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问题青年与青年问题(提纲)(付晓东)

录入时间: 2007-09-14

    70年代艺术家总体的创作状况如此丰富芜杂。他们个性鲜明的相互区别,我只能用一种“家族相似”(见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理论来归纳,在一个家族之中,A的某一局部相似与B,B相似于C……个体之间,两两相关,而不是相同。既是个体存在,又有相关之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个集合。我试图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不可逆推的关系,因为不能指认两个貌似相关的人来定义为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关系是更为内在的,非直观的,被指认的,经常出错的血缘性联系。甚至这种除年龄之外的相似性也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中达成的某种和解,在过去、之后,以及更长的艺术道路中不可预知的反线性的实验模式,使我们都不知道下一脚究竟会迈到哪里。我在这里要说的依然是一个临时性契约。
    如同博尔赫斯经常成为20世纪思想家思考的原点一样,70年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也给我们开启了无限的启发和挑战,生活的世界被敞开,生存经验被提示,新的视角被展开,时间的来临由此变得丰富而值得期待。去年我在《不靠谱青年的趣味转向--谈70一代精神症候特征的艺术呈现》中,从精神病理分析的角度,对70年代艺术创作进行了分析总结。这一次,则从创作者的身份、创作方法和创作意图的角度上进行一次提纲挈领式的探险。
 
1、  从社会背景来看,在中国的大规模的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上升阶层而出现。他们依然与7、80年代曾经的底层生活方式,家庭关系和文化趣味的记忆有不可回避的联系。他们不是在社会阶层基本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被特定的文化教养喂养成的,而是在上升过程的中经历着价值观的错位,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些经历确实存在,但却面临着一场集体性的失忆。这是对自己底层出生、童年经历和就是10年前的中国现实的失忆,他们或者抹平自己与历史的关系,否定自己的切身经历,用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抹去历史曾经带给他们的烙印。
 
2、  从艺术环境来看,越来越多的独立艺术空间和画廊支持着自由艺术家群体的成长,而目前青年艺术家创作主体依然与美院教育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他们并不认同于美院教学体制和主流的审美趣味。同时,这些游离、排斥或者自外于美院系统的青年艺术家,并不是对立于学院系统而存在。他们若隐若现在已有的价值体系之外,以一种精神性的感召力,对学院里更年轻的学生产生某种潜在的影响。
 
3、  从生产方式来看,他们多以个体劳动经营为主,或伴以画廊代理,多半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来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界国内外展览体制和艺术品经营市场。这使得年轻艺术家在专业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分析能力,随时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调整战略战术。对于市场化也不再以现代主义一般的排斥的拒绝,而是保持利用和配合的方式,很多人也更愿意尝试使自己的艺术渗透进入大众文化的流行领域。
 
4、  从创作方法来看,出现反风格化倾向和多种可能性的打开。青年艺术家往往不会轻易妥协于滥套的经济的认同学。当一种形象成为易于辨识,适于销售的LOGO时,就会毫不犹豫的砸毁它。这并不是出于风格的不成熟或不稳定性,而是出于一种喜新厌旧的偏执,对重复的根深蒂固的厌恶。
 
5、  对日常生活和现实的借用与语言游戏。他们利用物品和场景所能引发的现实性和深度意义的解释,实则把视觉语言和艺术文本的游戏隐藏于其后。虽然艺术言说的内容是对日常现实的拥抱,但其艺术的语言逻辑不是日常语言,是一种陌生化的反日常语言。他们抽离或调侃逻辑叙事,挑战艺术或绘画的边界,实验不同的媒材和尝试同一题材的多种表达方法。他们开启尽量多的通道,而任何一个角度又不能够完全解释清楚。
 
6、  虚无主义的反抗。60年代人的反抗显然是对现实系统的否定性重构,而青年艺术家是用虚无作为武器,以零度写作的方式,达到的去意识形态化。他们使整个系统失效,使能指和所指不再具有对应关系,能指不再如惯性般指向所指,而只是从一个能指向另一个能指的飘移。在界限之外,语境之中,产生新的语义。
 
7、  唯美主义形式。由于不是排斥而是欢迎商品化和机械复制的生产,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视觉呈现上更多的吸纳设计、时尚招贴、漫画等大众流行文化元素,同时也吸纳了这些视觉产品的主要特点,如扁平的,即时的,无深度感的,游戏性和狂欢化的,并由此通过视觉获得一种精神愉悦。
 
8、  恶趣味的建立。70一代区别于前代,建立了突破伦理边界的审美趣味,分别是犯贱、发骚、装嫩与扮酷。它们是一种70年代人所集体共享的、秘密的另起一行的感知力。它突破了老套的,小心翼翼的政治正确性,以一种更任性的方式驰骋强悍的确定自我的选择和喜好,从而达到一种新的自我主体的建立。
 
    由于更多的剩余空间和时间,现代人更容易陷入个人化的沉思,对自我的反省,使孤独感也跌为了廉价的地摊货。在这个期间所出现的一代人,在实践的探索上已经远远的超越于人们对他们的认识速度。我们看到的除了骇人听闻的社会新闻,就是这些外化了精神的艺术作品,它们如同标本和野史,记录了这个时代最敏感的声音,他们为我们开启了记载这个时代秘密的书页……


付晓东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