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前言

录入时间: 2007-10-23

    无疑,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现实和国际视野的共同产物,何谓“中国现实”?又何谓“国际视野”?这具体的认知和论述是极为复杂的,因为,它存在于特定时期的复杂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个体性艺术家的背景和情境之中。但是,正因为它的复杂和富于争议,它才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化中值得特别关注、描述、研究的重要对象,甚至,它体现了当代文化的种种代表性特点--复杂性、多元性、争议性、颠覆性、民主性、先锋性等等。
    七十年代末,尤其是85美术思潮开始,中国前卫艺术自觉地发生于民间,在中国当时的现实情境中,自觉地充当了以美术为声音的民间表达角色,在当时对民主社会强烈地期待和呼唤的国内国际氛围中,这种艺术的民间声音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国际社会。“国际”社会,准确地讲,应该是“西方”、“欧美”社会,他们出自于种种不同的复杂的动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个人的等等,关注着中国前卫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甚至进而“插手”推动中国前卫艺术大力扩展。从而,这种中国的前卫艺术,以其艺术形态、文化特点、政治因素、经济方式、传播影响等等的“国际化”和“当代性”特征,被称之为“中国当代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表了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影响非常独特和迅猛,它的独特性来自于中国当代艺术长期以来始终处于中国民间和国际社会之间的对接和交流,“民间”对于中国社会来讲,是“边缘”的代名词,正因为它的突出的民间性和边缘性,构成了它的自由、个性、反叛和先锋的色彩。而“民间”的这种边缘性,在中国的主流和大众的社会及文化场中,基本上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回避、误解,因而也缺少普遍影响的。而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却以种种不同的出发点和眼光来从这“民间”和“边缘”中发现和描述“中国”,并有计划地收藏了一个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动国际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形成了一个国际现象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热”。
    收藏是一个文化方式和经济方式的重要方向标,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若干主要节点上的重要展览活动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多数被西方的收藏机构、收藏家占为囊中之物,以至于有专家学者,尤其是艺术史家不无感慨地认为,今后研究中国这一时期的当代艺术只能到西方那里去!确实,我们近期从一些西方大藏家或重要机构组织的个别只露冰山一角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展或图录上,已深深感到这样的一种现实和危机。更何况,他们目前更是以强大的资金和文化意识继续不断地扩大收藏,并对其藏品作了大量和大力度的推介宣传,从而进一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吸纳力。
    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收藏情况相比之下太令人失却信心。虽然,中国本土的私人藏家及个别私人机构很早就有收藏的意识和行动,也及时地收藏了一些关键性有影响的作品,但是,这些本土的收藏家及机构,由于长远的文化计划和长远的经济支持力,以及其他可见不可见的种种原因,其收藏规模、收藏方向、持续性和计划性、收藏策略等等,多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收藏可能已经被转到国外藏家手中。而中国的官方美术馆当代艺术的收藏更是困难重重,起步极为滞后,资金几乎为零,意识也极为淡薄,更不用谈规模和计划了。到目前为止,我们无法相对接近地了解中国本土私人和官方当代艺术收藏的具体情况。
    就广东美术馆而言,虽然定位为现当代美术馆,但建成于1990年代末,这已经错过了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好时机。而广东美术馆在对收藏中国当代艺术进行规划时,面临着很多也很复杂的问题。作为一个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的美术馆,其收藏经费是非常有限的。由于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在国内的滞后,很多19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运动中重要作品都在国外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在这样的时候,一个国家的艺术机构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中国艺术的学术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艺术家能够通过中国的美术馆收藏而保持或提升其艺术的创造性?如何建立一套有质量的收藏,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示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学术讨论、艺术创作、艺术收藏和展览之间产生一种有效的循环,这成为了广东美术馆试图去回应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从1998年开始,我们陆续策划了一些中小型的当代艺术展如“南方语境--中国当代艺术八人展”、“进入都市--当代水墨实验展”、“艺术中的个人与社会”、“虚拟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展”等,并同时开始了有计划有目标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这个阶段是我们当代艺术收藏的起步阶段,很多工作还很不规范和符合国际标准,我们在工作中学习提高,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努力。这个阶段,我们收藏了像杨福东、宋冬、邱志杰、金锋、戴光郁、陈文波、邓箭今、丁乙、周长江、孙良、周啸虎、洪浩、黄一瀚、钟飙、何森、翁奋、邵逸农、余极等作品。
    2002年广东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广州三年展”,以“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为策展定位,回顾和关注1990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脉络及状态,由于这一届三年展的学术切入点、影响力和关注度,使广东美术馆在研究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方面倍受瞩目,因此也赢得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而艺术家们对中国的美术馆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性更是有着充分的认识和认同感信任感,这使我们的收藏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我们收藏了像蔡国强、王广义、黄永砯、徐冰、方力均、艾未未、周春芽、王功新、岳敏君、许江、谷文达、叶永青、谢南星、吴山专、王友身、杨少斌、曾梵志、吕胜中、林一林、邢丹文、朱金石、王鲁炎、展望、江海、李邦耀、胡介民、宋永红、申玲、魏光庆、冯梦波、陆春生、王音、曾浩、刘建华、王卫等的作品,这使广东美术馆初具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规模。
    随后,中国当代艺术的有计划的收藏,成为了广东美术馆收藏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日常性持续性项目,我们进一步通过“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第二届广州三年展”、“85以来的现象与状态”系列展、“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展、“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等等展览活动和其他方式,主动地开展当代艺术的收藏工作,取得了一定规模的成果。如收藏了张晓刚、刘小东、丁方、何多苓、萧勤、夏阳、林明弘、林辉华、杨诘苍、顾德新、陈劭雄、曹斐、王公懿、海波、王宁德、施勇、赵能智等的作品。
    在这样的收藏过程中,广东美术馆逐渐明确了当代艺术的收藏定位:即广东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广泛性、发展深度与新的活力的概述,同时给予艺术历史以责任性的研究和线索整理,使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学者和未来的观众能够通过美术馆的收藏管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线索。而广东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方向是:
第一,重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重要的现象和史学的问题及意义,以收藏带动和辅助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
第二,重视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的搜集和收藏;
第三,通过对新的艺术现象和学术线索的跟踪,发现和推动年轻艺术的创作,注重其创作能量和个人语言发展倾向,收藏有潜在发展空间和个人特质的作品。 
    我们目前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其时间跨度为从“85美术运动”到当下。这个时间段中国当代艺术从开始真正展现其思想和创作活力,到逐渐成熟而产生艺术史及国际性的意义和影响,我们期望通过收藏可以提示时间的纵向线索,又通过不同主题性的收藏提供学术研究的图像媒介和横向比较的图表,希望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整个中国当代艺术进程,像文献一样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完整的脉络。从目前广东美术馆的收藏定位和收藏方向,可以看到,我们选择的作品,包括文献、资料、素材等是具有我们的学术标准和思考策略的,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在其中呈现我们清晰的学术理念,并把握好整个收藏水准和质量。
    当然,作为一种迟来的追补,作为一种跛着脚的追行,广东美术馆深刻清楚自身的处境和可能性,我们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缺环,我们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我们惟有加倍地努力!
    衷心感谢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朋友般的支持和相知!一个完整而健康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艺术家与国家及相关机构的真诚的学术性的合作。我们也衷心感谢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学术指导和实践力量的专家学者策展人!感谢长期支持我们的国内外收藏机构!
    我们也深深感谢本馆的策展人研究者以及同人朋友,是大家的无私和敬业使广东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有了今天的规模和不断地走向规范化!


广东美术馆馆长 王璜生
2007年10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