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孩子们像天才那样创造辉煌——美术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教育

录入时间: 2006-06-29

21世纪熹微初露,人类已大踏步地走上新世纪的征程,未来社会的发展特点已决定着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实际上就是把教育的目的转到培养人的目标上来。人作为教育之本,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教育要为国家和全人类尽责,但是最终还是要为人自身服务,如果人群不能组成美好的社会,人类就不可能幸福的生存,但人类无论组成怎样的社会,归根到底将付出代价或偿还受益的还是每个人自身。因此,新世纪的教育目标是人的教育,时代需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博爱的胸怀、追求真理、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人。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美术教育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国古代文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教育中,就包含着一定的书画能力培养。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将“乐”作为基础教育的科目到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论,均产生广泛影响。然而现实学校的应试教育只抓智育和文化课教学,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态,部分学生精神生活的粗鄙和道德水准的沦丧正是教育中忽视美育的后果。而时代的主流青年人目睹的历史时期是“商品经济”和目前正流行的“市场经济”。所接受的思想栽培是多渠道的传媒信息,主要是狭窄的商品意识和肤浅的功利主义。由此产生的审美心理多半是“拜金”、“享乐”、“急功近利”。其行为方式大多是以半盲目的随大流和人云亦云地“潇洒走一回”。由于功利主义、科学主义等原因,人们的审美境界、思想情操和视觉意识也在逐渐的淡化。人们很少以一种审美享受的眼光观察自己所处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人们的眼睛仿佛只为实用和功利的目的而存在。人们的思想也仿佛只为享乐和拜金而思维。暴力影视和低俗的歌手的演唱似乎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天真纯洁不辩黑白对错美丑的孩子们争相模仿加入追星族。有人曾经这样比喻:中国这条东方巨龙,龙头已经伸进了21世纪,而龙尾却留在中世纪。

古典时代,艺术一度被视为神圣的殿堂,艺术家被捧为上帝特选的子民,而艺术教育家被视为时代的掌上明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一致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思考艺术教育的新契机;人是主体,是具有内在生成的自发力,有知觉、感觉、精神力、冲动、意志力的个人;艺术教育是激发“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自觉,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人与人之间和环境协调共存的目的。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教育好家长,要教育好家长,必须提高全民素质。要提高全民素质,必须净化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因为美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引导培养高尚的人格和繁荣幸福的生活,而丑恶的社会环境将会导致劣质的民族和人类自身的衰败。要净化社会环境必须树立社会新风尚,要树立好社会新风尚,我们又要必须做好什么?雷锋在他自己生活的时代是英雄是模范,而今天又有多少人真心实意地向雷锋那样活着?是普通的公民不辩是非?还是老师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们曾经有个雷锋?

社会环境教育已成为各国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日本、德国、瑞士、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印度和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开展了环境教育。这里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指人文环境。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教育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部分是围绕社会运转的,这不利于人在不成熟过程中的健康发展。这种教育模式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接受器,只注重教育孩子在社会上“做”人——社会角色,而忽略了教育学生作自己生命的真正主人,从而形成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的机械思维方式,缺乏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分析与价值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无法进行创新思维,更没有创造能力。中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至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事实,是否说明我们的素质教育在完善人的个性才华美德,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独立性等方面的缺陷,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追逐教育模式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是一“窝蜂”,哪里有“钱”途,就逼迫孩子们飞向哪里,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好形势下,有些家长又把素质教育误解为技能教育,领着孩子们参加各种辅导班,美术,脑算,作文,舞蹈,钢琴,英语,武术等等,应有尽有(据说某省已发现还有小偷培训班),家长强迫子女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知识技能,这算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之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常常感到无比的压抑,痛苦,又不知所措。也许这些孩子的心灵正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家长们却毫无察觉。家长们当然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当然是希望自己子女们能在事业上步步高升,崭露头角。但家长一点也不去考虑孩子的个性志趣,这样一如既往,很有可能是家长亲手葬送了自己孩子一生的大好前程。如果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在5分钟内造出一棵原子弹或宇宙空间站,那我们的人类社会又将会怎样?

美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的进步正是伴随着对美的强烈追求而发展起来的。在对美的追求中,人的精神不仅仅得到升华,而且也获得了人生难以言说的愉悦和快乐。孩子们是天真纯洁的,而家长们的素质是否能与飞速前进的时代步伐合拍同步。一些大学毕业拥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和培养这个重大课题面前常常显得粗鲁无理,自以为是,斤斤计较,自私自利,力不从心,而那些没有上过大学或目不识丁的文盲家长又怎能跟的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又怎能配合素质教育使自己的孩子终生受益?所以教育家长,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全民素质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的重要头等大事。家庭是塑造一个人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早年的道德环境熏陶,对任何人哪怕是对最有才智的人都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童年时代都必须依赖他周围的人并从中获得营养和教育现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成都女孩刘亦婷,就是因为她的母亲得到了《早期教育与天才》(《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之后,如获至宝,每天从杂志社下班回家都要捧读到深夜。早期教育先行者们的辉煌成就,使这位中国的年轻母亲大开眼界,信心倍增。她积极运用书中的教育法则培育自己的女儿,使刘亦婷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同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1999年4月同时被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四所名牌大学录取。成为中国家庭母亲素质教育成功的先例。

正如密尔顿所说的:“童年预示着一生,正如早晨预示着一天”。那些持续时间最长,扎根最深的推动力,往往渊源于我们出生之时。在那些充满耐心和责任感的家庭——在那些小孩的智力和心灵得到正确引导的家庭——在那些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诚实和美德的家庭——在哪些对孩子的管教充满仁慈和爱心的家庭,我们可以指望能培养出一批健康,乐观向上,有美德和才华的青年天才巨匠。而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在愚昧,野蛮无知自私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那么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粗鲁无礼毫无教养的人。会给文明社会和幸福生活的人群造成极大危害。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模仿着自己的母亲。与孩子生活有关的所有的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是所有的母亲都是教育者。受不到母亲教育的人不能成为伟人,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民族。乔治?赫伯特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母亲抵的上一百个学校的老师”。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自豪。做父母最重要的是应该给予孩子力量,必须在孩子人生的道路上不停的为他们鼓掌欢呼,为他们“加油”。父母学会欣赏孩子,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正是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每个孩子所接受的最好或最坏的道德熏陶基因首次移植于自己的身体,并将决定每个孩子一生的品格、前途和命运。

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曾在一段寓言中说:“有两匹长的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却非常贪婪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被使用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与上述这匹命运迥异的是,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人,最后在它的精心喂养下,这匹小马竟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塞德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粘土一样,教育的如何,决定他们成就的大小。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培养和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诗人、学者等等。
世界艺术巨匠大师米开朗基罗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乡下去寄养在别人家里,他的保姆是位石匠的妻子。米开朗基罗不仅在这个家庭里吃了保姆的奶,而且从小就爱上了锤子和凿子。尽管他的豪门世家强烈反对他成为雕刻家,但米开朗基罗内心深处的心灵之光照耀着他步入人类艺术的峰巅。巴赫童年时代热爱音乐的火焰就已经开始在胸中燃烧起来,用任何办法都不能扑灭。他常常在深夜偷出哥哥藏起来的乐谱,在月光地照耀下抄写,而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

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者爱尔维修曾坚信:“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天才儿童大多都是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而凡是仔细观察过孩子的成人们都会发现,幼儿只要不是傻子和白痴,他们都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幼儿天生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事物产生强烈热情,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一旦他或她步入这一轨道,就会遵循雷马克所说:“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使其能力得到惊人的发展。事实上,所有伟大杰出的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社会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很多的家庭都忽视了阅读的重要,很多现代家庭布置豪华美丽舒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书架。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正如一座没有窗户的房屋。家长们宁愿在娱乐、享受、消费上花费大笔巨资,而不愿化钱去读一本有价值有意义的书。在殷红的唇膏和厚厚的面粉下面包藏着骨子里的苍白与无知,生活在电视荧光屏的虚幻世界里。如果每个家庭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孩子时常有接触书籍的机会和使用书籍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会从书本中获得惊人的智慧。亚伯罕?林肯童年时代住在一所极其粗陋的茅舍里,既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仿佛生活在荒郊野外,只受过一年学校教育的他,为了阅读,每天要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奔跑一二百里路,去借几本书籍,并且晚上仅只能靠着燃烧的木柴发出微弱的火光,一边取暖,一边抄写,一边阅读。也正是因为阅读是林肯这位出生在穷乡僻壤茅舍里的苦孩子,获得了神奇的力量,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为世界上最完美优秀的模范人物。

当代学者们已经把“新世纪全面型文化素质”界定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艺术素养等三个文化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就是说,艺术教育是新世纪人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先进发达国家都认识到“……一个没有文化和艺术素养的民族,将无法立足于21世纪的世界强大民族之林,而真正的文化素养则必须通过真正的艺术教育才能达到”。美术教育从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也必须成为新世纪诸文化的交汇点。

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当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和博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人。

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关心,学会发展”,倡导人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心我们的世界,从关心身边的亲人朋友到关心整个人类,从关心自身的发展实现到关心集体、从关心国家到关心全世界的发展。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身健康与道德情操;关心家庭、朋友、团体;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社会,经济,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全球生存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教育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和同类与整个世界,也就是等于教会孩子们学会了做人的资本,终生受益,享用无穷。

许多个世纪之前,有人这样问柏拉图: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位智慧老人真诚地回答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种使得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地得到美的熏陶,尽可能地臻于完善的教育。”只有在爱美情操的滋养下,生活才能变得完整而健全,才能充满阳光、鲜花和欢笑。强健的身体可以增加人们各部分机能的力量,并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

亚里斯多德提出艺术在培养完美人格的和谐教育(体、德、智、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他说:“(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他认为,艺术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而且是陶冶人们情感和性格的重要力量。古罗马诗人和美学家贺拉斯则明确提出艺术“寓教于乐”的著名论点。他说“一首诗产生和创作原是要使人心旷神怡”,“诗歌也指示了生活的道路”,“诗歌给人带来欢乐”。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认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曾说“文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找到美好的东西,就是在人们的心灵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阅读对每个家庭、家长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早教会孩子们阅读,学会通过阅读书籍和生活来思索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每个孩子的一生是好是坏,是高尚是卑劣,是成功是失败,都是一本书决定的,最好的书能将孩子的心灵点亮,激励孩子成长为世界上最伟大杰出的人。

素质教育中又包涵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这个词最先是由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来的。其原意均为感性的、情感的。顾名思义,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具体来说,中小学生审美教育是教育者借助合适的审美媒介,组织学生开展审美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审美心理结构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艺术是人类审美的一种最普通、最纯粹、最高级形式,对艺术的追求,是人类最主要、最集中、最强烈的一种追求;同时美又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现,它是存在于各种现实领域的审美对象的结晶。正如托尔斯泰先驱曾说过,“艺术感动人心的力量和性能就在于把个人从离群和孤单之中解放出来,就在于使个人和其他人结合在一起”。就像美国就有不少中小学举办“问题儿童班”,专门招收那些病态儿童入学。学生除上一般文化课外,更多地是学习美术和音乐。通过学习艺术,学生的兴趣得以集中,内心压抑的情感得以表达,最终不少学生的精神状态逐步变得美好正常起来。

康德说:“轻盈的鸽子借着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到空气的阻力,它可能会想象,在真空中飞起来还要更容易吧!”儿童就如同轻盈的鸽子般纯洁天真,展开想象的翅膀欣赏着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自我审美的艺术表现,孩子们眼中的美和笔下的画是他们圣洁的心灵的自然流露和自我释放.孩子们应该尽可能的生活在美的氛围中,生活在艺术美和大自然美之中。

优美的大自然是孩子们接受审美教育和学习艺术美的最广阔的课堂,是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最迷人的场所,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神奇的大自然总会让他们心旷神怡,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自然界各种美丽动听的声音,包括鸟的歌唱,虫的低语,海的潮声,风的呼号,还有鲜花与草地的芬芳,大地与天空,海洋与森林,山川与峡谷,千奇百怪,变幻不定的色彩,乃至柔嫩的一片草叶和微风中的一缕摇曳或每次黄昏和晨曦都是那么美妙和动人心弦;让孩子们沉浸于宇宙万物的恢弘壮观和神圣崇高之中,让孩子们的心灵贴近自然,贴近大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对所有的生命表现怜悯,同情和真切的爱。无论是一次壮丽的日出,还是一朵灿烂的鲜花和一张漂亮的英俊面孔,都是宇宙之神给予我们的恩赐,教会孩子们以无比诚挚、喜悦、宁静地心情歌颂大地、阳光和世间万物,他们仿佛亲眼看见无所不能的自然神韵是怎样创造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的。

马克思曾满怀深情的预示了艺术和审美生活在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即:不再有单纯的画家,音乐家等职业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们将被全能的人取代,人人都将是艺术家。艺术不但担负着探索人生意义的使命,而且承担着指挥人生道路的责任,他探索人生的美点,针砭现实的弊端。霍斯曼在《艺术与学校》一书中指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艺术,学生必须在他们自己生存的环境中时时刻刻都能看到艺术,艺术作为学生表达情趣、愉快、希望、需要、情感的方式,艺术应伴随着学生们成长。

阿恩海姆认为,任何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意向进行的,这种意向又是通过知觉选择后而生成的,由于艺术欣赏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知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类的本能的创造性思维,而美术教育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得力于形象思维的启迪。牛顿就是从苹果的坠落,推导出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则从澡盆水的溢出,悟出浮力定律;开库勒从梦境中蛇的首尾相衍,联想顿悟出苯环。创造是21世纪的教育目标,江泽民说:“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希望发达的不竭动力”。李鹏又强调:“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向我们提出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维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即使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物理学家劳厄有一句格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性并不专指那些新的叫人吃惊的发现,一些极其极平凡细致的改革也是创造。克利说:“有时,可以把一幅画当成一个梦幻来考虑”。孩子们所看到的世界正如同在梦中所看到的世界一样真实美丽。

在犹太人难民营中度过苦难童年长大成人的伟大天才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拿破仑也曾经说过:“想象力统治着世界”。松下幸之助说:“今日的世界,并不是武力统治而是创新支配”。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希望,儿童往往是站在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口,他对其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纯洁美好的心灵的大门毫无遮拦的敞开着,时刻准备着接纳新鲜事物,爱好想象,喜欢画画和幻想就像喜欢吃糖和甜食一样,他们甚至画出蓝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绿色的星星,长翅膀的青蛙……这都是孩子们幻想与创造的可贵之处,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家长要更好地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让孩子画出属于他们自己心灵中的美丽世界。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要把未来的天才们扼杀在“摇篮”之中。儿童年龄小,感情脆弱,易变易受打击和伤害,家长和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份爱,让孩子们觉得有人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样在学生心底里也会充满慈爱,在爱与爱的滋润下,学生才能愉快、健康、幸福地成长。在充满快乐与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的努力学习、主动地、积极的学好功课,提高绘画水平,获得创新思维,掌握创造能力。

2000年5月广州市少儿手工劳作《材料的幻想》艺术展,给予中国少儿美术创新教育一个光明的启示和良好的开端,孩子们利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布条,麻绳,彩纸,酒瓶,旧挂历,纸箱瓦棱纸,纽扣,陶瓷,画报,铁丝,塑料,泥土,牙膏盒,易拉罐,水果套,瓶盖,油画棒,丝网,刻刀,彩色毛线,拖鞋,颜料等材料,通过自己一双双敏锐、灵巧、柔韧有力、情感丰富的手体验人类自古以来动手的生活、价值和欢愉。创造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大师级艺术世界。强有力的揭示了废旧用品创造价值的可能性,画腐朽为神奇。在立体和平面作品中呈现着精巧玲珑,顶天立地,遐想、浪漫、庄严肃穆、魔幻神奇、思想和灵魂。正如关小蕾校长所说:“没有什么与艺术有关的创作活动比自由地作画更轻松了。让儿童自由的选择材料与形式的过程本身就是让他们释放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自古以来,这世界上有无数杰出人物之所以成功,大都是因为他们那些明智的父母,聪明的教师和诚挚的好友在旁多为鼓舞勉励,使他们从童年时代开始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神奇的创造力量,使他们坚信自己必将有辉煌成功到来的一天。
罗丹说:“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同化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视这个世界的喜悦。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因为艺术是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
”。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以真诚、热爱的态度拥抱生活,更多的关注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在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中看出有特点的事物来,在别人觉得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运用独具慧眼发现美。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公寓画风景写生;去动物园画动物,或画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热闹的花市、鱼市、菜市、还可以画昆虫,蔬菜、树叶、小草、野花,甚至也可以画爸爸、妈妈、同伴,学习用品。把生活中每一件富有审美趣味的事物都用绘画日记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但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能力。而且也能锻炼孩子的记忆、想象再现和创造形象的能力,也为孩子今后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教给孩子们各种绘画技法和工具,让孩子们尽情的享受不同的绘画工具所能带来的味趣和美感。线描画、黑白装饰画、彩色装饰画、抽象绘画、主题创作绘画、素描、木版画、纸版画、剪纸、泥塑各种制作材料和各种绘画工具,铅笔、钢笔、毛笔、油画棒、水粉、水彩、油画颜料,绘画工具和材料都可以摆放在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

我们还可以向孩子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各种形式的名家大作,不但可以增长美术创作的知识范围,也能帮助孩子们寻找表现美的切入点,从中汲取前辈的营养,借鉴大师们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如米罗的童心童话;克利的“牵一根线去散步”;夏加尔的形象叠加;毕加索的立体画派;马蒂斯的平面装饰画法和康定斯基的色彩构成等等。启发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去创新,寻找适合自己心理特点的创作表现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更多更好的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每个孩子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但这种潜能酣睡着,一旦在教师和家长及学校的正确引导下被激发出来,给予良好的教育和培养,那么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人物,更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每个人都因创新而伟大。

帕维亚的杰罗姆?卡尔达诺在1545年完成了代数学史上一篇重要论文《大衍术》中写到:“人的最大幸福在于认识天体的奥秘,自然的奥秘,神的精神,宇宙的秩序,而这种知识能把人从那害人的愚昧中摆脱出来”。大画家高更遵循20世纪初叶发现的绘画大转变的原则——一幅画愈来愈不是对一个可能的世界再现行事。他试图“让人看到”艺术并非客体,而是人本身的创造性活动。高更亲耳听到古代诸神与古代神话从塔希提岛涌现而来,他通过对时而沉闷,时而刺目色彩的象征性运用,传达出音乐般的神的语言一样的感觉,他在接触塔希提岛繁茂的大自然时体味到这些感觉,他把这些感觉加以转化进行创造而不是模仿,高更在异国情调与海市蜃楼中苦思冥想,苦苦找寻,创造了人类美术历史上辉煌巨制的油画《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谁?我们向何方去?》。

人类的创造巨匠荷马、但丁、老子、爱因斯坦、达芬奇、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庄子、歌德、塞万提斯、塞尚、毕加索、凡高……他们都热爱同类和崇尚生命,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凭着坚定的信念砺炼自己,以勤奋工作的无限能力和超越常人的顽强毅力给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永恒财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为后来的人特别是孩子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教师、家长、社会要给孩子创造出像天才那样生活,工作思考的环境,每个孩子都能创造像天才一样的自我。只要孩子高贵的热情之火一旦燃烧起来之后,他们就会表现出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天才。

热情是一种永恒的磨砺,很多事物都是可以创造出人间的奇迹来。这种强烈的热情,如果不是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开始播种是很难在以后的人生之路生长出来的。从众多人类精英天才人物的生平传记来看,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孩子时期就强烈的着迷于某一事物的人。也正因为他们在童年时代就有着对某一事物的强烈热情,所以他们才成了伟大的天才。让孩子们透过史前文化的曙光遥望德尔斐雅典那神庙的柱廊,沿着天才巨匠们的足迹,像大师们那样脚踏实地的学习、思考、工作、成长、劳动、创造、跨入新世纪的辉煌光芒。

简介
 
作者:陈国华

1964年3月生,汉族,音乐美术教研组长,先后深造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徐悲鸿画室,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科,西南师范大学文学研究生课程班。94年任美术教师,6年来先后组织学生举办四届小画家画展,展出学生作品8000余幅,有一百余幅作品先后在郑州、北京、香港、澳门、韩国、日本、德国展出,出版发行,比赛获奖。其中有60余幅作品获国际国内金奖、银奖、铜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全国美术教师工作委员会理事,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有文学、油画、论文在全国发表获奖。

联系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中铁十五局二处学校
邮政编码:454003
电话:
0391—2615937
传真: 0391—2624702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免费参观:观众凭有效证件入场参观

团体参观:10人以上团体请提前两个工作日进行电话预约,并按约定时间凭确认短信入场参观 

预约电话:020-87351468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