是亚克兴角战役之后,被屋大维打败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感到末日临近,决定自杀。为此,她下令让几个奴隶体尝不同的毒药,为自己选择痛苦最小的一种。卡巴内尔的画笔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克娄巴特拉的人格魅力没有一丝一毫的流失,她仔细观察着每个奴隶死亡时的表情,身边还伴有一只豹子和一个摇扇的侍女。这个人类历史上可能最为妖冶的女人,即使在审视自身的死亡的时候,也向世人表明,她是无比尊贵的,她不能忍受人间的些许苦痛。

光与色的交响
    工业上的巨大变革,给欧洲人带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和绘画表现上的革新。这一革新在英国画家透纳的风景画中初显端倪,法国印象派画家们紧随其后,他们热衷于表现强烈阳光下斑斓的色彩、颤动的空气,以及被光色模糊了的物体轮廓。这就是“光与色的交响”,也是三号展厅的主题。
    莫奈的《塞纳河畔,韦特伊附近》是这个展厅的一大亮点。1878年至1881年间,莫奈住在贝特维尔。这是一座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小城,莫奈的房屋正好在塞纳河边,周围是一片美景,为他捕捉一年四季的光线变化提供了绝妙的环境。画家在贝特维尔完成的对塞纳河的观察,说明他对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变化不定的效果怀有极大的兴趣。

劳动的赞歌
    四号展厅的“劳动的赞歌”则把观众的目光,从古典神话转向现实生活中农民劳作的场景,劳动者在田野中耕种和收获,他们的勤劳和大自然的壮美构成最生动的画面。
    《圣佩尔山的割麦人》中的割麦人就是一个名叫喀什米·德罕的农夫,沉重的劳作后正在休息,对身旁两位粗壮农妇的交谈不理不睬。画家莱尔米特出生在法国皮卡第大区的埃纳省,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这正是他眷恋农村生活,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用来描绘农事劳作的原因。1880年后,他用几张大幅描绘家乡圣佩尔山乡亲们生活和劳作的画作参展并大获成功,其中就有这幅《圣佩尔山的割麦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莱尔米特几次将同样的人物画进作品里,几幅画里的面孔完全可以辨识。

西蒙基金会简介
    西蒙,全名胡安·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他1941年出生于西班牙阿斯图里亚,后入籍墨西哥;随后成为墨西哥电信业大亨。西蒙先生创立的西蒙基金令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它设立的初衷是为墨西哥社区提供服务,帮助一些没有资格的家庭或个人申请银行贷款。另外,基金会也支持一些有助于墨西哥发展的项目。

西蒙理念:艺术应该与人共享
    举办这次展览的主人,是一位67岁的老人,全名叫胡安·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记者无缘见到西蒙,但广东美术馆馆长助理李萍女士对西蒙有一定的了解,她向记者讲述了西蒙先生的收藏故事。

每幅画都是自己的孩子
    李萍说,西蒙1941年出生于西班牙阿斯图里亚,后入籍墨西哥。随后成为墨西哥电信业大亨,并以600亿美元身家荣膺世界财富排名第二。他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收藏,旨在形成美洲最重要的艺术收藏,西蒙基金会则是将部分藏品送到全世界顶级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展出。
    “西蒙认为收藏一件艺术品并不一定要真正拥有它。他曾说,在上世纪60年代,看到印象派油画杰作在巴黎奥赛博物馆被叠放,没有良好的照明,甚至馆内湿度太大,他就非常痛心。而他收藏油画,每一幅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没有丑美之分,每一件他都十分喜爱。”李萍介绍说,西蒙希望通过自己不遗余力的躬身传播,让人们也能爱上“他的孩子”,与他一起感悟、分享艺术的魅力。

喜欢中国当代摄影作品
   
当问及西蒙先生是否也收藏中国艺术品,李萍说:“西蒙基金会已经收藏了3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还通过拍卖购得了一件古代中国的发簪,还有一些小件的装饰品,例如象牙器、玉器等。”
    李萍说,西蒙先生很喜欢中国文化,在他年少时,最开始接触的世界上伟大思想家中就包括孔子。中国艺术市场和墨西哥艺术市场又很相似,因此,他对中国艺术品情有独钟。他还很欣赏中国当代的摄影作品,他认为摄影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这在西方已经不多见了。
“西蒙基金会一直都有参加世界各大拍卖行的艺术品拍卖会,其中这些拍卖行都专门有中国艺术品的拍卖活动,西蒙先生认为,中国的艺术也影响了毕加索、马蒂斯,或者说印象派的那些大师们!”李萍说。

西蒙语录:收藏不是拥有 风格不等价格
   
●我从来不会根据价格来判断艺术品的价值,也不会整天关注它们最新的市价。我购买这些作品并不是为了出售,或者牟取经济暴利。在我的收藏经验里,没有投机这个词。
    ●如果在收藏行为中,其它的目的占了主导-例如漠视艺术本身的伟大价值,单纯地投机;或者只是为了满足空虚,将收藏视为财富和标榜的手段的话——这种收藏本身也就变得不再真挚。在我们看来,收藏者需要临时担负起资源管理者的社会职责,将已有的知识和大家分享,并尽可能地帮助更多人接近和了解这些艺术珍品。   
    ●对于我的收藏来说,价格和数字不是我最关心的事情,也不是我收藏这些艺术品的主要目的。我最关心的还是这个画的风格和画的质量。

展览花絮:观众也能当名画主角
   
出于保护作品的考虑,举办方表示,四个展厅不允许拍照,但美术馆二楼阶梯平台有一个“名画情景复制”拍照场所,不让观众遗憾。
    “名画情景复制”就是复制名画中的背景,而画中人物则可换成前来观看的观众,其姿势与名作一样,非常有趣,而观众也能亲身感受到置身于名画的奇妙感觉。

话剧表演精彩纷呈
   
广东美术馆从“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中挑选出5幅有神话、宗教或历史背景的经典名画,邀请广州市14所高校的话剧社,改编、演绎名画背后的故事。展览期间,将有近10场戏剧上演,观众除了欣赏名画外,还能观看名画故事演出,亲密体验名画风韵。

记者手记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展出,广东是巡展的最后一站。
    10月中旬,画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观者如潮。恰巧记者就在长沙,并随朋友提前感受了一回艺术魅力。此前,记者的朋友对艺术知之不多,但当天,她一步一挪,花了足足两个半小时才看完。出门,问她观感,她说:“腰酸腿痛,但收获不小!”普通观众尚且如此,何况喜欢艺术的人。
    当此次画展在广东美术馆正式开展之后,广受关注。据广东美术馆相关负责人透露,开展不到一周,人流量最多的一天光门票收入就有2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学生。由于观展的人越来越多,该馆对外事务部的许高斌闲聊时透露,马上要开始控制人流量了,一方面容易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对画也会造成伤害。
    或许有人会问,去的人都看得懂吗?东莞的藏家刘国峰先生对此次画展的观后感也许可以回答。“站在画的前面,你会感觉在跟作者交流,也许你不懂油画,但有些作品的内容可以深深地打动你,让你泪流满面。”
    当天,记者每观完一幅画,转身,就与后面挤过来的人撞个满怀,那种场面,是真正的艺术魅力凝成的。
    当然,观者的那种热情、虔诚,以及喜爱,只有去了,你才会知道。


本报记者:谢瑞芳
2008年12月14日星期日A20—21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