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抢救”广东美术绝响《广州日报》

录入时间: 2007-10-29

大洋新闻 时间: 2007-10-2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吴波

广东美术馆建馆10周年前夕 馆长王璜生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下月,广东美术馆将迎来10岁的生日。在广东美术馆十年庆前夕,本报记者对馆长王璜生进行了独家专访。王璜生告诉记者,建一座省级美术馆是广东美术界几十年的期盼和梦想。十年来,广东美术馆不仅通过办展览等方式,让人们对黄少强、谭华牧、符罗飞、梁锡鸿、赵兽等一批原来被历史遮蔽的艺术家,有一种重新的认识;在公共教育和服务意识上,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这十年,无论对广东馆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的美术馆事业,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本专题采写及图片拍摄整理 本报记者 吴波  通讯员梁洁、罗晓东

    王璜生告诉记者,建一座省级美术馆是广东美术界几十年的期盼和梦想。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和广东美术馆筹建办公室的同志们以“开荒牛”的毅力,磨砺十年终使广东美术馆矗立于珠江河畔的二沙岛,为人民群众建立了一座高雅的艺术殿堂,承担起历史赋予的文化责任。

    经典展览震动美术界

   
在广东美术馆的开馆展览策划中,重点是两个美术史研究和关怀的展览,一个是“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20世纪前半期一个普遍关注的美术课题”,一个是“主流的召唤,1976—1996,广东”,这两个展览的策划都是主要以广东这两个时间段的美术现象及作品作为研究和呈现的切入点。
    随后,从1998年起,“蒙德里安在中国——蒙德里安文献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汉斯为策展人)、“南方语境——中国当代艺术家八人展”(王璜生为策展人)、“进入都市——当代水墨实验展”(鲁虹、王璜生为策展人)“艺术中的个人与社会”(王南溟为策展人)、“后生代与新世纪”(王璜生、孙晓枫为策展人)、“虚拟未来”(顾振清为策展人)等展览开始了广东美术馆自觉运用策展人制度切入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活动。这样,初步形成了广东美术馆学术活动的两大取向:注重历史性研究和梳理的现代美术策展方式及学术诉求,和注重当下性参与和建构的当代艺术策展方式及学术理念。
    他们策划、研究、整理了诸如“谭华牧:‘失踪者’的踪迹”、“梁锡鸿:遗失的路程”、“符罗飞:关于人民的素描”、“黄少强:走向民间”、“陈卓坤:苍凉的天真”等个案专题展览和课题。同时也组织策划了“毛泽东时代美术文献展”(邹跃进、李公明、王璜生为策展人)、“抗战中的文化责任——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六十周年纪念展”(罗宏才、王璜生、卢夏为策展人)、“漂游的前卫——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与1930年代的广州、上海、东京”(蔡涛为策展人)、“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胡武功、王璜生、安哥为策展人)等大型历史性研究专题展览活动。


广东美术馆馆藏艺术品充满传奇经历

山村旧阁楼里“抢”出数千谭华牧真迹

   
王璜生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美术馆的立馆之本,或者作为一个区域——广东的艺术精品和文物保护的根本之道,就是收藏,以及围绕藏品所开展的研究、保护及推广工作。广东美术馆的第一批藏品是李桦先生的十三件版画,在美术馆尚在筹建时他去世了,当时该馆及时地收藏了他的这批1940年代的版画作品。
    他回忆,1997年初在广东美术馆开馆之前,原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收藏的1970年代末以来历届广东省美展等大型展览的一些获奖或有影响的作品六十多件,以及美协图书资料室所藏的数千种图书资料移交广东美术馆,这成为了广东美术馆收藏的一个重要的主体。在短短十年的收藏历程中,广东美术馆从零起步,发展到今天,藏品的数量达15000多件(套)。

谭华牧作品重见天日

   
在中国美术史上,谭华牧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大家,他的名字标榜美术史册,在海外影响深远,可是他的作品呢?美术界寻觅了半个世纪一直无法找寻到其踪迹。广东美术馆开馆后,极想收藏作为广东艺术家的谭华牧作品,但苦寻未果。
    然而,一次火车上与陌生人的谈话,竟然让广东美术馆找到了谭华牧数千件作品真迹!该馆一专家兴奋地称:“在我看来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不亚于徐悲鸿作品,那可是数千件啊!”
    谭华牧曾经是广东颇有影响的画家,1919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回国后曾任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教务主任兼西画科主任。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作品介于后期“印象派”与“野兽派”之间,形成了独特的稚拙风格,在美术界独树一帜。
    由于他多用游离于主流社会的旁观者的热情去体验自己生活的时代,明显疏离了20世纪中国美术主流的趣味选择。解放后,谭华牧开始被主流美术界忽视,到1976年去世时,如此重要的艺术家的作品有如石沉大海。
    2000年,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出差北京,在返回的火车上,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青年。该年轻人居然也对美术兴趣浓厚,知道对方是美术馆馆长后更是谈兴甚酣。闲谈中,该青年说他向谭华牧学习过画画。“谭华牧!”王璜生马上意识到,他可能已经抓住找到谭华牧踪迹的线索!
    果然,该青年后来告诉王,他还知道谭华牧的老家所在地。没有任何思考,王璜生马上与该青年下了火车,连夜赶赴谭华牧家属所在地广西山区的一个村子。赶到该村子,来到一座旧阁楼上,其家属从一个角落里拿出两大箱子的画稿。王璜生定眼一看,发现在纸片或者香烟盒上画的油画已经发霉,一些大型的画作由于长久卷在一起,也损坏严重。看见如此多谭华牧真迹堆放在阁楼无人问津,王璜生心疼得差点流泪。
    在做通家属的工作后,广东美术馆很快收藏了谭华牧的全部遗作,进行修复和保护,并于2001年8月举办了《谭华牧:“失踪者”的踪迹》画展,在美术界引起很大反响,谭华牧作品沉寂了半个世纪后又重现光彩。

“捕鼠能手”原是油画大家

   
在原广州美术学院,有个老头叫梁锡鸿,他一直在学校里负责后勤,比如保管资料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直以来仅仅把他看作是一个普通的收发室老头。
    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唯一的光荣头衔是曾被评为海珠区的“捕鼠能手”。
    民国时期重要的前卫艺术家,梁锡鸿是一个长期被人们遗忘的人物,他的五十余年艺术生涯,历经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上升期和转型期,在当前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梁锡鸿个案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鸿上世纪20年代末就读于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期间,受到现代艺术家倪贻德等人的影响。30年代初期求学于上海艺专和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并参加了决澜社第一回展。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科,在日期间与粤籍艺术家赵兽、李东平等人组建了中华独立美术协会,通过办展览、编报刊、从事基础教育等多种形式推广他们的现代艺术理念,足迹遍及广州、上海、南京、东京、香港等多个城市。梁锡鸿本人撰写的艺术论文广泛发表于《艺风》、《良友》等报刊上,此外,他还主持编辑了《新美术》、《美术杂志》等多种颇具影响力的现代美术刊物。
    美术馆建馆后,为了追补历史,开始从不同途径收藏梁锡鸿遗留下来的作品。由于梁氏早期艺术创作的成果大多已不存,广东美术馆不断地给其家属做工作,终于成功收藏了部分梁锡鸿的作品。

“抢救”一批杰出广东画家

   
华牧游离于主流社会不同,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符罗飞,一生却是在伤时忧国中度过。符罗飞(1897~1971)早年曾留学意大利学习西画,很早就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人生信仰。创作的作品以素描最为精彩,浓重地注入了家国之哀、家国之愤、家国之情、家国之爱,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飞的作品被遗忘了二三十年后,广东美术馆经多方联系,收藏了其200多件素描作品,整理出版专集,并于2003年12月举办符罗飞画展。而后,北上首都展出,引起轰动。
    广东美术馆抢救性收藏工作的深入,一批杰出的广东画家重新浮出水面:
    百是我国最早出洋学习西方油画艺术的艺术家之一,为20世纪中国美术文化体系的建构立下了汗马功劳,培养了一批西洋美术人才,70余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
    坤是鲁迅先生亲手培养的第一代青年木刻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著的中国画家,其国画作品兼有林风眠的真率稚拙和海派吴昌硕、任伯年的纵逸豪迈,行笔劲挺,有强烈的运动感和跳跃感。
    早年留学日本,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举办《中华独立美术作品展览》,倡导超现实主义艺术,是当时活跃的前卫派艺术家。


对话王璜生:感受广东美术的历史温度和力量

“发现”被历史遮蔽的艺术家

  广州日报:在广东美术馆十周年馆庆之际,你怎么看这十年所走过的路?

  王璜生: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一个从无到有的新美术馆来说,对于美术馆的事业在筚路蓝缕中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广东美术馆开馆起步的这十年,无论从广东馆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的美术馆事业,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和值得拿出来与同行和社会交流的经验。

  我想广东美术馆走在全国美术馆前列的经验就是将收藏展览与研究并重,与国内其他美术馆相比较,不管是文化中心的北京或者上海,我们在这方面都曾走在前列。

  广州日报:你怎样总结广东美术馆这十年?

  王璜生:我们可以粗略地分六个阶段来描述这一个世纪以来的广东美术史:一、世纪早期的美术嬗变(1900~1936年);二、风云飘摇中的抗争与表现(1937~1949年);三、新中国的新面貌新气象(1950~1965年);四、红色时代的青春记忆(1966~1977年);五、新时期的反思和创造(1978~1989年);六、世纪之交的多元精神和状态(1990~2007年)。

  我们将这些内容整理编辑出书,作为馆庆的内容之一。在整个编辑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这些作品的历史温度和力量,也一次次地为广大艺术家、家属及社会各界对我们收藏工作的无私支持而难以释怀。

  广州日报:经过十年的开拓与奋斗,现在美术界对广东美术界及美术馆在现当代艺术方面的成绩评价很高,您自己怎么看?

  王璜生:中国的所有美术馆都是定位于现、当代作品。我们很强调学术性,或者叫品位,我们希望在展览策划、语言表述、展厅展示中,都保持应有的学术态度和文化品位,现在也基本形成共识。如果说我们对广东美术界有具体的贡献的话,可能是通过办展览等方式,让人们对黄少强、谭华牧、符罗飞、梁锡鸿、赵兽等这些原来被历史遮蔽的艺术家,有一种重新的认识。

获意大利骑士勋章

  广州日报:您曾获“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能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吗?

  王璜生:那是去年10月的事,在广东美术馆大堂举行的“意大利20世纪艺术展——特兰托与罗韦雷托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展览开幕式上,意大利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安湃亚先生为我戴上了“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

  安湃亚先生说,在过去几年里,广东美术馆对意大利政府或其他意大利机构所举办的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光是2006年一年,广东美术馆就承办了四项意大利文化活动,成为帮助意大利成功举办“2006年中国意大利年”重要而忠实的伙伴。有鉴于此,在意大利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提议下,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利塔诺(Napolitano)阁下决定授予我“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头衔,以表彰我对加强中意两国文化关系所作出的贡献。

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日报:作为一个国家美术馆,您觉得十年来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璜生:在公共教育和服务意识上,我们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比如我们的美术进市区(建分馆、俱乐部等)、高校美术作品巡回展、农村美术作品巡回展等等,在全国来说都是创举,并且取得很好的文化普及作用。其中将分馆建立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为艺术走进普通社区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文化部赴广州考察发现后,认为广东美术馆“具有国内办美术馆的示范意义”,在全国发起向广东美术馆学习的号召。 

关注当代艺术:经典是积淀下来的

  广州日报:作为广东美术馆馆长,您管理美术馆的理念是什么?

  王璜生:在做美术馆馆长之前,我是一个美术杂志的编辑。不管是编辑、馆长,还是作为一个当代学者,我觉得眼光、胸怀要开阔。我是学美术史出身的,在美术馆主持工作中,我特别要求一种“史学意识”,就是对美术史的关注,关注当下艺术的发展,挖掘、积累资料。

  当代文化艺术都是构成当下社会、文化很重要、很有代表性的部分,每个历史阶段都有文艺发展的突出点,或者很能挑战历史的一个点。当代艺术就是这个点。对于艺术史,经典的当然好,但艺术是不断发展的,经典是被积淀下来的。今天很前卫、先锋的东西,到了明天可能变成经典,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两方面都应该得到关注。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