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艺术·情感·环境——对儿童成长和生活的环境的思考

录入时间: 2006-06-29

  生活在今天的儿童无疑显得很幸福,繁华的生活、充裕的物质、高度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了的社会环境等等,这一切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已经构成了当今儿童生长环境的幸福。然而,透过这个看似“幸福”的环境,社会的某些混乱以及各样的无序就无情地显露出来。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或任何一个成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尽管我们大家都很忙,但是当目睹这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现象的出现,如果我们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担当一点对儿童生长环境的保护的话,那么,未来的世界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将是无法想象的。
  当然,就我们在这里所担忧的环境,已不仅仅只是自然环境,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还是看得见的,我们更重要的担忧是对人们在一般情况下不怎么注意的,孩子生存的人文环境的被破坏,以及它所造成的对儿童精神和成长的影响。
  从儿童早期教育这个角度来看,儿童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目前整个社会经济往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必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教育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出人头地,学习的门槛越踏越高。当然,教育作为社会的需要是重要的,因为儿童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都需要教育,但是什么样的教育和怎么样教育的问题却是有区别的。
  就当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来说,我们看到,儿童美术教育事业的日益蓬勃,到处都是教画画的和学画画的,然而有的地方是真正地给儿童带来了快乐和启迪,但有的则完全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社会风气,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尽管只是一种美术学习,它仍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和造就了儿童的不同的生长和发展的环境。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我就注意到了成人在看待儿童学美术上的心态上的千差万别,其态度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质量和思维方式,一种文化环境的产生,也就是一种心理的影响,它带给儿童的影响虽说是无形的,却是永远的。
  有的大人采取恐吓、威吓的态度来“教育”孩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听话、胆小也顺从;有的大人则把美术课当作照相机功能来简单看待,导致很多有主见的儿童因为“画得不象”,而断送了继续学习美术的机会;有的大人还急功近利,认为获奖和评级是证明孩子无比聪明的唯一,其结果很可能是使美术教育变得投机,使自家的孩子得意忘形或是沮丧万分……
  美术和美育的重要,就在于它是构成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尽管它一度遭到冷落和不被人注意。曾经美术和美育就被人们简单地搁在一边,认为可有可无,顶多也就是装饰和点缀,因而才有了文革时期的统一服装、统一思想,直到今天的许多城市的几乎雷同的建筑风格,使得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已不再是“诗的国度”、“花的海洋”,取而代之的是破坏和粗制滥造。社会环境的过分人工化,商业化和无创造性使很多的人感到空虚,没有了精神的家园,接下来的就是人文环境的失落。
  近年来因为素质教育的提出,美育和美术教育的地位的提升,儿童成长的空间和环境亦得到了适当地改善。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少一点商业性和功利性,全社会来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净化、优化的环境,是所有热爱孩子的人的共同心愿。让儿童在美术课中获得更多的创造性,独立性和勇气,是美术教育的任务,也是我们美术教师的职责,只有这样,美术也就才会成为儿童心灵成长的一种安慰。
  创作性思维的启迪,单一思维的否定,趣味性、体验性、协作性的美术学习使得现代的儿童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通过美术的学习会对成人世界,生活的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更高的期望,同时也会有一种面对现实生活环境的单一的压抑和苦闷。孩子对周边世界做出的反映是强烈的,他们是敏感的,这在他们的图画里已有反映,尽管表现得不一样。
  在大人看来,孩子的画,能够获奖,能够展览才是最有作用的。因而只有有了高学历、老资格、权威人物的肯定才是最能够体现孩子的智力水平的,为此大人们不单单要忙孩子的学习,还要忙着找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一切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真的是可怕的。在少年宫一个五岁小男孩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他说:“老师,我觉得做人很没意思,教室里,不认真画画,老师批评你,教室外,妈妈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你,回到家,还要挨骂。”
  从越来越多的儿童获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复杂的美术技法表现,越来越美丽而相似的儿童美术作品中,表现内心世界的东西少了,有的只是一些模式。大家都感觉到很难在城市里发现让人感动的儿童画。反而一些边远地区的儿童画却常常能引起更多的注意。是不是我们大人把孩子的美术才能给格式化了?是不是我们大人的思维意识太过于垄断?
  这是可怕的。如果我们不去对这种种的“热现象”作“冷思考”,不去考虑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将来的需要,而一味去追求所谓美术教育的成绩和结果,那么单纯的美术教育会因为市场的作用退出历史舞台,而让商业化的所谓儿童美术教育所取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儿童人才培养,像大批量生产的商品一样,如果我们的儿童生长环境像是无限扩大的工厂或是连锁店,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像是蚂蚁或是蜜蜂,尽管很努力,但是没有创造性,没有个人的主见,而没有创造性和个人意愿的统一模式的人所组成的社群,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这样的人文环境能让我们的孩子幸福吗?
  不管我们的孩子是蚂蚁式的、美少女式的、圣斗士式的还是歌星、明星式的,如果全都朝着一定的可想象的“成绩”模式发展,他们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害怕像文革时期的红色海洋似的统一思想,甚至恐惧,难道我们又要将儿童按照某种成绩模式或卡通模式来复制或大批量生产吗?
  爱因斯坦在他的《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一文中指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工作和工作结果中获得乐趣,以及对这些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学生的这些心理力量”“教育的目标始终应该是使学生在离校时拥有和谐的人格……学校始终应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一般学科的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就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比起那些靠主要技能训练来获得细节知识的人来说会更好地适应社会。”
  爱因斯坦的观点带给我们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是:单一的精英教育模式已不太适合今天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时代要求人才个性化、综合化、信息化,而且要拥有丰厚的文化底子,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而这一切的获得都需要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
  到底如何看待美术教育的功效,(家长)大人的态度始终深深地在影响着儿童。曾几何时,对艺术的轻视经使我们失去了很多的东西,从对传统建筑的毁灭到近代大量兴建的钢筋水泥的楼宇的盲目林立,从文革时期的红色着装到当前的奇装异服。民族服饰文化的无以依附,高科技、高消费、终日饱食的人们的精神空虚,以及文化品味的缺乏。恶俗文化的蔓延和生长,无奇不有的促销策略,无尽的网络游戏,无节制的消费以及社会变迁中产生的种种混乱让儿童迷失了自己。
  艺术不是消遣。它是一种智力,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感觉,历史上所有的杰出人物都是喜爱艺术的,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艺术教育给予了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人的智能得到协调的发展,艺术赋予人以高贵的灵魂,它完善了人的精神,它可与自然对话与上帝对话与心灵对话。没有艺术教育的人生是物质化的,这种幸福是是不完整的

  我以为,只有大人(包括所有的大人)立足于自身文化,唤回自尊,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作深入地考虑,并拥有自身文化的“根”,才能更好地吸纳更多的文化艺术。有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高瞻远瞩的眼界,才有能力净化和优化一天天长大的儿童的生长环境,我们用感情和思想建设的儿童的生长环境,必定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反之,如果等到孩子已经成为问题青年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那那么这一切就会像无序的城市建设一样,不断地重复和毁灭,这时,我们不仅仅会失去人类最后的家园,还将失去未来的一代。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免费参观:观众凭有效证件入场参观

团体参观:10人以上团体请提前两个工作日进行电话预约,并按约定时间凭确认短信入场参观 

预约电话:020-87351468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