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欧洲艺术:回眸19世纪(世纪艺术馆/《中外文化交流》)

录入时间: 2008-11-04

    2008年3月7日,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墨西哥西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将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展出。这是该馆继“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印象派至现代派精品展”之后,推出的又一重量级的西方艺术精品展。
    多年来,人们不屑谈论19世纪,普遍认为艺术界发生最大变化的时期是20世纪。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西蒙•佩雷斯基金会收藏的19世纪欧洲艺术时,便清晰地看到与其相关的艺术家:莱顿、罗塞蒂、透纳、柯罗、米勒、莫奈、雷诺阿、毕沙罗、提索特、蒙克、佐恩等。我们可清晰地感受那个时代固有的双重性,19世纪的激情荡漾源于它的多元化。
    此次赴华首展的100幅绘画精品,包括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欧洲19世纪主要艺术流派。这是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品等量级的艺术精品,极具学术性和观赏性;也是鲜为人知的100幅绘画精品,由独具慧眼的西班牙裔墨西哥企业家胡安•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收藏。西蒙先生是美洲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由其创立的西蒙基金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也是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西蒙基金会的艺术收藏种类丰富,远至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近到20世纪现代艺术诸流派,尤以欧洲19-20世纪的绘画和雕塑的收藏,最为丰富和精彩。

走近“古典与唯美”
   
距离使人们能够透视人类的存在。回顾过去,我们看到19世纪后30年,英吉利海峡两岸在工业化大道上飞奔。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工业如火如荼。欧洲的工业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的欧洲,被称为“美好的时代”。欧洲经历着短暂的稳定和繁荣,“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呈现的便是这一时段的生动画卷。按历史时期与作品内容结合的方式,展览分《学院派与古典人体》、《浪漫风情与怀古》、《光与色的交响》和《劳动的赞歌》等4个板块。

1、学院派与古典人体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画坛学院派以古典主义为艺术理念,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长莱顿为主要代表,汇聚了大批优秀画家和雕塑家,其影响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领域均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成为画坛主流并得到王室的青睐,迎合并主宰了19世纪后半期英国公众的审美趣味。
    弗雷德里克•莱顿(1830-1896),是19世纪末英国最具声望的学院派画家,其辉煌的艺术光芒使之成为英国学院派的代名词。与19世纪大部分画家不同,莱顿的童年是在欧洲的旅行中度过的,这种经历给了他最初的文化和艺术洗礼。他先后在布鲁塞尔、巴黎、法兰克福、罗马接受绘画训练,1855年,新古典主义画家莱顿的作品在英国展出并被维多利亚女王购买,成为其事业的转折点。1878年,莱顿当选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长,1896年受封为男爵。

 


莱顿:《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画布油画,84×129.50cm。

   《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灵感源于莱顿在地中海的风景速写。这幅绘画呈现给观众的是以希腊神话人物造型为基础的戏剧性场面,作者采用一种舞台布景的手段,突出人物的形象,独特的视角,加上模特身体优美的弯曲,使这幅绘画与众不同。艳丽的色彩也使此作品格外抢眼。这是一幅温暖得让人心动的作品,温暖的色调流淌在沙滩上,流淌在女孩的头发上,流淌在飘动的衣服上,流淌在人物的肌肤上。画中人物被抹上反映心理特点的光泽,赋予了人物形象某种神圣感,恰好反映画家对抽象地运用形式与色彩的兴趣。莱顿正是利用形式与色彩两种手段,创造绘画的和谐构图,并用色彩突出人物的个性。画面采用传统的三角形构图,画中4位女性的位置平衡、匀称,从中可以看出,莱顿力图创造一套个人独有的透视法,人物布局显示作者娴熟的技巧和为了构图而构图,为了美而美的学院派趣味。这个金色的世界,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是对现实的逃避。莱顿毕生追求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理想和古典精神:崇高而单纯、毫无矫饰、自然率真,莱顿毕生心驰神往之并创作出如希腊雕刻般的绘画。《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展出于英国皇家学院,被认为是他转向无主题古典主义类型的顶峰之作,最能诠释唯美主义的真谛。


格威德:《古典美》,1906,画布油画,40.60×30.50cm。

    约翰•威廉•格威德(1861-1922)是英国艺术史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其艺术理想同样以古希腊为基础,创作灵感主要源于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大多在大英博物馆里仔细地研究过它们。格威德擅长描绘着古典服装、依靠在大理石上的女性形象,但其创作题材并不限于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也不是对历史时代的想象重构。他只描绘美丽的姑娘,她们神情娴静,相貌和身材中规中矩,既属于古代的雅典,也属于当时的伦敦。其作品可被看作展示古典美的艺术长廊:黑发女郎,独自依靠在大理石旁,像以某种方式反映画家本人的梦想和思绪。透过薄如蝉翼的服饰,观众看到少女的美丽。她们倚着露台沉思,衣袍的褶皱状若涟漪,姿态和轮廓是古希腊的,她们的形象逼真,几乎就像把照相机偷偷带到古希腊黄金时代拍的照片。源自学院派画风及细腻的绘画手法,让人想起让格威德推崇备至的英国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格威德善于使用许多19世纪末流行的艺术手法,即主题总是来自几经挖掘后的文学题材。观看这幅作品,给人以纪念碑般的高贵之感。
    英国著名艺术史论家威廉•冈特(1900-1980)认为,在“英国新财富的蒸汽弥漫的丛林”中,在“经济社会的气温下”,莱顿、格威德等学院派的作品,仅仅描绘远离现实的“古代世界那些令人愉快的方面”,适应了英国中产阶级富人逃避现实的心理需要,成为取悦富人的消费品,这反映了“一个阶级的狭隘心理”。

2、浪漫风情与怀古
    19世纪,人们试图在久远的年代和地方寻找想象的乐园。未知的一切更增添了神秘感。考古热和对希腊的兴趣,导致西方人对“东方”的浪漫想象,中世纪和远东地区极大地吸引了西方。在19世纪欧洲艺术家的画面中,东方和古代是最令人神往的永恒主题:遥远时代的地域、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满足了西方人的幻想,且魔法般地把现实变成欢乐的梦境,把乏味的生活变成梦幻世界。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强调表现个人情感,强调表现主观想象和奇异幻想,强调表现遥远的、过去的世界和异国风情,强调表现自然世界的神秘感,强调表现视觉上的愉悦性,于是绘画逐渐成为艺术家个人情感的镜子。此时期,有无穷无尽的历史题材、准历史主题,促使画家描绘古代的服装、家具和建筑,画家可凭借知识、技巧和想象,使之为人欣赏。


劳伦斯:《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1888, 画布油画,132.70×214.40cm。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爵士(1836-1912)生于荷兰,对庞贝古城遗址的浓厚兴趣促使他研究古代世界,并以饱含情韵的笔触描绘梦幻般的古典世俗题材。他把学究式的考证和世俗的娱乐性结合一起,彰显某种无比隽永的温婉情怀。从其对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风俗描写中,人们领略到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并欣然接受这种以古代为蓝本的现代抒怀,寻找到了庸碌的现实与浪漫情怀的结合点。劳伦斯的艺术,以古希腊为基础,每一笔都以确凿的知识为指导,但又具有兼收并蓄的风格,这正是他所处的唯美时代的特点。以罗马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埃拉加巴卢斯为依据,创作的《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充分印证了其艺术理念。花瓣、光洁的大理石、绸缎、薄纱等画面,被描绘得十分绚丽。清朗亮丽的环境中,走动着绝色佳丽。而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严酷的现实,皇帝命令仆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花瓣从大厅顶上倾倒下来,被埋在花瓣下的宾客即将窒息。通过布景与色彩,通过融为一体的玫瑰花瓣和人体,画家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感官刺激。


罗塞蒂:《沃提考迪亚的维纳斯》,1867,画纸色粉画,77×59cm。

    1848年,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由英国青年画家诗人罗塞蒂、亨特、米莱斯创立。之所以名为“拉斐尔前派”,是因其推崇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以前的诗歌和艺术。“拉斐尔前派”是一批以宗教、文学、历史为题材,以唯美主义为哲学依据,在形式上追求完美的画家。拉斐尔前派对爱情与人生诗歌般地抒情,营造出忧郁而伤感、瑰丽而又离奇的绘画气氛。他们虚构了一个既无历史可考,又无地域可寻的世界,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抽象的、梦幻般的仙境。在绘画手法上,“拉斐尔前派”标榜朴素的、非技巧的写实主义;在绘画主题上,以真挚的宗教感和道德感为标准,追求为艺术而艺术,为美而美。在“拉斐尔前派”的艺术世界中,人物色彩调和,构图完美,具有理想美。半身形象的维纳斯女神,被安置在一个铺满忍冬和玫瑰花的环境里,手拿一只箭和一只苹果,周围是翩翩飞舞的蝴蝶及其身上发出的金光。但丁•迦百利•罗塞蒂(1828-1882),这位“拉斐尔前派”的艺术骑士,用时4年完成的《沃提考迪亚的维纳斯》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成功的裸体画。《沃提考迪亚的维纳斯》古典、唯美却不脂粉,弥漫着独特的神秘感。
    艺术总是直接而有力地表现时代精神,维多利亚时代是美化装饰的时代。“拉斐尔前派”不重视内容,只诉诸感觉形式,表现温柔的世界、哥特式的忧郁,强调美就是宗教。维多利亚时代的绘画因受其后现代派的排挤,至今并未获得应有的评价。“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体现了19世纪的欧洲人如何营造理想的美;“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寻求以最大的虔诚和热情再现宗教、文化和历史主题,并尽其所能地精致而谨小慎微地复制自然形式。此外,他们试图得到最广泛的观众,相信艺术拥有启迪、感化和教诲的作用。无论如何,这一时期艺术作品多具有的广泛文化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古典与唯美,至今仍以其别样的新奇和浪漫吸引着人们。

3、光与色的交响
    19世纪工业的巨大变革带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和绘画革新,画家们越来越多地转向风景画的创作,被描绘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客观的、真实的和外在的美,而强调自然的变幻莫测,光、色和运动感成为作品中真正的题材。画家们创造出的自我表现的作品也不再针对任何特殊的需要,只是为了自己。他们摒弃学院派流畅而精湛的艺术技法,注重表现形式的印象派由此登场。


莫奈:《安提比斯》,1888,画布油画,65.40×81.30cm。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标志性人物,正是其题为《印象》的油画,才引出“印象派”的命名。莫奈1840年生于巴黎,成长于诺曼底海岸。年幼时他非常顽皮,不喜欢上学,只喜欢在海边玩耍,或在悬崖顶上闲逛,沐浴着诺曼底美丽的阳光,吹着诺曼底湿润的海风,他画些河畔村庄的风景等较传统的题材,然后渐渐地他对视觉着迷,开始探索自己的视界,即自己所看见的周遭世界。他创作美丽的图画,执著于光影及色彩的追寻。莫奈是世界上最受人欢迎的画家之一。对许多人来说,莫奈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直以来,莫奈非常受人欢迎。莫奈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其艺术浅显易懂,它不是在教训你,莫奈也不会画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东西。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作目的,而莫奈的原动力则来自想要传达自然之美的强烈欲望。他到法国各地旅行,尝试用画笔捕捉剧烈的天气变化,画暴风雨袭击下的海洋,画下雨的情形,试着让自己觉得可以征服自然。莫奈用了70年的时间和2000张画布,捕捉自己看见的世界。身为引领印象派的先驱,莫奈善于表现转瞬即逝的风景,并将艺术从工作室带往户外。莫奈终生住在塞纳河畔,捕捉那里瞬息万变的风景和色彩急流。在莫奈年老又近乎全盲时,他回到了自己位于吉维尼的花园,这里是他的伊甸园,这里的自然可以人为地控制,然后尽情发展成长,生命在画布上流淌,而他就是这场交响乐的指挥,是通过色彩和图案表现情感和力量交流的画家。在莫奈人生的最后10年,他专注于描绘自家的花池,创作出许多睡莲的美丽景致。如今,莫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拥有一幅莫奈的作品就像戴上了文化地位及雄厚财力的标签。

4、劳动的赞歌
    19世纪下半叶,在城市以一种不可控制的速度发展下,在工业化大举兴起的背景下,艺术家开始创作乡土传统和乡村世界里的一些忧伤形象,将人同土地、乡村、四季等联系起来。农民工作虽然辛苦,但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农民为题的绘画,通常给观众带来轻松的感觉,农村题材的画作也以一种田园诗般的意境,表达了那些对在工业化进程中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怀念。


布雷东:《拾麦穗的女人》,1863,画布油画,81.90×127cm。

    朱尔•布雷东(1827~1906)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其画后的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布雷东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拾麦穗的女人》描绘了农妇在收割后的田里弯腰捡拾麦穗的情景。这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收割后的麦田广阔无边,我们甚至看不到拾麦穗的女人的表情。在收获麦田的人群中,贫穷的拾麦穗的人处在社会最底层,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画家布雷东用画笔制造了一个田园风光:农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面临着工业化的威胁,布雷东这种农村天堂的观念及其各式各样的表述,表现了对法国农业传统的尊重。如果说,是米勒最先继承了巴比松画派的遗风,布雷东则在19世纪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绘劳动题材的创作中。这幅画是19世纪末描写田园风光绘画的代表作,也是布雷东的精品。

结  语

   
这100幅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从西蒙家族的墙壁上走下,首次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古典与唯美的氛围中,中国北京、上海、湖南、广东4地的观众,将分享其隽永的艺术魅力。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对推动、普及、加强艺术教育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亦启发我们对中国学院派艺术发展状况的反思。19世纪是欧洲学院艺术集大成的时期,但中国的学院派究竟向西方学习什么?在回答此问题之前,需要我们切实了解西方学院派的真实情况。根据中国的、当下的需要,重新解读西方学院艺术,是此展在提供100幅极具观赏性作品之外,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学术意义。


作者:蒋海梅 来源:世纪艺术馆/《中外文化交流》08年第3期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